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ngularjs 弹出框 $modal
$modal只有一个方法:open,该方法的属性有:
templateUrl:模态窗口的地址
template:用于显示html标签
scope:一个作用域为模态的内容使用(事实上,$modal会创建一个当前作用域的子作用域)默认为$rootScope
controller:为$modal指定的控制器,初始化$scope,该控制器可用$modalInstance注入
resolve:定义一个成员并将他传递给$modal指定的控制器,相当于routes的一个reslove属性,如果需要传递一个objec对象,需要使用angular.copy()
backdrop:控制背景,允许的值:true(默认),false(无背景),“static” - 背景是存在的,但点击模态窗口之外时,模态窗口不关闭
keyboard:当按下Esc时,模态对话框是否关闭,默认为ture
windowClass:指定一个class并被添加到模态窗口中
open方法返回一个实例,该实例具有如下属性:
close(result):关闭模态窗口并传递一个结果
dismiss(reason):撤销模态方法并传递一个原因
result:一个契约,当模态窗口被关闭或撤销时传递
opened:一个契约,当模态窗口打开并且加载完内容时传递的变量
另外,$modalInstance扩展了两个方法$close(result)、$dismiss(reason),这些方法很容易关闭窗口并且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器
2. App开发模式
2.1 Native App
Native App,原生APP,使用原生(即Android或iOS)开发的APP。使用原生开发有其优势:应用的性能好,适配起来相对容易。学习成本要看人,个人觉得技术点不多,门槛相对稍高,但入门后学习起来就很轻松。
但原生APP最头疼的有三个问题:
- 无法跨平台:Android和iOS都需要开发各自平台的版本——开发成本高;
- 升级麻烦:每次升级都要下载安装包,Android还好,反正不需要审核,下载就下载吧,但iOS就麻烦了,发布每个版本还得经过App Store的审核,这导致第三个问题;
- Android和iOS很难同步发布。
2.2 Web App
所谓的Web App,就是把手机当做一个浏览器(Android使用WebView,iOS使用UIWebView),做几个页面挂在服务器端,类似于一个小网站。这样说虽然不太贴切,但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虽然开发成本大大降低,但页面访问速度慢、操作体验差。于是第三种模式诞生了。
2.3 Hybrid App
乍一看和Web App没啥差别,但涉及到的技术成本、开发成本、学习成本比Web App高,它综合了Web App的开发速度和Native App的高性能体验。之所以说学习成本高,是因为开发高性能的Hybrid App有难度,网络资料少。我是两年半前开始接触混合模式开发的,当时如何做好屏幕适配、提高UI响应速度、如何最大化使用原生功能等内容,网络几乎没有资料。
三种开发模式各自的特点如下面的表格所示:
特点 | Native App | Hybrid App | Web App |
---|---|---|---|
原生功能体验 | 优秀 | 接近优秀 | 差 |
性能 | 非常快 | 快 | 慢 |
跨平台开发成本 | 昂贵 | 合理 | 便宜 |
碎片化适配 | 非常严重 | 严重 | 严重 |
编程技术支持 | 短缺 | 非常短缺 | 通用人才 |
版本升级维护 | 保守 | 低延时 | 开放 |
安全 | 强 | 中 | 弱 |
2.4 目前常见的混合开发常用的框架:
2.4.1 Cordova
Cordova是Apache软件基金会的一个产品。其前身是PhoneGap,由Nitobi开发,2011年10月,Adobe收够了Nitobi,并且PhoneGap项目也被贡献给Apache软件基金会。Apache在2012年12月,发布了Cordova,截止到2015年12月,最新版面是3.0。
该框架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原生开发者,其设计初衷是希望用户群体能够通过跨平台开发的方法降低原生开发的成本。为此,开发人员需要安装原生开发环境,配置工程,使用HTML5、CSS3、JS和原生SDK生成应用。
Cordova的优势很明显,可以使用的框架、原生接口、支持平台都很多。但是,外国人写的东西,公司使用后,出现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其在使用jQuery Mobile、Sencha Touch等前端框架的时候,有特效启动慢、页面切换慢、数据请求慢的特点。
2.4.2 APPCan
AppCan成立于2010年,2011年推出产品并测试,2012年正式推出品牌,2013年商业模式成型,2014年开发者注册约70w。AppCan不是开源平台,同时,企业版和部分插件是收费的。换句话说,AppCan只是一个卖软件的商业公司。我们认为:这会对其市场的占有率有着直接影响,闭源而没有垄断,所以前景不会太好。
2.4.3 DCloud
DCloud大部分产品开源,W3C会员单位,HTML5中国产业联盟的发起公司之一,在HTML5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旗下四款产品:HBuilder、5+ Runtime、MUI、流应用都是弥补并扩展HTML5特性的产品。该公司的理念就是解决HTML5的性能、工具、能力三方面的问题。MUI是一款不错的前端框架,性能比 jQuery Mobile、Bootstrap好很多,主要区别:
- 设计思路不同,MUI坚持用原生JS做,不依赖jQuery或者Angularjs。
- MUI调用了5+ Runtime的底层原生加速,比不带原生加速的框架更快。
但是,DCloud毕竟是个新平台,发展才2年,新产品内部存在的Bug还需要很多的测试。在其官方社区中,不少开发者也在呼吁DCloud尽快完善文档和框架。
2.4.4 APICloud
APICloud提供原生应用的功能模块(设备访问,界面布局,开放SDK等),开发者可以通过JS调用。前端工程师负责页面布局,UI展现,及简单的交互,原生模块负责性能方面和功能实现,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同时APICloud提供了云数据库的功能,前端不必了解PHP,Node.js等后端语言,通过JS接口或Restful API实现数据库的增删改查。
但是APICloud的更新速度很快,版本不太稳定。而且,它是为不懂APP开发的人士准备的,不适合科技公司和程序员。
3. checkbox JS设置单选
$(function () {
var allBox = $(":checkbox");
allBox.click(function () {
if (this.checked) {
allBox.removeAttr("checked");
$(this).attr("checked", "checked");
}
});
});
• 另外在html5中也可以直接通过设置radio属性实现
4. URL中“#” “?” & “”号的作用
4.1 "#"
4.1.1 #的涵义
#代表网页中的一个位置。其右面的字符,就是该位置的标识符。比如,http://www.example.com/index.html#print就代表网页index.html的print位置。浏览器读取这个URL后,会自动将print位置滚动至可视区域。
为网页位置指定标识符,有两个方法。一是使用锚点,比如<a name="print"></a>,二是使用id属性,比如<div id="print">。
4.1.2 HTTP请求不包括#
"#"是用来指导浏览器动作的,对服务器端完全无用。所以,HTTP请求中不包括#。
比如,访问下面的网址, http://www.example.com/index.html#print,浏览器实际发出的请求是这样的:
GET /index.html HTTP/1.1
Host: www.example.com
4.1.3 "#"后的字符
在第一个#后面出现的任何字符,都会被浏览器解读为位置标识符。这意味着,这些字符都不会被发送到服务器端。
比如,下面URL的原意是指定一个颜色值: http://www.example.com/?color=#fff,但是,浏览器实际发出的请求是:
GET /?color= HTTP/1.1
Host: www.example.com
4.1.4 改变#不触发网页重载
单单改变#后的部分,浏览器只会滚动到相应位置,不会重新加载网页。
比如,从http://www.example.com/index.html#location1改成http://www.example.com/index.html#location2,浏览器不会重新向服务器请求index.html。
4.1.5 改变#会改变浏览器的访问历史
每一次改变#后的部分,都会在浏览器的访问历史中增加一个记录,使用"后退"按钮,就可以回到上一个位置。这对于ajax应用程序特别有用,可以用不同的#值,表示不同的访问状态,然后向用户给出可以访问某个状态的链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规则对IE 6和IE 7不成立,它们不会因为#的改变而增加历史记录。
4.1.6 window.location.hash读取#值
window.location.hash这个属性可读可写。读取时,可以用来判断网页状态是否改变;写入时,则会在不重载网页的前提下,创造一条访问历史记录。
4.1.7 onhashchange事件
这是一个HTML 5新增的事件,当#值发生变化时,就会触发这个事件。IE8+、Firefox 3.6+、Chrome 5+、Safari 4.0+支持该事件。
它的使用方法有三种:
- window.onhashchange = func;
- <body onhashchange="func();">
- window.addEventListener("hashchange", func, false);
对于不支持onhashchange的浏览器,可以用setInterval监控location.hash的变化。
4.1.8 Google抓取#的机制
默认情况下,Google的网络蜘蛛忽视URL的#部分。
但是,Google还规定,如果你希望Ajax生成的内容被浏览引擎读取,那么URL中可以使用"#!",Google会自动将其后面的内容转成查询字符串escaped_fragment的值。
比如,Google发现新版twitter的URL: http://twitter.com/#!/username就会自动抓取另一个URL: http://twitter.com/?escaped_fragment=/username
通过这种机制,Google就可以索引动态的Ajax内容。
注:AJAX=异步 JavaScript和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AJAX 是一种用于创建快速动态网页的技术。
4.2 ?
4.2.1 连接作用
比如:http://www.xxx.com/Show.asp?id=77&nameid=2905210001&page=1
4.2.2 清除缓存
比如:http://www.xxxxx.com/index.html
http://www.xxxxx.com/index.html?test123123
两个url打开的页面一样,但是后面这个有问号,说明不调用缓存的内容,而认为是一个新地址,重新读取。
5.文本框中输入小写字母即时转换为大写实现
在网页中,拉一个TextBox控件:
<td class="tableAddContent">
<uc1:TextBox runat="server" ID="CourseCode" Width="120" />
</td>
- 方法1:使用JS,可使用onkeyup事件,即时把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
代码如下:
<%--字母自动变成大写--%>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var courseC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 CourseCode.ClientID %>");
courseCode.onkeyup = function () {
this.value = this.value.toUpperCase();
};
};
</script>
上面的方法,是先显示小写字母,再转变为大写字母。
- 方法2:使用CSS。
<style>
input {
text-transform: uppercase;
}
</style>
<td class="tableAddContent" style="text-transform: uppercase;">
<uc1:TextBox runat="server" ID="CourseCode" Class="dfinput" Width="135" Height="30" />
</td>
通过这个CSS,就可以将字母转变为大写。
text-transform的取值:
- none:默认值,不会发生任何转换
- capitalize: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 uppercase:大写转换。
- lowercase:小写转换。
两者的区别:
区别1:用户体验
方法1(JS)方法在使用时,会给用户一种转换感,用户体验不如第二种方法。区别2:value是否大写
方法1(JS)方法可以将页面的text值及value值均修改为大写,而第二种方法只能讲显示的修改为大写(其本质是CSS),因此需要转为大写的,仍然需要在后台将转为大写。
建议:在界面中使用方法二,传给后台时,再进行大写转换。
转换例子://保存时,课程代码自动变成大写
rNew.CourseCode = CourseCode.Text.ToUpper();
原链接:http://www.bkjia.com/Asp_Netjc/335458.html
http://blog.csdn.net/zlbcdn/article/details/4978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