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晴
来到这里20多天,东张西望一段日子,看到过没有营养的所谓豹纹,也看到了一些很有深度的文章,并没有被发掘。
人生苦短时间有限,人到中年,珍惜时间是硬道理。一些没什么营养的文章,以后就尽量少看了,或者不看。在简书怎样来辨别文章的质量呢?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准,对于我来说,不需要打开的文章,从标题上基本上可以看出来。
1. 标题中以第一人称开头的。
中国人特别讲究谦虚谨慎,从古代的称呼中就可以体会到,比如用在下,小人,鄙人等等,来显示自己的不重要。在英语当中,我这个词,是任何时候都要大写的,很多人罗列在一起的时候,都是要先罗列其他人,最后再加上自己,虽然把自己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这个单词一定是要用大写的。
很显然现在很多人,是逐渐趋向于西方的想法,把“我”看得非常重要。
简书是一个写作平台为主的社区,有人戏称作者比读者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事实,但是确实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文章是以我作为主语出现在文章标题上的。
这样的文章读得不多,就自己有限的在简书阅读的经验来看,标题中以我为主语,一般说来是描写个人经验的。这类的文章,有的貌似励志,比如告诉人家,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达到了一个收入比较可观的程度;或者讲述自己减肥成功的经历;或者如何考上一个比较不错的名声的大学;有的一直在立志,通篇基本上都是在表决心,决定以后打算如何如何。
说实话,生活人人都有,但是令人惊艳的生活,给人以启示的生活却不是常有的。也许有些年轻人喜欢看别人的励志故事,但是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类文章的作者,如果不是朋友,不是对我周围生活有影响的人,那么就不必点开来看了。因为这些作者的成功与我无关,顶多赞叹一句他好能坚持啊。至于别人立下了多么伟大的志向,对于我来说还没有重要到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一下的程度。
还有一类文章,是想通向通过自己的成功多招揽一些粉丝,然后让粉丝作为跟从者,向他们付费学习。作为中年人,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了,把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引领者,遵从什么样的生活理念早已心中有数,无需盲从。
2 标题中含有第二人称的。
这一类的文章内容多半是以人生导师的姿态,去教导别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些文章当中,或许有不错的观点,但是比例极少,即便是少阅读几篇这样的文章,有遗珠之憾,也不要紧,毕竟把它们都读完,时间成本是过高了,为了一两颗珠子,抓一把稻草,不值得。
这种标题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把自己和读者或者普通大众拉开了距离,剥离开来。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不舒服,作者是怎样的贤德,才能有资格如此的指摘别人的长短处呢?也有大神跟我解释过了,有的文章标题之所以这样,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的读者,对此我能理解,但是不得不说,这类文章已经不再是我的菜了。
当我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自主得出遵从的原则,实在犯不上让别人再指指点点了。
3 标题中强调效率的。
效率高,确实是一件很诱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在标题上就告诉读者,三个星期之内就能变美;读几本书,你就能有不一样的人生;某段时间之内,你就可以从一个小白变成一个优秀写手;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理财的什么什么目标……
这些标题很诱人,诱惑那些不自信,生活经验少,对财富渴望,对美貌有要求的人。可是,稍微有一点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哪里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呢。别人这样做也许能够立竿见影,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复制。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太重要了,最常见的成功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是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资源。别人那样做成功了,很可能是基于他固有的资源(资源的范围很广),每个人的个体是这样的不同,人家的资源,你未必有,何必一步一趋,东施效颦。
三年前我们的创业课上,老师讲的第一个原则是Bird in hand,就是手中鸟原则,充分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源,才有成功的可能,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
凡是能速成的东西,往往对现实都是有一定程度扭曲的。比如说速成的经济,通常是以环境为代价的,极其快速的阅读是以丢失细节为代价的,以两倍的速度看视频,代价则是画面和声音都失真,而速冻饺子,则以失去美好的口感为代价,快速的爬到山顶,代价是忽略一路上的好风景……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求各种速成?或许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太多人需要一种迅速的成功,但是自己已经是中年人了,快速成功已经不是什么诱惑力了。
因此,当强调效率的字眼出现在标题上的时候,往往透露一个信息,就是这篇文章不要读了,它不适合。
总体来说,在我个中年读者眼里,不太受欢迎的文章就是以上三种了。我不否认这些标题下会有一些好作品,但是错过他们,我并不遗憾,因为我相信,在其他的正常标题的文章中,一定会有优秀作品的姐妹篇。毕竟真理不多,如果是真理,一定会被不同的人反复提到,有一定的阅读量的时候,便不会有这种遗珠之憾。因为即使错过了这一篇,一定会遇到另外一篇内容类似的文章,以另外的标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