消费、创造那些我们从未深究过的事儿
刷了半天的视频,心里总还是那么不得劲儿。昨晚看的小说。越看到后面心里跟什么似的越堵。什么情况?
扔掉手机,我沉思了一会儿。刷得再多,内容在搞笑,看得再多,情节再吸引人。还是驱逐不了内心的空虚。
01
周岭老师《认知驱动》一书中的“分层的精神世界”突然就蹦出脑海,让我心神一震。
这似乎就是答案。人活一世,终归还是要留下点印记的。
什么意思?
就是说,不要辜负自己来这世间走一遭的,总要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这个先不谈。先说说“分层的精神世界”吧。
其实,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分层的。
比如消费层,每日外卖里的汉堡、炸鸡、可乐;约会时手捧的奶茶、果汁;起身、饭后、睡前必刷的小视频;休闲放松一听的音乐;以及狠下心抛弃手机挤出时间来看的书……都是最低层级的消费层,都是在消费别人制作、创造出来的产品。
似乎我们大多都很喜欢在消费层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还沉迷其中。
消费之上的便是生产层。一年四季耕种,产出粮食、蔬果;凭死拼活奋战在各种流水线,产出各种物件儿;劳心劳力辗转在单位、市场,产出文案……。
活跃在这个层级的人也比较多。最起码每天在这个层级上蹦跶,还能体现出你是个人的价值。
最上层的便是创造层。创造总逃不出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所看的影视作品,所阅的文章、书籍,所听的歌曲,所刷的小视频,所用的手机、电脑,所玩儿的游戏……哪一个跃得过去创造,又哪一个不是被创造出来的。
只不过,我们是去体现人家创造出的产品的价值。
了解了这些层级,什么感觉呢?
不知道怎么描述。感觉心里哗啦哗啦的,激起波澜。我当初也是这样,深受触动。心里还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刺痛。兴许是墙壁突然破了个口,透进了丝光,让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着我,看清了自己平日里所做的是怎样一些无厘头的事儿。不知为何而做,也不曾做出什么。时间和精力都献身了,却被辜负了。
在消费层级里,踏进踏出,不知虚度了多少光阴。在生产层级里,为生计左右辗转,出卖体力,耗费精力。却从未踏及创造层的领地。
一股强烈的情绪,似要冲破喉咙,牵引我去触碰那从未被推开的大门~
02
你有没有体会过那种帮助别人,收获了别人的感激;学会了某个技能,然后展示出来,受到别人的认可;完成了某个作品,获得了奖项或得到的表扬的那种成就感。
那种感觉啊,真的让人觉得很幸福,很快乐。相信只要体会过,你就不会忘记。
怎样才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那可能就是创造了。
除了创造,难道就不能从别处获得这种感觉了吗?
万事没有绝对。但我想,创造应该是最能让人产生深刻的成就感的。
《了不起的我》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的乐趣被分为两种。消费型的快乐和创造型的快乐。在消费型的快乐里,我们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的感官刺激和生物性需要。而在创造型的快乐里,我们在创造自己的产品,在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感觉自己在变得更好。如果把消费型的快乐看作酒肉朋友,创造型的快乐就是良师益友。
谁不想变得更好?谁又能拒绝自己创造出产品?虽然平时的消费活动更轻松,更有吸引力,能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但它只能像酒精一样,能暂时麻痹自己。清醒了,该怎样还是会怎样。
大多数人可能还是更想拥有那种能持续的力量。创造,恰好能给我们这种力量。
03
怎样才能拥有这种持续的力量?怎样才能跨进令人向往的层级?
“我什么也不会呀, 要从哪里着手呢?”
一来就想登顶一步,一步就想到位,那肯定很难。但若我们先把目光往下移一点,把要求放低一点儿,就简单很多了。
具体点讲呢,你总有喜欢的东西吧。比如喜欢看剧,喜欢阅读,喜欢美妆,喜欢旅游,喜欢美食~~
那你可不可以把你的喜欢变成另外一种创造呢?创造关键就是输出。
喜欢阅读的可以写作输出,喜欢看剧的、刷视频的,可以自己制作小视频。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美妆、旅游、美食~只要你想,只要你有内容,你都可以借助它输出。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最坏呢,说的是它卷出了一个新高度,竞争也强的不行。最好呢,只要你有,你便可以创造。
人嘛,最好还是要走出自己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走到不一样的高度,瞅瞅不一样的风景。那才完美,那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