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的不明白爱情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是不是有固定的模式?
开始到分开,或者开始到终老,每个人的爱情是不是都差不多?
为什么人们会需要爱情?
毛姆曾在《面纱》里写道: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填上它。
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接受一份对方主动的感情,至少最初对方一定要主动,这样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喜欢你,前提是你先喜欢上我,我再决定要不要告诉你,我也喜欢你这件事。
这是离开校园爱情后,许多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毕竟都是成年人的我们,已经学会了计较成本回报,做事情会瞻前顾后,考虑后果了,这大概也是我们羡慕校园纯爱的原因吧。
单身许久的闺蜜发消息说,前几天一个人出地铁,正低头玩手机,突然冲过来一个男孩问她要微信号,闺蜜抬头看了一眼男生,长得清秀,看起来大概就20出头吧,闺蜜冲他笑了笑,“你看起来好小喔!”然后,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我打趣她,“为何不给小鲜肉微信?说不定这就是月老给你安排的姻缘呢?”
她笑了:“总感觉,这是年轻人才做的出来的事,我们这些人,包括男性,做事情都瞻前顾后,会提前考虑后果,以及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但年轻人不会,他们只有满腔的热情,和不怕失败的好心态。”
“如果,换成一个年纪相仿或者稍大些的男人找你要微信,你会给吗?”
“以后,就算是小鲜肉,我也给啊,这会儿,我后悔了,哈哈哈……”
其实想想也知道,下次再有这样的状况,她应该也不会给。
不止是年龄上的差异,更大程度上是我们太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我们也不相信日久生情,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离婚的人了。
即便真的存在一见钟情、日久生情,那应该也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吧,比如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
杨绛先生才会在《我与钟书》中写道: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越,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
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所以才有人会说,爱上你之前,想单枪匹马去闯荡江湖,看看这五彩斑斓的世界。爱上你之后,觉得江湖太远了,我不去了,只想给你做晚饭,陪你睡大觉。
还有大多数人羡慕的三毛与荷西之间的感情,荷西在高三的时候就对三毛说过这样一段话:
荷西:我的愿望是有一栋小小的公寓,我外出赚钱,Echo在家煮饭给我吃,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
三毛:我们都还年轻,你也才高三,怎么就想结婚了呢?
荷西:我是碰到你之后才想结婚的。
因为遇见了你,所以,便不再想一个人走下去,漫漫人生路,只想陪在你身边。
曾看过一段话,然后就很深刻的记住了:世界上所有的爱情,大多都是有两种开始。要么单刀直入去表白,要么就是永远犹豫不决的小暧昧。
小暧昧的人永远不舍得开口,他们单纯地享受着被在乎的感觉,而那句真心话却久久地藏于心底不敢说出来。
有时候,正是因为你打盹般地犹豫,差点就要成为恋人的人,也只能降格做朋友了。
如果喜欢,那就早些表白,即使有被拒绝的可能,也好过你像憋尿一样,憋着你对一个人的爱意!
或许,你的直接表白就打动对方了呢,勇敢些,主动走过去要个联系方式,说不定就遇到了那个你愿意为之放弃流浪,只想陪他/她睡大觉的人呢。
——by 李小妞
一个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一直在折腾的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