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课程社会学看“学校知识”
课程社会学把学校中的知识视为课程如何加以组织、分配的知识结构与过程的问题。
它研究的一个焦点是阐明课程组织的结构性分配原理。诸如学校知识选择之际的权力介入,课程编制中组织知识时的分类与分层之类的分类。
它研究的另一个焦点是揭示“学校知识”的本质。注重通过“隐蔽课程”所授受的学校知识。他们强调,我们不仅应当认识到学生不仅从课堂教学与顺应制度要求中接受一定的规范、价值的隐蔽灌输,而且应当认识到教育体制之外的职业、权力、意识形态、文化知识等的分配与控制同学校生活的各个阶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事实。
学校知识不应该成为商品化知识。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实质性知识即知识技能、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
二、“素质价值”与课程标准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接受、内化一定的“素质价值”,根据需要外化为行动。它分为两种:一是对应于社会分工的要求——职业性、专业性的“素质价值”,二是对应于社会统整的要求——公民教养的“素质价值”。“分数价值”与“素质价值”的关系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视点
(一)课程目标的分解与落实
(二)课程内容的精选与组织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四)评价指标的拓宽与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