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如梭,也不是白驹过隙,当你静下心来闭眼呼吸时,那摆钟的滴答声宣告着时间里的一分一秒。2018年的秋冬,终究是要过去了,此刻,我站在终点眺望着这个学期的开端,18年9月1日开学,到19年1月23日结束。四个半月,19周,上课约100天的时间。真是短暂,一节一节课都是在不舍中告别,孩子们的小学生涯,我又往前送了一程。真是不敢想象他们远走高飞、我原路返回的场景。整理下这一学期简单的“行囊”,留下岁月的痕迹。
一、我的海拔五千,持之以恒。
我曾经无数次的思考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也曾在别人的口中认识自己。现在确定以及肯定的事实是:我想一些大事,不行(太过犹豫),做不了决定,但做一些小事,绝对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几年前第一批人开始写“海拔五千”工作日志的时候,我就开始写,做了什么写什么,想了什么写什么,做的好也出来,做不好也写出来,自己的碎碎念。就是发出来,确实让人难为情(脸红),这多少都带着点“隐私”的内容,还好后来会斟酌言辞,上天庇佑,领导仁慈,家长宽容,学生可爱,才没闯出什么祸事来。这个学期,如我所愿,只要是工作日,每晚临睡前,一定发出“海拔五千”去“骚扰”圈内人士。(邪恶地笑一笑)
二、我的有效课堂,滴水石穿。
开学伊始,我在便签中写下了“思维形式转变”这个关键词。在教育心理学家眼里,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果不其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住,有一点叛逆。
1、今年的课堂氛围一如往年,轻松幽默且紧张,针对“思维形式”,我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划分。每节课40分钟时间,平均分成4份,每10分钟必须完成一个目标。第一个10分钟,我们进行“清单”式的探讨,对于本课提问题、解疑惑。第二个10分钟,我们针对例题,进行深度探讨,或解决情境、或解释算理。第三个10分钟,我们进行类型练习,基础类型变换场景多次出现。第四个10分钟,我们总结知识点,自己出题自己解决。对于难度提升的题目,不会出现在新课中,我认为在公开课对知识进行难度提升是不恰当的。一个走路不稳的人,你建议他跑跑看吗?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消化的,是需要时间去巩固的。
2、这个学期在课堂上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加大了练习力度,课上、课下的任务有点多,我采取“切割法”来进行“瞒天过海”,进行小目标的达成奖励。再加上我善用言辞进行“诱惑”,小伙伴们很容易“入坑”。当考前我把孩子的文件夹发下去的时候,一个个的都惊呼:“哇,我们这一学期居然做过这么多的试题,有自己出的,有老师打印的,有学校发放的”……是啊,我也很惊讶,滴水的能力居然这么强大。
本学期练习数量如下:
16个单元检测,16张思维脑图,16张各县市试卷、10张四大板块归类复习、25张打印题、两次竞赛题、一张期中试卷、一张期末试卷、两本练习册、两个作业本。另外,我们还装订了一册寒假作业。
辛苦了,我的孩子们;
辛苦了,我的打印机;
辛苦了,亲爱的我。
3、对于课程的实施,我认为创造课程的“巨人”是最辛苦的、是最伟大的。我带着虔诚膜拜,但不会邯郸学步、照本宣科。我有质疑、有困惑,我有自己的主见。我的课堂我做主,是的,作为一线教师,我应该拥有这样的“霸气”。
“霸气”的背后,是带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在上课。凭借着带多年毕业班的经验,知识树的模型一点点在丰富,将来的走向也会越来越明确。一些考点、五六年级的知识,也会明确的告诉给学生,能带就带。我的课堂经常一幅这样的画面:四块黑板写满,两三个男生带着鲁莽冲上去就是一顿猛擦,然后进行N次的无限循环……那天,二班的语文老师坐在电脑前批作业,我们才进行两次循环,她就捂着头发跑出去了……“这是干嘛呀?我把人家撵出去了?糟糕,又犯错了!”(眼前画3道黑线,头顶一群乌鸦飘过……)我在那天的“海拔”中这样写道:2018秋冬的岁月,在我手中一点点短下去的粉笔里,在我一不小心就白了头的粉笔末里。
4、如何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改变,才是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一群孩子的诚信友善、自由平等、积极进取才是衡量一个好教师的标准。
这半年来,我去了国际的课堂、理想城的课堂、教育界的五大名师课堂,做为一个旁观者,我深深的感悟到40分钟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每个单元结束,都会昧心自问: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可是,你能把课本的知识给每个人都落实了吗?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挖掘伟大事物的魅力面前,也应给“学会”这个词点尊严。
三、我的活宝学生,永不放弃。
我的便签上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思想与注意力”。他们从过去对事物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知识增长的速度会明显加快。另外,注意力也会增强,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言语发展水平也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写到这里,真想双手驹着马子皓的小脸,熊孩子终于要长大了,我拉扯你们这么大,我容易嘛!言归正传,且看下文。
这96个孩子是我一手带上来的,和他们玩闹是我的日常(就跟组队刷怪做日常是一个道理),观察他们进而判断他们下一步的举动,是我这学期新学到的本领。(长了点小心眼,会了点小心机,都是看丁大大书看多的缘故)
我认为这个学期必须要记录的三种类型孩子如下:
1、强大的解疑团。
每个班级出五名同学,做为这个班级数学的领军人物。一班是我亲自定下的,二班是全班公平竞选出来的。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一班更胜一筹。当初我定的标准是什么?灵感来源于一本描写心理的书。名额是五个,每个进入的人身上都必须带有一种自身特质,用以引导、影响别人,进而让别人去行动。团长是佳慧,牙清口白;景翔,拨云见日;梓鸣,分数王;思彤,朗若列眉;泽宇,有条不紊。
2、原本的青铜,变身我心中的王者。
我善于纵向来考评一个孩子,时光是一点一滴地流走了,可它是否掩埋了一些秘密呢?1:96这个比值确实小了点,所以,所以我尽我可能,去放大一些孩子的优点,让这个比值在自己的世界里,显得不是那么渺小。
子皓在小组里已经冲到了第二的位置;睿毅已经完全具有小老师的风范;国庆的小手上课举高高;子琨有勇气挑战难题;怡璇的综合排名越来越靠前;琛仝回答声音大的隔壁能听见;雨润和一唯在数学竞赛中为女子队争光;一博组长力挽狂澜,小组排名第一……
3、我懂你的伤悲,就像白天会懂夜的黑。
在我的班级,有这么几个孩子,总是让我伤悲。我在这个学期里,找到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漏洞。吃完晚饭,周托的孩子早早回到教室,派两个小老师,每天就负责这几个孩子的计算过关,两个班同时进行,天天如此。我很感谢这一学期以来各位小老师们的呕心沥血,我很欣慰这几个孩子的辛苦付出。(当然,我在心里很清楚有两个就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这样,只能忠告他,结局不会陪他演戏罢了)结果怎样?结果仍然是伤悲的。就如我们曾经无比亲密,此刻仍然互不相识一般的状况。但是努力了,尽心了,值得庆幸的是,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后,没有让心中的魔魇把佛系的我,逼成一个武僧,微笑着静待花开吧。
四、我的阅读之路,锲而不舍。
教学得失与其说取决于教师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如说取决于教师奉献的仁爱之心,取决于用仁爱之心穿针引线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在一起,使三者之间进行面对面、声对声、心对心的沟通和互助。
“仁爱”,我很浅显的解读是善良,我择书友唯一的标准。当然,选择喜欢的书名概率也会高很多。今年办公室里,有两位书友,在微信读书app里,我们每周组队抽免费卡。我们看的书几乎相同,我们喜欢的角色大致一样,我们的见解也很贴近。会因为评一本书而喋喋不休,会因为被作者回复而激动不已。
粗略整理了下书名,不全。《超级时间整理术》《新数学教育哲学》《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他与月光为邻》《他来了请闭眼》《他来了请闭眼之暗粼》《美人为馅》《雾锁长河》《教师挑战》。
本学期全学科组还细读了一本书《我们如何思维》,每个年级组负责一个章节,周五解读交流。我们四年级组,共轮了三次。自此,全书完。把一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才是最好的解读。
有人说,女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我觉得,能轻吻掉风霜的,就是那一缕缕墨香,在一个全员阅读的校园里,我将锲而不舍,继续前行!
五、最后一个碎碎念
学校生活,是在一道父亲的背影中结束的。一个白净、朴实的父亲,陪伴着儿子一天天的度过校园生活。每天背着80斤重的儿子,在楼梯里穿梭,儿子也特别的体贴父亲,少喝水,尽量少下楼上厕所,每次父亲来询问的时候,这个10岁的小男生,眼睛里更多的是心疼。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本是天下千万个父母的缩影。而我们班的这位普通平凡的父亲,这一背,蕴涵了一个无法用言语能表达的伟大父爱;这一背,用自己的行动真实的演绎着伟大的“父爱”。我感动不已。一岁年龄一岁心,越来越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珍惜做父母的日子,珍爱有父母的岁月。
时光啊,一寸一寸往前流动。
或者会有惊奇,或许会有伤害。
可最后让我们继续往前的是什么?
是一颗坚定的心啊!
再见,2018。
你好。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