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朝花夕拾•范爱农》,写眼神的一个词,印象太深,记一记:
文章回忆徐锡麟刺杀巡抚恩铭后,在日留学生凑钱请日本浪人安置徐家亲眷,又请徐的子弟——范爱农起草文书质责政府,而范并不赞同,并出言讥嘲学生们不谙世事。
伴随冷淡的言语,鲁迅先生形容范爱农的目光用了“钝滞”这个词。应该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吧?我觉得真不错:锋利的反面,就是驽钝;目光流转的对应,就是停滞,一结合,正准确的刻画了外冷内热的主人公的心理:时局混乱,官场黑暗,民不聊生,让人看不到前路,望不见希望,曾经和鲁迅一帮留学生同样的敏感天真的范爱农久历冷硬如铁晦暗血腥的现实,心早已钝痛凝滞。也因此,当时所历尚浅的鲁迅被激怒,说中国革命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有范爱农!
滞钝的感觉怎样?钝刀切菜,锈斧砍柴,想使劲却无从用力,经历过,似可并提?这很显然地就是把肉体的感觉移用到了视觉,刀子割在身上和寒意泠泠然抵达心底,一样的痛楚,无力!
想起同样是这篇文章里的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徐锡麟的心,早已被恩铭手下的官兵挖了去炒食尽净。”
居然也让我一下子有了窒息的感觉,为那个年代的,那个年代的人,心开始疼!
又想起《祝福》里的女仆,一个可怜可叹的女人,鲁迅先生写她的眼神,是:“间或一轮”,怎么样的人,眼睛都不大眨巴,即便动,都是一“轮”,轮,可不可以理解成眼珠在眼眶里转了一圈,观察一下自己,这样的动作,简直不近常情!
只有对生活失了热枕、丧却了热望抑或是病入膏肓,才会眼珠偶尔地转一下,这词儿,把饱经封建礼教和生活摧残的祥林嫂,描摹得入木三分。
因此呀,更佩服了鲁迅先生,当年他的弃医从文,真是,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