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掳走宋徽宗、钦宗,走前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政权。五百年后,1644年,清军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北京,同年10月定都北京,开始逐渐建立对全中国的统治。
二者同为攻破汉人首都,为何政治选择上会有不同呢?今天给各位大致分析几个原因。
一,目标不一致
金军在1127年攻破东京,掳掠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覆灭。金人为了要立一个汉人君主帮他们筹措岁贡,在宋齐愈,王时雍等人支持下,金人“劝进”张邦昌,立张昌邦为帝,建立“伪楚”政权。
清朝皇太极生前就已定下进攻明朝、取北京的目标。皇太极死后,清朝实际政权由摄政王多尔衮掌握。多尔衮在1644年5月3日率军入北京,清军到达北京后,在是否将首都由沈阳迁到北京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论。1644年六月,多尔衮统一诸王、贝勒、大臣的意见,决定迁都北京。七月八日,顺治帝接受多尔衮奏请,“迁都定鼎,作京于燕”。
清朝无论政权有谁掌握,都主张入主中原,实际上已成清朝“基本国策”。金朝的目的而在于更多的经济利益,二者政治眼光不一致。相较于清朝,金人更像是一群强盗,抢了就走。
二,军事环境不同
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朝俘获,辽朝灭亡。金朝灭辽以后,当时的军事环境是北有蒙古诸部,西有西夏和辽朝灭亡后建立的西辽政权,南有北宋。金朝虽然强悍,但是对周边的政权还是有所顾虑的。蒙古其时虽然没有统一,但是其凶悍程度不容小觑,西夏的战力水平也远在宋军之上。即使是在灭北宋之前,金朝内部即使是主战派也对是否打的过北宋而心有顾虑。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统一女真各部以后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第三年,努尔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并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次对明作战的萨尔浒之战中取得胜利,直到清军入关进驻北京,清朝除了明朝为唯一军事敌对力量外,几乎没有其他后顾之忧。
三,盟约的作用
1120年,宋使赵良嗣等与完颜阿骨打达成协议,约定共同灭辽。双方互换国书,立下盟书,是为“海上之盟”。当时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包括金太宗即位之初都是遵守盟约的。1124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金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后来是宋徽宗一系列的愚蠢外交及内政直接或间接恼火了金统治者和给了金主战派一个南下的理由。
清朝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前,东北的女真几乎是在明朝的管辖之下,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也是为了摆脱明朝统治直接与明朝为敌,二者之间根本没有盟约只说。
基于这几个大点,清朝和金朝不同,早在入关前就已经做好了入主中原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战计划。皇太极去世前不久,对天下大势已作出了相当准确的判断,他说:“以朕度之,明有必亡之兆。何以言之?彼流寇内讧,土贼蜂起,或百万,或三四十万,攻城掠地,莫可止遏。明所恃者惟祖大寿之兵,并锦州、松山之兵,及洪承畴所领各省援兵耳,今皆败亡已尽,即有召募新兵,亦仅可充数,安能拒战?明之将卒,岂但不能敌我,反自行剽掠,自残人民,行赂朝臣,诈为己功;朝臣专尚奸谗,蔽主耳目,私纳贿赂,罚及无罪,赏及无功。以此观之,明之必亡昭然矣。
从历史中,我们就要学会:要想成功,就要有所准备。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