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母故乡,一河两岸

南山河,是云浮城区的母亲河,发源于大金山脉禾枪顶,经云城、云安二区,最终在降水口汇入西江,孕育了云浮地区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南山河流域也因之成为云浮文化起源地三大流域之一。本辑“一河两岸”系列文章,通过描写南山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为读者们还原一个较为完整的南山河发展历程。

一河两岸

第一章:龙母遗迹

历史上,南山河的名称特别多,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地段都有不同的名称,有迹可循的,就有“程溪”、“城溪”、“灵溪”、“零溪”、“洚水”、“降水”、“绛水”、“龙河”等名称,绝对是今云浮境内名称最多的河流。既然说到“程溪”,我们就自然会想到“龙母”,因为无论是文献记载抑或是民间传说,“龙母”的家乡就是“程溪”,所以“龙母”又被尊称为“程溪龙母”。那么,“龙母”是何许人也?她与“程溪”又有着哪些历史渊源?

原来,在降水口降水村的民间传说中,“龙母”原是先秦时当地一位温姓女子,后来因在程溪(南山河)水口外的西江边拾得龙卵又在程溪豢龙为儿,故被时人尊称为“龙母”;相传龙母一生乐善好施,经常骑着一头白鹿到附近村乡去扶危济困,深得人心,附近乡民没有不听她话的;后来龙母不忍目睹程溪两岸的乡民为一年一次的西江洪水祸害,遂带领龙子和乡民们去修堤筑坝、疏浚河道、治水排洪,最终开辟了一方乐土;及秦始皇平定南越,闻龙母、龙子奇事,自以为德政所致,遂遣使持玄珪至程溪水口礼迎龙母进京,却最终在龙子的作法下未能遂愿;后来,龙母因年老仙逝,初葬于其水口故居旁平日活动之地,但龙子认为此地太近潮汐、容易为洪水淹没、不是埋葬先人的理想之地,遂在某夜作法,将龙母墓迁至故居后的青旗山上,乡民感戴龙母恩德,又改龙母故居为祠庙,世代供奉龙母,祈求幸福生活,这便有了今降水村程溪祖庙、青旗山龙母墓两处古迹,龙母亦被视作是西江流域的水神。也由于如此原因,龙母也被尊为“程溪夫人”、“程溪龙母”或“程溪娘娘”。

由于程溪与龙母之间的文化联系深厚,所以自古以来记载程溪龙母事迹的历史文献就特别多,如《广州记》、《南越志》、《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而明朝以后的文献记载得则更为详实。如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又载:“有黄猿,州程溪出。”又如明嘉靖《广东通志》载:“程溪之水出焉顾微<广州记>:‘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列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乃古悦城县水曲也,一名灵溪水,水口有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峰。<州志>误以蒲为温氏。陈献章诗:‘山作旌幢拥,江絣镜面平。舟航乘晓发,云物入冬晴。鼓到江心绝,槎冲石角横。经过悦城曲,无语笑浮生。’”可以说,整个南山河流域下游地区,都是当年龙母温媪活动的地带,所以说这个地带与龙母传说有关的遗迹十分之多,诸多地名更是因为龙母传说而产生的,由此足见龙母故乡降水村的龙母文化底蕴是十分深厚的。

愿未来,降水村的众多龙母古迹及风俗得以恢复,重申降水村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的历史及地位,让更多信众或文化爱好者都能到降水村问祖、朝圣、访古、观光,以发展文旅的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第二章:烟波神兽

南山河下游降水口一带,是秦龙母豢龙的地方,这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奇异的传闻,特别是山上、水下,都传说有各种各样的神兽蛰伏。那么,传说中降水口一带都有哪些神兽呢?

白鹿:白鹿,传说中是栖息于青旗山为龙母守墓的神兽,原是龙母生前的坐骑,后来随龙母外出,趁龙母不注意时践踏农田,龙母为表惩戒,将其一足折断,放养于青旗山,所以又称“三足鹿”。清乾隆《东安县志》记载:“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横连蔽日。楚怀王时,龙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后迁庙悦城,以此为照镜山。树林茂密,有三足鹿驯伏其中,官船至,辄先鸣。康熙癸巳岁,大饥,乡人诣庙乞以山木赈,许之,自是斧斤相寻,遂成濯濯云。”

黄猿:黄猿,传说中也是为龙母守墓的神兽,每当山下程溪庙钟鼓响起时,黄猿就会下山寻找食物,非常奇特,所以“程溪祀猿”也是古“晋康八景”之一。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又载:“有黄猿,州程溪出。”

螣蛇:螣蛇,传说也是为龙母守墓的神兽,群居于青旗山上,因为青旗山是龙母的陵区,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沾有灵气的,凡间之人不能随便到青旗山上砍伐树木,否则就会招致群蛇袭击,为之丧命;此虽是传说,但青旗山上有大蛇却是事实,曾目击者众多,可见有事民间传说亦并非都是虚言。清《孝通庙志》载:“ (孝通庙)右曰青旗山,巨木郁茂,旧有盗伐木,群蛇叠次,盗暴亡。”

潜牛:潜牛,相传是西江中的一种生物,为牛身鱼尾,喜欢上岸与牛斗,斗至角软时又会潜回水中,待角硬后又重新上岸;传说潜牛好在水中击人,凡在江心乘舟活在江边浣衣者,都会经常受到其伤害,后来民众便向龙母祷告,龙母施展法力慑服潜牛,至此后潜牛与陆上人物相安无事。清《广东新语》载:“ 西江有潜牛,牛身鱼尾,能上岸与牛鬭。”

以上就是传说中降水口一带的神兽,各种神兽都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是山水交融的体现,从侧面也还原了当年降水口一带各类生物和谐共存的景象,为后人留下来自远古文明的遐思。

第三章:太保旧踪

在南山河降水口段一带,有一道清澈的山泉自仙菊方向从容汇入河道,成为降水河段一道重要的支流。有关这道山泉的来历,降水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降水口一带大旱,河水断流,百草不生,民怨载道,当时程溪庙中的龙母娘娘得知此事后,有意为民解困,遂在夜间托梦六都南乡陈璘将军,请其到来降水御灾捍患。这位陈璘将军,原是韶关翁源人,后来从征罗旁有功,在三罗建制后任东安参将,举家迁到六都南乡,协助东安知县萧元冈营建县城,平日里还在大营中登座升帐,为民办事,功劳卓著,真可谓是“恢复三罗功一等,劳勋两粤响千秋”。话说龙母向陈璘托梦后,陈璘很快在梦中醒来,对梦中之事记忆犹新,正在疑惑间,又听得部下前来禀报降水大旱之事,于是马上带着十余部将策马往降水方向奔驰。当陈璘一行人到达降水后,果然见洚水旱灾严重,于是陈璘派他的部下前去赈济灾民,自己则孤身一人策马沿着洚水河道往上走去,考察当地山川形势。当陈璘来到一处名曰“凫塘坳”的地方时,只见此地群峰耸立,山上草木茂盛,料定此地积累有大量水资源。于是,陈璘便举起他那八十斤重的桃木剑,纵身一跃便向着凫塘坳山斩了下去,只听得天地间发出一声巨响,凫塘坳山一分为二,中间顿时有一股清泉滚滚流出,一直注入到降水河,由降水河滋润两岸土地,河水得以续流,五谷百草得以重生,当地群众得以重新劳作,一时旱情得以有效控制,时人莫不叹陈璘奇功。后来陈璘去世,朝廷追封其为太子太保,降水河两岸的民众为了纪念陈璘斩山引水的功德,便为陈璘所引山泉命名为“太保甘泉”,陈太保芳名永世流传。

这就是降水口陈璘太保留下的名胜古迹,至今“太保甘泉”水口两岸仍有诸多大石分布,大石上留有像被利刃削斩过的痕迹,传说这就是当年陈璘“斩山神功”实证了。

第四章:滩冲秀景

在降水村和仙菊村接壤之处,有一处地方名为滩冲,南山河从其间流过,两岸是连绵的群峰,山水之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灵秀的图画。

在地名中,“滩”是指水流浅的地方,“冲”是指水流急的地方。滩冲这个地方,河道中有诸多嶙峋大石,河床底下亦大多是石头,所以这里河段的水位是较低的,而由于这里石头众多,使得河床比降较大,水流经此处会变得异常湍急,所以滩冲河段是南山河流域最为险要的河段之一。滩冲两岸,高峰连绵,林木葱翠,禽兽幽鸣,山间农舍,质朴自然,电站旧址,古老沧桑,是天造地设的一道秀景。民间相传,滩冲有一大龟和一大蛇,是专门守住降水通往仙菊的入口的,过去水大时人们要渡河,如果是善良的人过河,大龟就会驮他过河,如果是罪恶的人过河,大蛇就会出来将他赶跑。民间又传说,天上的一群金牛会不定时地途经滩冲饮水,它们的来往速度非常快,如果有人能用自己的衣服将金牛盖住,金牛就会失去神力,成为牛状的金像,任由搬运。民间又传说,滩冲亚公坛为龙母沐浴兼大会八仙之所,过去还有人在此抱到铁拐李而挖到破铜烂铁。民间又传说,滩冲岸上佛仔坳有一奇石,状如佛像,人称“佛仔”,过去仙菊和降水的乡民要经过此地,就要折断一树枝放在奇石前面,以示尊敬。有关滩冲的传说,实在太多太多,都是那么美丽动人。

滩冲,远离了俗世的喧嚣和繁华,以质朴之美示人,故而是有不少人业余时间都会选择到这里进行户外运动,这或许就应了古人所说的“世法惟恐不浓,出世法惟恐不淡”之理。

第五章:仙洞今古

从降水村出发,经过滩冲,就进入仙菊村境界,而仙菊村委的中心,就是仙洞自然村。仙洞村是一条古老的村落,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人文气息。

据清朝地方史志境图描绘,今天南山河下游降水口一带溪峒均称为“仙峒”,疑似是古代瑶人的政治单位,所以“仙洞”之名由来已久。从字义上解,“峒”是指两面环山的开阔地,而仙洞村所在的地方,恰好就是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依山傍水,自古以来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加上附近地名有带“洞”、“寨”、“榃”等字的情况,由此也可以推论此地历史上有南方少民活动的历史。仙洞村有吴、陈、冯等主要姓氏,笔者曾看过有关资料,里面描述仙洞冯氏宗族自元朝时已经落籍,假如这个描述是真实的话,那么仙洞村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云安地区前十名的古老村落,比我们所熟知的古东安县还要早几百年历史。仙洞古村落,充满了人文气息,村中保留了大多数清朝以来的古民居,古民居之间还有纵横有致的古石村道,几乎每个角落都充满了令人难忘的故事。

当然,有关“仙洞”一名的由来,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牧童失牛遇仙洞”的传说,但这不过是先民的美好愿望罢了。在仙菊地区,类此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在下一章内容进行介绍。

第六章:传说遐思

仙菊村,是南山河畔的一条古乡村,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个非常宜居的地方。而就在仙菊村的山水之间,就流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鬼神开荒:今天仙洞后山有大片良田,传说是鬼神所开辟。相传很久以前,仙洞山下住着一个曾武举,此人熟谙茅山道术,曾经作法请鬼神来为自己在后山开荒,于是曾武举吩咐儿媳妇每天上昼送饭到一块大石头下,然后马上离开此地,到下昼再去收拾饭碗,意思是曾武举让儿媳妇每天去给劳动的鬼神送饭。话说某天,曾武举的儿媳妇好奇心起,想看看家翁请来的鬼神长什么样,于是在送饭到石头处时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偷偷地爬上石头,看看后面劳动的鬼神,结果她看到眼前的鬼神一个个都面目狰狞,不由得吓了一跳,大喊一声拔腿便跑,她一喊也惊动了鬼神,从此鬼神遁形,再没出现,曾武举的法也被他儿媳妇所破。

无量之米: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神仙途经仙菊,化作老者向人讨水喝,前几次都被拒绝,当遇到一个耕田郎时,耕田郎好心将水递给他喝,老者认为耕田郎心善,便附耳为语,言某年月日将有一神仙推着装有无量米的车经过某地,届时耕田郎去向他讨些米即可,老者言毕便飘忽而去。耕田郎对老者的说话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碰碰运气,到老者说到的日期时,耕田郎就到达某地,果然见一老者推着米车经过,耕田郎便向他讨要一些米,老者欣然同意,耕田郎便要了几勺米装到自己带来的米袋里,然后辞别老者回家。结果回到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无论耕田郎怎样煮,米袋里的米永远都煮不完,今天煮去一些,明天又会恢复原状。人们都说这是“无量米”,是神仙接济善良而贫苦的人的,于是耕田郎也用无量米接济更多有需要的穷人了。

包公锁蛟:相传北宋年间,仙菊龙河下有一条蛟龙,经常兴风作浪为祸人间,时端州知府包拯闻知此事,遂水陆兼程来到仙菊访察民情,在得知详细情况后,他先命人在仙菊挖一口深井并制造一个沉重的石井盖,然后去到龙河边召唤蛟龙,与蛟龙约定:若蛟龙真能变化大小,进入仙洞井中去到井底,出来后告诉包拯井底下有什么,包拯就将此事上奏朝廷,为蛟龙封官进爵,并建庙供奉。蛟龙信以为真,遂变小身躯,钻入包拯在仙洞开挖的深井中,准备去到井底下一探究竟,结果就在此时,众人在包拯的号令下快速将石井盖盖在井上,任凭蛟龙反应过来后如何使劲,也再无法出到井外。此后,包拯还命人在石井盖上修建一座小石塔,以此来镇压蛟龙。千年以后的今天,石塔早已不存,当地只留下一个名字——“石塔面”。

以上就是仙菊村一带流传已久的传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类似传说。这些传说,都带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只要在故事中细品,就不难品悟出一些真切的道理。

第七章:镇北仙楼

在河口街道罗铁村临南山河岸,原有一座大型古庙宇建筑,名曰“镇北楼”,相传这是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庙宇。

据故老相传,镇北楼原有三路广、三进深,主祀神为北帝,寓意北帝镇守着东安县北的境域。过去罗铁一带的河段水位较高,川势险要,经此摆渡者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官民建造北帝庙,以此来祈求水陆平安。镇北楼在南山河畔矗立了几百年,直至几十年前才毁于“破四旧”运动,甚为可惜。相传镇北楼祈子十分灵验,话说很久以前,当地有一妇女多年未孕,于是经常担着香烛祭品到镇北楼虔诚祭拜以祈子,后来妇女果然怀孕生下儿子,对儿子百般疼爱,然而其子长大结婚后却是百般呵护妻子,对老母甚为不孝,以至于老妇人最终自缢于家中,这个故事也是令闻着十分心酸。

笔者认为,南山河是云浮城区的母亲河,城区古老的文化就起源于南山河流域,所以对于这个流域的古迹都要十分重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恢复这些古建筑,重拾我们的文化自信。

第八章:龙门圣地

在河口街道布务、禄源、三佰咀等地交界处,历史上曾有一个名为“山鸡头”的村落,又名为“龙门圣地”,这里曾作为陈氏世禄公子孙繁衍生息的地方,世禄公后裔在这里居住了百年之久,只是后来由于南山河涨洪水的原因,世禄公后裔才陆续外迁,形成西江流域陈氏一大巨族。

陈世禄,字仕奉,明朝梅县人,生活于明朝景泰至嘉靖年间,是汀州陈氏后裔,父陈法旺,母蓝氏。陈世禄妣李氏、邹氏,生子陈天琪、陈天富、陈天贵。陈天琪妣罗氏,生子陈京、陈广、陈德、陈策;陈天富妣池氏,生子陈俊、陈伟、陈栋、陈槐;陈天贵妣李氏,生子陈规、陈矩、陈模。陈京妣苏氏,生子陈万通;陈广妣刘氏,生子陈万达;陈德妣罗氏,生子陈万潭,继妣罗氏,生子陈万汉、陈万涧、陈万潜 ;陈策妣李氏,生子陈万铨、陈万锦,妣钟氏,生子陈万徽;陈俊妣张氏;陈伟妣邹氏,生子陈万桥;陈栋妣罗氏;陈槐妣李氏;陈规生子陈万贡;陈矩妣李氏,生子陈万隆、陈万山、陈万昌、陈万策;陈模妣吴氏,生子陈万江、陈万山、陈万河、陈万善、陈万化、陈万兴、陈万蕴。陈万通妣曾氏,生子陈文荣、陈文华;陈万达妣邱氏,生子陈文科、陈文琳、陈文兴、陈文锭;陈万潭妣邱氏,生子陈文清、陈文添、陈文秀;陈万汉妣张氏,生子陈文魁、陈文明、陈文政、陈文积、陈文玉;陈万涧妣刘氏,生子陈文举、陈文誉、陈文? 、陈文觉、陈文学;陈万潜妣曾氏,生子陈金;陈万铨妣雍氏,生子陈文源、陈文渊、陈文波、陈文深;陈万锦妣梁氏,生子陈文鉴;陈万徽妣廖氏,生子陈子高;陈万桥,迁广西临桂县,人丁兴旺;陈万贡生子陈文表;陈万隆妣钟氏,生子陈玹、陈机、 陈衔 、陈铬 ;陈万庆妣潘氏、黄氏,生子陈瓒、陈瓘、陈琼;陈万昌生子陈球、陈璜;陈万策妣练氏、邹氏,生子陈瑚、陈琏、陈斯尚;陈万江妣邓氏,生子陈熏、陈烈、陈熹、陈然;陈万山妣张氏,生子陈文圣、陈文海;陈万河妣朱氏,生子陈文、陈武、陈尧、陈舜;陈万化妣罗氏、张氏,生子陈瑺、陈璋、陈坤;陈万善妣黄氏,生子陈文瑞;陈万兴妣吴氏,生子陈佩、陈琅;陈万蕴妣练氏,生子陈珍。

明万历四年前后,陈世禄曾孙陈万铨、陈万锦、陈万徽、陈万潭、陈万汉、陈万涧、陈万通、陈万达等二十二个“万”字辈兄弟先后迁东安县兴贤都(今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南乡中麦村落籍,后又迁洪文都(今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河口山鸡头龙门圣地居住一百余年,因受洪水灾害又分迁全国各地。总之,陈氏孟三郎房世禄公后裔支脉至繁,分布广泛,而且人文鼎盛。因此,云浮陈氏世禄公后裔以陈世禄为本支云浮始祖,其后人早将陈世禄及陈世禄母蓝氏遗骨移至河口扶卓安葬,又在河口双上立陈世禄父陈法旺之衣冠冢,永续祭祀。而南山河畔的龙门圣地,正是陈氏世禄公宗族发祥的地方。

第九章:堡市往事

河口街道,位于南山河流域中游,成为连接上游云城、下游都杨的交通枢纽,历史上这里开发较早,先后设立过新安堡、大元市,见证了河口从瑶人时代到汉人时代的过渡历史。

话说明朝中叶时,今河口小盆地属德庆州晋康乡儒林里、富禄里的交界处,这里是瑶人啸聚的山区,瑶人经常下山洗劫、屠杀汉人,时人对这里讳莫如深。也是自明朝中叶开始,德庆州官府沿着南山河流域各个险要地段陆续设有军营、堡垒,以此阻隔瑶人下山为乱,保卫汉人安全,而在今河口复地中就设置军事堡垒新安堡,又在新安堡附近设置军营山柏营、何木迳营、大石岭营等,掣制瑶山。当然,这都是被动措施,治标不治本,当时瑶人十分凶狠,经常聚众下山闹事,兵匪之斗常有发生。明万历四年,在首辅张居正的指示下,两广总督凌云翼征调两广十万大军,分十哨进攻罗旁瑶,河口山瑶也被一举平定;此后,三罗建制,河口正式从瑶人时代过渡到汉人时代。东安县设置后,首任知县萧元冈规划县内行政架构,在今河口大元洞村顺着南山河至都杨降水村这个区域设置洪文都,都内设大元、洚水二市,大元市即今河口大元洞村,这是古东安县比较兴盛的三街四市之一。

如今,河口街道还保留着“新安堡”及“大元市”两个古地名,昔日经济落后之地,如今已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云浮市中心镇,这也足以令到那些长眠于这块土地上的猿鹤虫沙们所欣慰的。

第十章:塔桥新晖

南山河流域历史上,曾有古塔和古桥,这些塔、桥见证了古东安县几百年的发展史。那么,这些古塔和古桥都有怎样的历史呢?

云浮城区古时曾有两座被称为“文笔塔”的古塔,分别是子塔和午塔。子塔位于原云浮县城北面文笔山上,午塔位于原县城南面飞鹅嘴(即今南山森林公园内山上);这两座古塔经历三百年历史,直到民国二十八年前后抗日战争时期,时云浮县长陈子和认为子、午两塔连线恰好经过县衙,会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于是下令将两塔拆除;另说午塔的顶层储藏有土炮和大量火药,后发生雷击导致火药起火,烧毁了古塔。话说明朝万历五年东安县建县后,有三水人罗桂响应官府号召,举家迁到东安县罗斗岗落籍,落籍不久后,热心公益、多才多艺的罗桂就到附近的文笔山上参加建造文笔塔,可见子、午塔的建造时间应为明朝万历年间。如今,云浮城北还有一座罗桂桥,相传就是由罗桂与其子罗石炎、罗英炎建造,迄今已有约四百年历史,说到此处,就自然勾起了人们对于南山河古桥的记忆。

罗桂桥,位于今云浮云城北面距离城中心约三公里外的罗斗岗村前的“神仙水”上。现在的云浮,罗桂桥这个地名已是无人不知。但若问起罗桂桥这个地方究竟有没有桥,桥在哪里,就鲜有人说得上来了。其实,罗桂桥还在,只是它已经被“埋没”在星岩三路与星岩四路之间,也就是云城区人民医院罗桂桥门诊部的正门前。现在站在其中,每有重型车辆经过,还能感觉到桥的震动。这座桥由罗桂及其儿子罗石炎、罗英炎建造,现在还居住在罗斗岗的罗桂后人一直以此为荣。话说当年罗桂到附近的文笔山上参加建造文笔塔,当时适遇农忙,乡邻争相帮其耕作,文笔塔完工后,罗桂看到村民耕作总要涉过村前的“神仙水”(南山河的支流,发源于大降坪),雨后河水暴涨更是过不了河,便动员两个儿子一起修建了一座简易木桥,后又改建为单孔石板桥。九龙桥,是东山大道第一桥,始建于明万历六年,位于原云浮县城西门外一公里的南山河上,据说大绀山上有九条龙脉往这边延伸,因而取名“九龙桥”。明亡后,引清入关的吴三桂,于清康熙十二年在云南起兵反清,广东多地被叛军攻陷,东安县的清朝官员惧怕吴三桂的叛军从广西方向攻入县城,下令拆九龙桥。直到后来,九龙桥才得以修复,至嘉庆年间,九龙桥因水毁再次进行重修。民国二十二年,民国政府在修筑云浮至罗定公路时,在九龙桥下游几十米处修建了一座三墩四拱的公路大桥,也名为“九龙桥”。民国二十八年,民国广东省政府号召“坚壁清野”,毁坏所有桥梁和公路,以为这样可以阻挡日寇的入侵,当年六月,新、旧两座九龙桥同被炸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能涉水过河。现在我们见到的这座九龙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修复的,只是它已经面目全非,由三拱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两拱。南山河桥,位于云浮市区河滨东路与振华社区间,它与九龙桥几乎是同期建造的。南山河桥从桥墩到桥板,都是用云石建造,由此进一步证明云浮开采利用云石的历史由来已久。南山河桥曾经是县城通往南盛、前锋及新兴、阳春的要道,昔日几地肩挑手扛各类物品入城赶集的乡民,都要经过这座石桥。

以上就是云浮城区古塔、古桥的历史了,只是可惜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古塔、古桥早已毁坏或者改型,基本上已无旧日的文化气息,这于云浮文史来说,未免又是一大损失。

第十一章:蟠龙胜景

南山河畔的云浮市区,有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蟠龙洞景区,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及人类遗迹,都令人叹为观止。

蟠龙洞位于云浮市市区,属喀斯特溶岩,经历亿万年漫长岁月逐渐形成。洞内游程五百二十八米,分三层,上层天堂通天洞,下层龙泉地下河,中层九龙长廊,层层相连,曲折迷人。洞内钟乳千姿百态,石笋石柱如林。处处有景,景景皆奇。类人似物有“神龟朝圣”、“龙母浴池”、“天书神笔”、“玉壁雄关”等五十八景,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最为奇特的是洞内岩壁上长出的簇簇石花,石花晶莹洁白,剔透玲珑,如银星闪烁熠熠生辉。经研究初步认为花卉状组合构成,在特定的物化条件下形成的,开始形成时间约为三十五万年前,至今仍在缓慢生长,见气成石,变幻无穷,生长不为重力所约。“玉罗伞帐”,又是蟠龙洞内另一个世界级洞穴奇观,其状如宫廷豪华伞帐,白里透黄,石褶线条美轮美奂,纯属自然形成,其成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具有很高的科研考古和科普价值。蟠龙洞地下河间歇性涌泉。蟠龙洞中的落水洞直落二十一米深处,是龙泉地下河,在景点“群龙布阵”处可螺旋而下,曲伸如龙,一年四季,龙泉滴水不断,泉水甘冽。其下的地下河,长五百六十米,河宽八至十米,高十至三是米不等,它是一间歇泉供给河水,来水时,水浪滚翻,哇哇作响,冲刷河滩,过一会又静静回流石洞。另据蟠龙洞出土文物看,早在二十多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蟠龙洞就已经有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居住,如今洞中出土的猩猩、熊猫、剑齿象、犀牛、弥猴、豪猪、竹鼠、华南虎、猎豹、猪獾、野猪、野牛、水鹿等三十多种适合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的动物遗骨,就是最好的实物证据。当然,既然蟠龙洞号称是新石器人类遗址,洞内就必定有人类遗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大学地质系副教授王将克带队到云浮蟠龙洞考察地质,意外发现了洞内地下埋藏的两颗智人牙齿,后经中山大学实验室进行形态鉴定和氨基酸测定,王教授一行人在蟠龙洞发现的智人牙齿距今已有二十万年历史,这表明了早在二十万年前蟠龙洞就已经有人类居住。这个消息一出,马上惊动了当时的考古界,这意味着原来考古界认定广东最早的古人类是马坝人的历史被彻底改写,在郁南磨刀山遗址被发现前,蟠龙洞人类遗址一直被考古界认定为广东省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而那位曾经居住在蟠龙洞生活的先民也可被尊称为“蟠龙洞人”。

       随着蟠龙洞被发现,民间又传言:蟠龙洞其实是程溪龙母的行宫,龙母会不定期地顺着降水河道进入蟠龙洞地下河到达蟠龙洞升帐,每年龙母诞前夕,龙母都会到蟠龙洞中沐浴更衣,然后第二天回到程溪祖庙接受民众贺寿。因此,云城蟠龙洞旅游风景区也必将会与新兴龙山旅游度假区、罗定聚龙洞及龙龛岩、云安程溪祖庙构成一线“龙之旅”,成为怡人心水的旅游热线。

第十二章:星岩奥区

南山河畔的云浮市区,有一座孤峰石岩,名曰“九星岩”,这里自宋代开始就是著名的佛教道场,并且有历史名流相继涉足、赋咏,成为云浮城区千古文风之所在地。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北宋元祐年间,就有名士张诩涉足九星岩,并在左偏石门旁题下“元祐二年张诩过此”等字,开启了九星岩摩崖石刻的先河。几乎同一时期,都城第一进士李熙载也游览了九星岩,并写下《九星岩》一诗歌颂九星岩风景:“岩穴玲珑几度秋,簪峰高插耸鳌头。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比丘。石罅日闻甘露滴,山间时见庆云浮。灵岩特为南乡设,从此生贤继不休。”从这首诗写的诗句中,我们也能看出九星岩在当时已经是一处古老的佛教道场。迄至明朝初年,约是永乐年间,光禄寺丞李伯震游览九星岩,之后也写下《九星岩》一诗歌颂九星岩风景:“飞星化作翠芙蕖,贯索垂光应斗枢。赤豹守关依宝藏,苍龙还钵护神珠。月林香露飘金粟,阴壑灵风振白榆。为纪重游磨翠藓,又从香积饭雕胡。”明万历四年,罗旁山瑶乱平定,翌年三罗建制,开始有大量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进入三罗地区,九星岩成为这些人茶余饭后访古观光的胜地,从这时开始,九星岩的岩壁上就有越来越多的文人题字,如陈文衡、傅良桥、邓忠、何士光等,都曾在九星岩岩壁上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一直保留至今。

明、清两代,九星岩的宦游历史达到巅峰,特别是清朝以后,东安县的知县曾多次修复、扩建九星岩景观,九星岩山脚有星岩古洞和莲池、山腰有星峰庙、山顶有北辰宫,使九星岩在当时就成为邑人户外旅行的胜地。一块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石碑《重修九星岩碑记》,其行文对当时的九星岩景色赞道:“霞彩照于空漳,松风漉于深溪,花雨悬于峭壁,苔痕绣为石林,神龙、米地、鼓角,种种怪景,非人工所凿,诚天地间之一大奇观。”

第十三章:石麟拾梦

南山河畔的云浮市区,有一座石麟山,此山因形如石头麒麟而得名。据清道光《东安县志》载,此山“当有伟人崛起之应”,因此在明、清两代,东安县政治中心一直设在石麟山下,以此希冀东泷地区能孕育更多杰出人才。而这座小山,还与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抗清志士张穆之有着莫大的渊源。

话说在明朝嘉、隆、万年间,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蓬累而未得志时,曾梦见自己执剑斩杀九人于柱石之上,然后突然看见有一只老虎变成麒麟腾空而去;后来,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地方父母官,当他下车赴任时,只见在自己的治境内有天然石麟一座,耸入云天,他才惊奇地醒悟到原来自己多年前所做的梦竟然在这里应验了,这是上天要让他在这里经纶一番伟业的。他就是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 萧元冈,别号昆阳,江西泰和人,是三罗地区东安县的开县知县。明万历五年,三罗建制,罗定州、西宁县原来都有泷水县、都城县等行政建制,唯独地处罗旁山以东的东安县的大部分县境历史上未有建制,且这里又刚好经历了血腥的罗旁战事,真可谓是一片荒凉、百废待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元冈走马上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营建东安县城。据《邑侯萧公去思碑文》:“公始至,林箐丛密,贼孽犹在,兵者疮痍未起,民者归附方新,草野膏液,丘原骸骨,即稍稍自好,不敢正目而视,直当解绶去耳。”由此可看,萧元冈刚赴任时的东安县是一幅多么凄凉的景象,但是萧元冈并没有“解绶而去”,而是“结茅九星岩畔,列栅以居”,日夜考虑着东安县城的营建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元冈“披草莱,亲负畚锸,露立茅居,划栅而守,徐乃作县,筑城、建学、设社、营仓库、定庐宇,愿耕者与之地,助工者与之田,编派里甲,平定科赋,栉风而出,戴星而入,盖夙夜殷忧,心力俱殚”,由于他的努力付出,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未及期年,百度就绪”。可以说,萧元冈为东安县城的营建及东安县各种礼仪、制度的制定殚精竭力,立下不小功劳,今日云浮市区有如此秩序井然、繁荣昌盛的景象,四百多年前的萧元冈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由于东安县城的新兴,在这样的情况下招揽了不少外地人到此落籍,如士人谭邦杰、游湖、叶植、邓绍禹、梁耀书等人,都是在这个时期入籍东安县的,这为促进东安县的人口、人才发展发挥不小作用。

迄至明末清初,有东莞士人张穆之曾北上抗清,后南返追随唐王,唐王死后,张穆之臆居东莞茶山,其后老家被清兵所毁,从此举家移居东安县石麟山中居住,直至逝世。张穆之是岭南著名的书画家,他与当时岭南诸多名流相友善,所以直到他迁居东安县石麟山后,仍有不少朋友前来石麟山探望他,并且互相留下诗作,重振了东泷地区的文风。张穆之移居石麟山后,就写有《移家石鳞山留别同里诸公》、《初秋白门叶广生过登鳞山》、《鳞山秋思》等诗作。《移家石鳞山留别同里诸公》诗云:“一片轻舟出浦烟,芦花枫叶满霜天。逃禅尚堕耽山癖,投老同为去国怜。湖柳或思张绪后,草堂争似少陵迁。桃花倘引寻春入,不愿人间说代年。”《初秋白门叶广生过登鳞山》诗云:“山门环水对斜晖,有客迢遥慕翠微。残暑酷无侵石室,新秋凉已掠渔矶。行歌青鸟疑相和,施食红鱼去复依。愧有野情收不得,葛巾芒屦礼常违。”《鳞山秋思》诗云:“山馆初寒陨夜霜,径边残菊剩丹黄。石塘鱼躣欢明月,水槛鸦啼眷白杨。一壑已甘贫亦足,故园翻是老难忘。千峰路邈寻津寡,小洞三珠只自芳。”另外,岭南先儒屈大均也曾到过石麟山探望张穆之,并在期间写有《题张氏石鳞山房》三首:“(其一)泷东好岩壑,片石亦嵯峨。树树穿云窦,峰峰拂水波。落花閒处满,啼鸟静中多。君有茆茨在,栖閒奈乐何。(其二)四壁苍苔满,晴馀瀑布痕。玲珑多洞穴,缭绕尽林园。谷口云霞塞,人家彩翠屯。九星岩咫尺,城外有啼猿。(其三)壁峻全如削,峰斜半欲飞。云根争络石,玉乳乱沾衣。处处梅花覆,村村古木围。鹿门妻子在,来此借渔矶。”

笔者认为,石麟山是云浮地区人文底蕴较为深厚的名胜古迹之一,这里保留了大量清朝至民国时期的遗迹,是云浮文风的重要据所。如云浮有关部门能够依托石麟山充分利用萧元冈、张穆之、屈大均等历史名人的文化资源,多举办传承云浮优秀文化的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提高云城区作为云浮市中心城区的首位度,还可以将云浮文化推向到更广大、更久远的空间。

第十四章:绀岭神韵

南山河源头禾枪顶,乃属大金山脉,其不远处的大金山,就是东泷地区的诸山之祖,所以清道光《东安县志》记载的南山河三大源头,其中就有大金山。而这座大金山,还有着非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实际上,大金山在明万历四年以前称作“甘山”,明万历四年以后称作“大绀山”,直到近年才统称“大金山”。清道光《东安县志》载:“大绀山,在县西北三十里许......世传神仙于此炼药,樵采深入者,或见池边茅屋,碧桃垂实,宛如人居,倏忽不知所在。”文献记载大金山曾有神仙在此炼药,而周围则是“池边茅屋,碧桃垂实,宛如人居”,就像是山顶的花园一样,使人遐想这里是否就是当年葛洪仙翁炼丹的葛仙园。明、清时期,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攀登大金山,并且留下吟咏诗歌,随着文风越来越旺,大金山“绀岭层峦”也被列为古东安县“八景”之一。诗云:“嶔岭高与上清齐,云气浮浮盖岭低。金桔露垂寻古井,碧桃霞泛近灵溪。岩边坐稳逢春早,林外归樵向晚迷。仙合丹砂如可觅,此来吾亦卜幽栖。”大金山脉山区矿产资源丰富,主峰一带有铁、锡、钨矿点,南麓的硫铁矿在质量、产量均列世界首位,分布有莳田等矿区。山脉呈南北走向,南起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小洞村,北至六都镇庆丰村,跨石城镇、高村镇、云城街道、高峰街道、都杨镇,绵延三十多公里,东西宽约八公里,重峦叠嶂,雄伟壮丽。山地内森林资源丰富,有迳心林场、西江林场、仙菊林场等。水源清洁丰富,云城区南的天马顶,为天马牌矿泉水产地,石城镇茶洞迳心林场东侧的峡凹顶,为白石河的发源地。

有趣的是,在大金山西边又有大洚岭,其下又有大洚坪,再下又有大洚坑,再下又有大洚水,大洚水水口又有大绀石,“大洚”及“大绀”之名似乎贯穿了整个南山河流域,其中的缘故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第十五章:百门大屋

南山河畔的云浮城西元眼根村,有一座清朝大屋,因大屋坐落地名叫“凤岐里”,因而此屋得名“凤岐里大屋”,又因此屋规模之大有百门之多,因而此屋又得名“百门大屋”。

百门大屋位于云浮市云城区西南部的元眼根村,在市区世纪大道市政府往罗定方向一公里处,毗邻南山森林公园;此屋始建于清朝同治五年,由该村梁氏十世祖梁汝澜兴造,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百门大屋不仅房多门多,大屋所有的正门,后门、里门、外门共有一百零八个之多,所以就叫“百门大屋”。大屋面积约有二千五百平方米,整个建筑主体由“上厅”、“中厅”、“下厅”、“斗底”、“外水”五个部分组成,通往外面的八个门,分别以“乾”、“坤”、“震”、“巽”、“坎”、“离”、“垠”、“兑”八卦阵势来排列和命名,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大屋的一百零八个门,有门门相对、门门相通、门门相套的特点。

据记载,百门大屋在清朝年间共出过十位贡生,有“贤达百门”的说法。因此,在和谐宜居名村建设中,元眼根村亦以“凤鸣岐山,贤达百门”为主题,在百门大屋内展示百门大屋的历史、云浮云城新旧变化图片展、原云浮县历史名人和典故介绍等,为大屋注入文化元素,让大屋历史瑰宝重放光彩。

第十六章:竹园博爱

云浮地域文化多元,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宗教在云浮大地上落地生根,而南山河畔的云城竹园,就见证了云城天主教近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

云浮市的天主教,可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士利马窦从澳门到肇庆传教;其时,新兴县洞口坡边村人顾克配,从事新兴至肇庆航运业,在船上染病,被教士治愈而入教,此后,他带领传教士到新兴江沿岸各地传教。明末清初,新兴县天主教在县城北街建天主教堂一所,顾克配二子七孙及其家属洗礼入教后,并将屋改为教堂,隶属澳门教区,坡边村伍姓、李姓和簕竹下罗坑村成姓的人也加入天主教。民国年间,是天主教在市境内的发展时期。天主教徒早期活动的新兴县,发展到四百多人。民国六年,罗定县籍天主教徒陈德普被天主教广州教会派回家乡传教,接着,美籍神甫到罗城镇设立传教站。民国十一年,美籍神甫来罗定传教,并在县城香骨街(今罗城街道沿江路)买地建罗定天主教堂。时,天主教会澳门教区指派海星学校校长甘灵芝(外籍人)来新兴兼任神甫,美籍人张其光受美国玛利诺教会委派来云浮县传教。民国十七年,张其光在云浮九星岩与叮当山之间购十三亩旱地。民国二十四年,第二任神甫经手建造一座小楼房、七间平房、一座修女宿舍。民国二十六至三十一年,又新建西式三层神甫楼一座,面积三百三十多平方米,礼拜堂一座、医疗室一座,在所属范围的四周筑起石墙;如此,教堂成了园地,栽种黄竹和一些果木,人称这教堂为“竹园”。1949年后,云城的竹园被占用,云浮的天主教堂停止活动。1950年,罗定天主教堂集体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新兴天主教终止传教活动。1982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各地的教堂房屋全部退还,传教恢复活动。1985年3月,罗定县将原来由房产部门代管的教会房产,还给天主教会。1986年1月24日,经上级宗教部门批准,恢复罗定宗教活动点。1987年8月,香港中国神学协会会长、信仰条讨中心主任、神甫郑生晋及天主教《驿》主编孔庆玲等一行十二人到云浮竹园教堂协助神甫马思魂义务辅导社会青年和学生学习英语。1990年7月4日,竹园天主教堂举行复堂庆典,有美国、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及省内各地的宗教界人士五百多人前来参加庆典活动。

在历任神甫特别是马思魂神甫的坚持下,竹园教堂的公益事业办得十分好,曾经这里是养老院、孤儿院,收容弱势群体,将博爱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愿未来,竹园教堂越来越好,让这份博爱精神能够传之久远。

第十七章:怀远将军

在南山河的源头石城镇茶洞,清朝时期曾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怀远将军——罗文举。罗文举在清初征剿吴三桂叛军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身死沙场,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褒奖。

罗文举,又名罗伯府,生于明崇祯三年,东安县茶洞堡(今云安区石城镇茶洞乡)人。清朝建立后,罗文举从军,初为肇庆协把总,后因勇敢闻名,迁开建县(今封开县境内)千总。康熙十四年,逢云南吴三桂叛乱,派遣军队进攻广西藤县,藤县告急。在此危急之际,两广总督金光祖提升罗文举为梧肇镇中军守备,令罗文举前往救援。于是,罗文举奉檄率军前往救援藤县。罗文举刚到藤县,只见吴三桂军“逆氛方炽”,但他丝毫不感到畏惧,他说道:“吾前有敢战名,今为敢死时矣!”乃率军与敌展开激烈战斗。罗文举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斩杀叛逆无数,连续战斗了七个昼夜。但非常可惜的是,罗文举本来军队就不多,而援军又迟迟不至,最后因寡不敌众与都司刘志高一同壮烈牺牲,时年四十六岁。康熙十六年,朝廷考核靖逆功勋,乃追赠罗文举为怀远将军,晋升其出身为游击,军衔为正三品。康熙二十年,朝廷追谥罗文举“英惠公”,御赐祭葬于茶洞望军山,康熙皇帝亲致祭文。康熙皇帝在祭文中这样表彰罗文举:“鞠躬尽瘁,固臣子之芳踪;恤死荫生,乃国家之盛典。尔罗文举赋性忠直,国尔忘身,御敌冲锋,奋勇阵殁,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尔如有志,尚克歆享。”时东安县知县黄道焜奉命勒石,而罗文举一子罗宸鼎受荫任京城安定门守御千总。

罗文举,是当之无愧的南山河流域名人,他的英勇事迹也早已写在南山河的史书上,他的光辉精神照耀千古。

第十八章:群贤绝响

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历史名流泛舟于南山河河道中或水口外,写下了歌颂此地景色的诗歌,如陈献章、陆舜臣、区大相、屈大均等等,他们都为振作南山河流域的文风而作出了不朽贡献。

明成化间翰林检讨陈献章有《渡程溪》诗云:“山作旌幢拥,江絣镜面平。舟航乘晓发,云日入冬晴。鼓到江心绝,槎冲石角横。经过悦城曲,无语笑浮生。”明嘉靖间德庆知州陆舜臣、高要推官陈辂、德庆同知刘魁、德庆学正陈朝器、德庆训导伍云龙、德庆庠生陈本义有《青旗拥翠》诗云:“龙母祠边江水清,前山乱叠拥青峰。晚凉雨过云收拾,翠色连天上下同。曾说风雷起卧龙,青旗犹自绕前峰。迎神曲罢荒祠外,古木寒烟翠几重。烟瘴都消一雨新,独看天外耸嶙峋。峰峦冉冉天风动,镇住康州百万民。旗山嶻嵲插天空,衡岳分来第几峰。倒影锦江明月里,依稀似着绿袍翁。青山天外俨旗形,扫尽岚烟紫翠凝。龙母祠堂钟鼓近,程溪千古作云屏。奇峰屼峍耸千寻,春上烟林紫翠深,领得乾坤分付意,江南巨镇到于今。”明万历间翰林检讨区大相有《舟次洚水口》诗云:“满目兵戈后,西来岂胜游。箐林皆置堡,洚水始通舟。预恐官租逼,常怀歉岁忧。请从渤海治,致盗独无由。篱落新烟少,江村古塞遥。长林收夏榷,残烧长春苗。颓屋燕双入,微风花乱飘。那堪正水宿,城柝复萧萧。”清初岭南学者屈大均有《青旗江口所见》诗云:“微霜生暖雪生寒,鱼爱新泉上钓竿。渔父挂帆二水去,白头人作鹭莺看。”

阅读着先贤们对南山河流域的颂诗,就仿佛置身其中,见到作者所描写的那山水秀景。因此,我们更要守护好我们家园的文化,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古老文化传之后世。

第十九章:八景漫话

南山河流域的“八景文化”滥觞较早,早在东安县建县以前,南山河口就有“晋康八景”中之“程溪祀猿”、“青旗拥翠”二景;而在东安县建县后,东安县官方又在南山河畔的城郊订立“泷东八景”,推进了云浮地区在明、清两代的文化发展。最初的“泷东八景”在明朝时便有,分别是“伏虎施威”、“贪狼布曜”、“南山豹雾”、“北峤鹏云”等景;至清乾隆年间,东安知县庄大中又重新修订“泷东八景”,分别是“星岩古洞”、“绀岭层峦”、“石麟秀耸”、“天马雄腾”等景。今将庄大中版“泷东八景”序列于下。

“星岩古洞”:群峰列戟势联绵,仙洞云开小有天。碧乳昼凝珠作雨,苍纹春护玉生烟。佛龛月印千岩寂,蛮角风号万壑传。夜半摘星长北望,几年身傍太微边。

“石麟秀耸”:凭空幻出玉峥嵘,角趾苍然孕地灵。秀骨已成标翠壁,奇姿如画插金庭。彩毫事业凌宵汉,绣绂文章象日星。盛代声明通百粤,师师纪瑞应郊垌。

“天柱擎空”:圆峰突兀矗平畴,缥缈惊看最上头。苍藓划开千嶂晓,碧云撑破半边秋。金茎贮露清辉满,玉笋含烟霁景浮。应怪群山太纡曲,孤标骨相镇九州。

“玉屏拥翠”:天然图画削芙蓉,碧岭丹崖点缀重。湿霞暗生滃细径,飞霞孤映绚高峰。藤萝雨洗岚光活,松桂阴含岫色浓。官阁清尊闲眺处,卷帘无限翠云封。

“天马雄腾”:飞星化石翠巃嵷,拱作城南屏翰雄。天马英姿堪绝地,骁腾逸态欲排空。风疾雾鬣精神里,虎跃龙骧顾盼中。不信周王游八极,故留矫矫落泷东。

“碧虚夜月”:清光如线烁流星,凿破深岩照杳冥。皎镜一池澄窈窕,明珠九曲透珑玲。仙床云卧人初静,石室风环户不扃。游遍空山寻妙悟,夜深趺坐诵黄庭。

“太空夕照”:城西一片白云窝,醉玩斜阳恋薛萝。千仞断红鸦背占,万里凝紫鹤身多。烟村远烧浮晴陇,云壑灵飚振暮柯。相送钟声归路杳,月钩遥挂碧嵯峨。

“绀岭层峦”:嶔岭高与上清齐,云气浮浮盖岭低。金桔露垂寻古井,碧桃霞泛近灵溪。岩边坐稳逢春早,林外归樵向晚迷。仙合丹砂如可觅,此来吾亦卜幽栖。

以上就是清乾隆年间的“泷东八景”,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东安县官方所修订的“八景”都只是在城郊一带,并未真正写出东安大地的各大名胜。直到今日,交通、通讯发达,如果云浮地区要新编“云浮八景”的话,那就真的要到市内各地好好走访一番了。

第二十章:儒林富禄

在明万历五年以前,南山河流域曾隶属于德庆州,时德庆州官府沿着南山河在其上、下游分别设立富禄里及儒林里,这也是南山河流域较早的行政架构。

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文献记载的灵溪、程溪,就是指南山河,南山河从源头出发,经富禄、儒林二里,最终在降水口汇入西江。自明朝中叶以后,儒林、富禄沦为瑶人啸聚之地,瑶人占据山头,经常下山洗劫汉人,成为一方祸乱,这在文献记载中得到充分体现。据清雍正《广东通志》载:“陈露,晋江举人,嘉靖三十二年肇庆府同知,署德庆州。时浪贼张快马、黄海龙倚猺为援,剽掠富禄、儒林等乡,露遣间以离其党,令约降,降者犒之,设伏道左,至日,椎牛酾酒,诸贼毕至,伏起就擒,无脱者,诛其魁,余皆受降。”由此足见当时儒林、富禄一带瑶患的严重。因此,当时德庆州官府就在南山河流域设置降水埠、新安堡以及其他一些军营等军事据点,以此防控瑶患,直至明万历四年才得以结束。

明、清以来,南山河流域地区在汉人的努力建设下,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为后来云浮县建立地级市奠定基础,这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第二十一章:黄姜大峒

黄姜峒,曾是云浮地区历史上一个较为著名的地名,它大概就是今南山河畔的云浮市区一带,在历史上这里应该也是泷水县以及德庆州的交界地。

黄姜峒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明万历五年以前,这里是瑶人啸聚的地区,汉人谈之色变,很少进入这个地区,所以黄姜峒也基本上成为当时汉人的著名禁地,与西山罗旁山有得一比。明万历四年,首辅张居正指示两广总督凌云翼征调两广十万大军进剿罗旁瑶人,黄姜峒瑶人也在这次战争中受到株连,遂死的死、走的走、降的降。瑶人平定后,总督凌云翼奏请朝廷升原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在泷江以东建立东安县,在泷江以西建立西宁县,罗定州辖东安、西宁,史称“三罗”、“三泷”或“三邑”。东安县设立后,原龙门知县萧元冈被朝廷调往东安县任知县,萧元冈由此成为东安县首任知县,他在任期间主要是在参将陈璘的协助下营建县城。当萧元冈站在东山上俯瞰黄姜大峒时,看见溪峒中有一石山状如麒麟蹲伏,非常有气势,遂确立以此山为中心营建县城,此后东安县的县衙就设在石麟山下,成为东安县三百多年的政治中心,而东安县城的所在地,正是往日瑶人啸聚的黄姜峒。《明史·地理志》载:“(东安县)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

除了萧元冈之外,当时营建县城有功的还有陈璘将军,陈璘将军对于东安乃至三罗地区的开发、建立都有着非常大的功劳,而他晚年自号“王疆山人”,笔者认为“王疆”之名就是源于“黄姜峒”之名的。

第二十二章:东泷往事

东安县,自明万历五年设,至民国三年废,前后历经三百三十多年历史,是目前可知在南山河流域存在时间最长的行政架构,对南山河流域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古东安县地处泷江以东,故又称“东泷”或“泷东”,至今云城、云安一带的宗祠,都有“东泷”或“泷东”字样。在明朝盛世的余晖中,陈璘将军的大名响遍东泷,他功拓三邑、抗倭援朝、平定播州之乱的功勋为时人所称赞,由此留下了“陈璘咁大功劳”的俗语。然而,在东安县建县才六十多年后,明王朝便土崩瓦解,当时陈璘家族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人才,陈璘有一孙陈泳素不愿为清臣,遂投奔朝鲜王国,从此在朝鲜繁衍生息。明末清初之际,东山副总兵朱家臣,率领明军收复东安县,清军来援,激战之中因马蹶被俘,清军要他招降东山、西山的明军,朱家臣说道:“东、西二山,国家唇齿。我可亡,而山不可亡也!”突然咬住了一同被俘的儿子的咽喉,咬死了儿子,说道:“生为朱家臣,死为朱家鬼,家臣子不作虏奴也!”清军遂将朱家臣与其部将王大用、李楚璠、朱万年一同凌迟杀害。自此,东安县开始进入了二百多年的清朝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间,东安县继续繁荣发展,期间还出了罗文举、李朝鼎、徐逢举、叶九开、谢方琪、曾受一、廖馨云、林召棠等人才。至清末时期,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欺凌,山河破碎,邑人李晚目睹国将不国之惨境,遂先后辗转香港、吉隆坡等地,明民主革命之大义,追随孙文先生革命事业,于辛亥革命前夕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此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东安县又进入了民国历史时期,至民国三年五月,东安县正式易名为云浮县。

总的来说,东泷地区自明万历四年大征后,经过明朝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再经过清朝二百多年的稳步发展,至民国时期,这里早已是一方乐土,无论是县城还是郊野,都呈现出“行者歌,居者宁”的和谐气象。

第二十三章:方国遐想

南山河畔的东泷大地(云城、云安)地处大金山脉环抱的盆地中,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宜居之地,笔者推测,这里曾是古越人方国的所在地。

从《广州记》、《南越志》等古代文献记载,在周秦交替之际,就有越人龙母温媪在南山河下游降水口一带活动,这就说明南山河流域的确是古越人的活动地带。上世纪以来,高峰、镇安、石城、六都等地相继出土了周朝至汉朝时期的青铜器,有铜鼓、铜鼎等珍贵器物,这就说明自周朝以来,东泷大地的越人已经掌握了精湛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并且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而掌握青铜技术、创造青铜文明的越人肯定不在少数,则说明当时可能有越人方国存在于东泷大地。而铜鼓的出现,更加印证了云浮文明历史的不凡,因为铜鼓之于越人,是十分重要的。说到铜鼓在越人心目中的地位,那自然是举足轻重的,这方面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如《广州记》载:“俚僚铸铜为大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方以为奇......风俗好杀,多构仇怨,欲相攻击,鸣此鼓集众,到者如云,有是鼓者 ,极为豪雄。”又《魏书》载:“(獠人)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又《隋书》载:“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惟服。”又《太平寰宇记》载:“豪渠之家,丧祭则鸣铜鼓。”又《明史》载:“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僣号称王,鼓山巅,群蛮毕集。”以上文献中提到的“俚僚”、“獠”、“蛮”者,均是对古代中原人对越人的称呼,这些文献中都提到铜鼓在越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他们是闻鼓辄至、有鼓辄豪,可见铜鼓对越人的影响力何其大。据文献记载,越人铜鼓文化自古便有,有铜鼓者,号为都老(即酋长),部落里的人都得听从其号令,因而铜鼓是越人部落酋长的礼器、乐器,同时也是他们身份、权力的象征。由此,远古铜鼓的出土,似乎印证了东泷大地上曾经有过的等级制度森严的越人方国。

       东泷大地,实际上自秦汉以后基本都是越人及其后代的活动地带,直至明万历五年以前还基本上是汉人以外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东泷汉人历史距今不过几百年。由此来说,在千年以前,这里曾是越人组成的方国,也就毫不为奇了。

第二十四章:山水怡人

       南山河流域景色旖旎,山水之间不乏有胜境,除了文人墨客写到的景色之外,还有许多未见于史书文献的靓景。

       整个南山河流域,除了我们前面介绍到的青旗山、太保甘泉、滩冲、佛仔坳、九星岩、南山、大金山、蟠龙洞、天柱山、石麟山、玉屏山、天马山、碧虚岩、太空岩等景色外,其实还有钓鱼咀、蚌珠山、龙脊山、黄猄岭、飞凤山、西坑降(仙女瀑布)、仙鸡坑、凤凰田、天子山、云龙湖、棋盘岭、春岗山等景色,这些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每个景点都足以令人流连忘返。而整个南山河流域,就有程溪祖庙、龙母墓、七连炮楼、仙洞古牌坊、镇北楼、布务炮楼、成德里门楼、新安堡炮楼、百门大屋、星岩道场、竹园教堂、怀远将军祠、邓发故居等人文遗迹。

       南山河与南江、新兴江并称云浮“三江”,是云浮三大人文发源地之一,而南山河流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都是十分精彩的,了解每处景点之后,就仿佛游历了云浮地区的千年历史。

第二十五章:奇习鲜俗

       目前,南山河流域一河两岸都是汉人居住,这里的汉人基本上都是三罗建制以后陆续迁入的,由于各个地方人群的源流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南山河流域的奇怪又鲜见的风俗。

       如过去在降水某村,就流传白天吃饭、晚上吃粥的风俗,据说这是因为晚上不用劳动而又可以储尿当肥料;又如过去降水某村,无论每一家有多少人,到年三十晚上只吃半只鸡,据说这是为了缅怀他们祖上当年在年三十晚上打死征粮官而举家连夜带着半只鸡避来降水的;又如降水某村,“鬼节”会比其他地方提早一天(即农历七月十三日)过,其详细情况不明,或许是考虑十三过完节、十四零时“鬼门关开”时就可以施幽;又如过去降水某村,村民习惯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午时至后山水流处“装七水”,传说那时正好是天上七位仙女下凡到此山水潭中沐浴,只要村民在水潭下方用容器装水,置七粒石子于其中,带回家中,此水永远不会变质,还能保家平安;又如过去仙菊乡民,在途经佛仔坳佛仔石前时,都会折断一条树枝放在石头前,据说是以此可以趋吉避凶;又如河口大部分村村民,逢年都会下午拜神、过冬时都会上午拜神,谓之“朝冬晚年”;又如大多数地区村民,如果遇到小鸟在天空中泄粪至头顶上,就认为此非吉兆,会用三家三姓之米在门口当天处煮熟食用;又如大多数地区村民,在清明节那天,会专门煮一碗黄姜饭,然后带到山上去祭祖;又如大多数地区村民,如果身上长有奇怪的疤痕,就会在别人出殡时捡起丧家随路撒发的溪钱,摸于疤痕处,然后扔掉溪钱,不再出声(见到熟人也不打招呼),径行回家,据说这样疤痕不过几天就会消失;又如大多数地区村民,如果在行走过程中遇到别人办丧事,实在无法回避,就会随手捋三捋额处头发,然后昂首直视前方行走,据说这样即可避开邪祟之事物;又如大多数地区村民,逢年龄虚岁“一”岁,就要尽量避免生畏、死畏,即不参加满月宴、生日宴、丧事,如确实要参加,即到场表达一下意思即可,不喝水、不吃饭,丧事不戴孝;又如大多数地区村民,如果自家办了丧事,那么自家灶头就谓之“孝灶”,丧事三年之后就应该拆去旧灶、重建新灶;又如过去每年五月龙母诞期间,珠三角特别是南番顺一带的信众要来贺诞,就会先到降水程溪祖庙朝拜、再到悦城龙母庙朝拜,谓之“先拜程溪,后拜龙母”。

       除了上述的一些风俗之外,南山河流域实在还流传有太多太多鲜为人知的奇特风俗,这些风土人情贯穿了当地人的一生,可以说也是当地人精神上的内在解脱和外在表现。

第二十六章:乡土美食

       南山河流域,有许多产自本地的美食,这些美食大多数也是由本地的农作物、肉类组成,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味道。

       地处西江之滨的南山河流域,是一个鱼米之乡,当地人凭借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信念,在这块土地上拼搏出一片乐土,也利用各方资源创造出种种美食。比如,当地人利用农作物创造了粽子、大糠糍、薄餐、油糍、艾糍、芋头糕、马蹄糕、疍家糕、凉糕、酸菜、咸菜、酸酢等各种美食,也利用家禽及鱼类的肉制成了腊肉、咸肉、炸肉等各种美食,总之是健康的农作物及肉类,人们都能将其变成一道道味道嘉美、老少咸宜的食品。

       近年来,南山口降水口一带陆续兴起了富有渔耕文化特色的饮食事业,以富有乡土味道的美食招徕客众,让外地人都能从中品尝到最接近草根的美味。

第二十七章:百里石廊

       南山河畔的云浮大地,自古盛产云石,也由此兴起石材产业,如今云城、河口乃至安塘、思劳、腰古,绵延百里之长的国道两旁,都林立着各类石材厂、石材公司、石材展览中心,中外各大著名石材都能在这里找到,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百里石廊”。

       云石,顾名思义,就是云浮出产的石头,是“广东四大名石”之一。云浮石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朝时期,云浮即有石匠开山凿石,制作石人、石马、石门脚、石碑等物件,开始从事批量生产交易,成为中国最早的石材产业发源地之一。清咸丰七年,富林张氏、云城陈氏兴办手工锯石坊,组建“云石行”,成为国内较早的石材加工历史记录。1959年,云浮石料厂运送大理石料,参与国家标志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镶嵌工程,传为石材业界佳话。1988年,云浮石材工艺厂李森才等人创造的一百五十四米长大理石壁画《天长地久》,运往埃及,永久性镶嵌在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轰动中外。八十年代,云浮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石材加工设备,开创了中国现代石材工业的先河。九十年代,324国道扩建,云浮市沿国道沿线建设工业区,扶持石材企业进园入区,石材企业数量继续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石材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百里石材走廊”从此名扬天下,奠定了云浮“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的地位。四百多年来,云浮石材产业自始至终传承着前人对石材的独到智慧和执着热爱,生生不息的创造着云浮石材不同阶段的辉煌篇章。

       古有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工艺之声誉,今有云浮的石材加工工艺之名誉。如今,位于广东“大西关”的云浮,被誉为“石都”、“石材王国”,这里连接珠三角和内陆地区、大西南区域的咽喉枢纽,这里兴起的石材生产加工产业,产能销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

第二十八章:凤凰腾飞

       “爰植梧桐,以待凤凰”,自古以来,凤凰就是人们喜爱的瑞兽,其象征着如意吉祥,被无限神化。而南山河畔的云浮,就是一座“凤凰之城”,这里的城雕的凤凰雕像、这里的市树是凤凰树、这里的市花是凤凰花,云浮人也在“凤凰腾飞”的梦想下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云浮市下辖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郁南县、新兴县五个市、区、县,境内的南江、南山河、新兴江三大流域是南粤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境内有广东最早人类遗址——磨刀山遗址、先秦背夫山“百越之君”墓、先秦分会坑口岩画、秦龙母故居程溪祖庙、南越王行宫白鹿台、陈高祖陈霸先陵墓、梁朝驸马陈法念故居刺史祠、唐佛教道场龙龛道场、唐禅宗六祖故居国恩寺、宋上柱国严挺臣父母墓、宋佛教道场九星岩、明靖江右相李质墓、明刑部侍郎陈鼎墓、明太子太保陈璘墓、明罗定文塔、明张公庙、清光二大屋等众多古迹。

       云浮是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广州都市圈组成城市。云浮水资源丰富,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云浮新港是广东内河第一大港。云浮矿产资源丰富,云浮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其中硫铁矿储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被誉为“硫都”。云浮是全国最大的硫化工生产基地、广东省最大的不锈钢餐具生产基地。云浮石材加工历史悠久,素有“石都”之称,云浮是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云浮南药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南药的地理、气候、生态、种源和栽种历史等优势,境内有肉桂、巴戟、无患子等药用植物。

       云浮,是人类灵魂难得的净壤;云浮,是我们日思夜想的美丽家乡。正因为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云浮的发展前景才一片辉煌。未来的云浮,必将如凤凰那样,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腾飞起来!

凤凰腾飞

作者:周业锋

图源: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