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二十余岁,正是谈恋爱、奔事业的好时机,但很抱歉,我没能成长为这样的“有为”女青年。而是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
8月,休假回家,母亲看着不足80斤的我说:“你上班没吃肉么?”说着说着眼眶竟然有些湿润。虽然拒绝一切猪肉丁、猪肉丝、猪肉片、牛肉丝、牛肉片的我不太明白她的逻辑,但还是满满的感动,因为我知道她爱我。
矫情之余,便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与父母间的点点滴滴,虽然,在这之前的每天,我有10个小时在工作,7个小时在睡觉,7个小时在想鹿晗,但是今天我决定,除了想鹿晗,还得想父母。
“大人”也曾是“小孩”
二十几年来,父母令我感动的事情有很多,但我觉得,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因为我们的到来,把自己“逼”成了“大人”。
1991年4月11日,母亲生下了我。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那一年,她23岁。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无所不能,她能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困惑,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长大,渐渐地才发现,父母也曾是小孩,只是为人父母后,他们会学着成长、学着承担、学着扮演一个“大人”的角色。
春上村树在《舞舞舞》中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而父母的另一片海大概就出现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从我们与父母见面开始,他们的人设就是“大人”。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出父母的童年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否也曾在自己父母的怀里撒娇,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可当我们——他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一切都变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孩子。
身为90后的我们,如今二十有余。我们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忙着享乐,却忘了关心父母。很多男生追女生都说过一句话:“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听似多么浪漫而又温情的告白,但又有几个人对父母说过这番煽情的话?
趁着暑假,回了趟家。翻开近二十岁的相册,发现了许多老照片,看到年轻时的母亲,明眸皓齿,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突然深刻地感觉到,原来母亲真的年轻过,她也曾一岁、两岁、三岁……她曾经也是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只是母亲的童年对我而言是不存在的,所以我无法了解童年时期的母亲是怎样的,只能通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去揣测,也深深地感受到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在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最漂亮的,会穿当时最流行、最漂亮的衣服、会唱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在那个毫无ps的年代,母亲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二十几年过去了,那个身材姣好、面若桃花的俊小妹似乎和眼前这个眼角长满皱纹、身材有些走样的女人过着大相径庭的生活。我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的母亲变得不再时髦,我也弄不明白她为什么对当下流行的一些东西知之甚少,我唯一知道的是,她一如既往的爱着我。
以前会嘲笑母亲身上的赘肉似“游泳圈”,会吐槽她穿衣服不好看,可近来,又多了一番思考,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生活,因为她想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她不辞劳累、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容颜。
小时候生过一次大病,记忆似乎被清空删除,但母亲的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她说,如果可以,我宁愿来替你遭这份罪。
父爱缄默,沉稳如山。
想必,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不善言辞、不善表达感情。但你仍能感受到他爱你。蒋勋说,文学最精彩的部分是不要听作者讲了什么,而是要努力去听他没有讲什么,这才是语言最大的魅力。我想,或许父爱也是这种魅力中的一种吧。
在记忆中,父亲并没有做出很多让我感动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只记得工作之初过年回家,快要回工作的地方上班时,一向不操心家务事的父亲突然忙里忙外地要给我准备一些“年货”。即便我一再拒绝,他也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推翻我。
我不会做饭,他就给我准备好食物和材料;我不喜欢吃大坨的肉,他就给我切成很小很小块。当时天空下着小雨,父亲坐在细雨中忙碌的情景让我感到格外难过,我就静静地坐在他的身后,看他并不灵活的手一动一动地忙碌着。我没去帮忙,也没打扰他,只是突然觉得父亲老了,不禁流下眼泪来。
或许,五岁、十岁、二十岁的父母大抵也是我们这般模样吧,但爱和生活让他们成长为了“父母”,让他们的生命和对生活的意义得到延续,但我们不能任性一辈子,要学会转换和承担。
当孩子越来越大时,父母便越发苍老,我们要主动地将自己转换成“大人”,让他们重享“童年的快乐”。或许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轮回,即便父母的童年对我们而言是不存在的,但我也期望,父母年老时,能够因为我们而幸福得像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你和父母有过哪些感动而又难忘的瞬间?还在等什么,快来“表白”吧!
�/�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