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这本书里面说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你把一本书看完后,把其中的要点写出来,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却是一个有效学习的过程;富兰克林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看完一篇文章后,按照自己的思路默写下来,然后对照,查找不足,一篇文章要反复七遍方算完成,通过这种貌似枯燥、实则高效的方法,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技能;吴伯凡老师在本周的认知课程里讲到认知困境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观点:很多东西,我们貌似知道,但是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输出,就是因为缺乏加工的过程,如何实现有效输出,就需要我们对输入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提取,实现内部知识点和外部知识点的横向连接以及内部知识点的纵向连接,就像给自己编制了一张知识网,随着不同的知识往这个网络里的添加,我们自己的这个知识网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让知识从mark到markble,再到remarkble的逐步升级;记得罗胖在一期节目中也说过,所谓的学习就是对已有的知识网络不断的打补丁。
上面所说的这个学习方法有原理分析、有操作方法,可是我一直无法下决心逼自己去做这么做,分析自己的思想成因,主要有二:一是觉得浪费时间,这本书、这篇文章我已经阅读过了,现在还要再回头去想、去看,不是浪费时间吗?与其这样,还不如再看一本书呢!就是这种想法让我一直在“捡芝麻、丢芝麻”的过程中循环,导致有效学习不足。二是潜意识中觉得这么做很痛苦,因为要记忆自己看过的内容,就要回忆,可是在回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内容无法完整记起来、写下来,还要翻书,会让自己有挫败感、痛苦感,所以缺乏把看过的内容写下来的动力。我觉得自己必须克服这两点不好的心理,战胜自己,不管是看完一本书也好、读完一篇文章也罢,都应该坚持把其中的要点写下来,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看看,不要怕浪费时间,慢慢来,积少成多,切实让读过的书都能够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周开始阅读斯密的《国富论》,就让我从这本书开始逼自己输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