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它可以是种内的,即同一物种个体之间,也可以是种间的,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人类语言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内部特定的交流形式,它使我们能够交换关于我们自身的广泛信息,以及我们从自身经验中,或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知识。但是包括猫在内的其他动物之间的交流,通常仅限于防御性或攻击性的警告、问候、关心或索取食物以及个体的基本信息如性状况和健康状况。为了传递这些信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包括听觉(发声喊叫)、视觉(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和嗅觉(气味)。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并且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所使用的方法也可以取决于预期信号和/或接收方。
不同交流方式的优缺点
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Felis s.lybica)是一种独居动物,所以成年猫之间的信号交流主要局限于各自领地内。但是驯化已经导致了猫许多社会和行为的改变,包括在社会群体和其他种类中生活的能力。因此,尽管家猫保留了其祖先最适合独居物种的领地信号和沟通方式,但它也发展出自己的沟通技巧以适应作为一个更社会化物种的需要。
声音
猫咪的声音可以被分成三组(下面是不同猫叫声的详细分类,由于很多单词在这方面没有统一中文翻译,我们在中文名称后列出英文单词供大家参考)。
元音
这些声音由猫咪嘴巴的张开和闭合产生,包括:
l 日常的喵喵叫 meow 。
l 性发声sexual vocalizations:发情期母猫和公猫的叫声。
l 吼叫、嚎叫或愤怒的哀号 yowl, howl or anger wail 。
l 咯咯的声音(或啁啾)chatter (or chitter)。
低音调的声音
嘴巴闭合产生的声音:
l 咕噜声 purr。
l 颤音和吱吱声 Trills and chirrups
高强度的声音
张嘴产生的声音。这些声音最常用于攻击性或防御性的互动,例如:
l 低吼 Growl。
l 吼叫 Yowl。
l 尖叫声 Shriek。
l 嘶嘶声 Hiss。
l 吐口水声 Spit。
猫喵叫
喵喵叫是最常与家猫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发声方式;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独特声音,而是不同声音的组合和选择,在个体和不同品种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它也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和猫想要传达的信息而变化。
喵喵叫很少被流浪猫或野猫使用,但常被宠物猫用于与人类的交流中。因此,它被认为是猫驯化和社会化的产物。它当然不同于野猫或流浪猫的类似发声。宠物猫的喵喵叫往往比流浪猫发出的类似声音更短、音调更高。Nicastro等人也发现宠物猫发出的声音比它们的野猫亲戚发出的声音更悦耳。
当喵喵叫的对象是人的时候,它通常被用作问候语并且作为一种获得注意力或乞求食物的方式。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犬吠叫的含义尽管他们和其相处的经历很少。但是猫的喵喵叫却不是这样。猫咪主人往往能分辨出自己猫喵喵叫的意图,但即使是养猫经验丰富的人似乎也不太能识别陌生猫喵喵叫的含义。因此,喵喵叫似乎是独特的,不仅是针对它们所处的环境,而且每只猫也不同。这可能是因为猫能够学习,通过反复的互动和主人的强化,发出最有可能被识别的声音,并从它们的人类主人身上获得预期反应。
另一种变体是“无声喵喵叫”。这种叫声猫开口和闭嘴的方式和发出喵喵声的方式完全一样,当它对着人说话时,通常情况下和正常喵喵声的情况相同,但却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至少我们听不见。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安静的喵喵声有人认为是流浪猫和农场猫之间的猫与猫交流的一部分。有可能产生的声音频率太高,我们听不见,也有可能是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视觉信号的一种。
咕噜声
咕噜声是由于喉部肌肉收缩导致声门关闭而产生的。随着压力的增加,声门被迫打开,导致声带分离,从而产生咕噜声。与其他发声不同,它是在吸气和呼气时产生的,可以与其他声音同时发生。
和喵喵声一样,咕噜声也是宠物猫对人类发出的一种声音,但与喵喵声不同的是,咕噜声也被广泛用于猫对猫的交流中。咕噜声似乎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因为当没有其他的个体(猫或人)在身边时,猫也会发出咕噜声。
人们发现,宠物猫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咕噜声:
当猫咪表现出放松和满足的样子时,不管是独处还是放松的社交活动时,他们就会发出“非恳求”的咕噜声。
当猫咪期待或寻求食物或吸引注意力时,就会发出“恳求”的咕噜声。这种咕噜声也包含更高音调的“哭声”,据报道,人类的耳朵听起来更“急迫”,也不那么好听。就像喵喵叫一样,这似乎是另一种特定的以人为导向的关爱请求式发声。
家猫在极度疼痛甚至死亡时也会发出咕噜声。有一种假说认为,由咕噜声引起的低频振动具有“治疗”效果。其他的猜测是,在这种情况下咕噜声是一种关心或安慰的请求,甚至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形式。但是,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些理论中的任何一种,所以猫这样做的原因仍然不清楚。
防御和对抗的声音
有五种声音与防御或对抗的遭遇有关。这些是高强度的声音:嘶嘶声、吐口水声、低吼声、吼叫声和尖叫声。嘶嘶声和吐口水的声音持续时间很短,可能最初是为了震慑潜在的捕食者或敌人。低吼和吼叫声或者说猫叫春,都是持续时间相当长的声音。与喵喵叫不同的是,这两种声音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它们经常一起使用。
一般来说,在动物世界里,动物体型越大,它的发声音调就越低。低吼是一个低沉的声音,目的可能是“欺骗”对手或捕食者,使其认为低吼的动物比实际体型更大。然而,猫科动物的吼叫往往比低吼的音调更高。
如果猫发现面临的威胁或对手并没有离去,低吼和吼叫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由于猫的整体紧张状态导致喉咙发紧,猫可能会开始流口水,偶尔停止发声,吞咽。如果威胁仍然存在或增加,例如靠得更近,猫可能会突然发出一声响亮的尖叫。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惊吓面临的威胁或对手,让猫有短暂的机会逃跑或攻击。突然的剧烈疼痛也会引起尖叫。
“咯咯”声
猫在跟踪猎物时,有时会发出“叽叽喳喳”或“咯咯”的声音,更常见的是,当潜在的猎物可以看到,但无法接近时,比如从窗户看出去时,猫也会发出这种声音。一种流行的观点是,猫试图模仿猎物发出的声音,目的是吸引它们。一种南美野生猫科动物——虎猫——被观察到似乎会模仿它的主要猎物之一黑白花狨猴。虽然这似乎对捕获没有帮助,但它确实有将猎物拉近捕食者的效果,从而减少追捕的能量消耗。然而,似乎没有任何其他猫科动物也这样做的发现。
其他的建议是,喋喋不休可能是由于沮丧或兴奋和期待导致的一种替代活动;然而,这种行为在其他猫感到沮丧或兴奋的情况下是看不到的。因此,在充分研究并获得有效证据之前,这种发声的目的或原因尚不清楚。
发情叫声
未去势/绝育的公猫和母猫在繁殖季节会发出特殊的元音。这种性行为叫声,也就是类似婴儿啼哭声的“发情”叫声,雄性在整个繁殖季节都会发出这种叫声,而母猫在发情周期可繁殖期几乎会不断发出这种独特叫声。这些发声最可能的目的是向潜在的竞争对手宣传力量和健康,向潜在的伴侣宣传健康和可繁殖。
小猫和哺乳母猫的叫声
小猫
在小猫生命的最初几天里,它发出的声音仅限于防御性的吐口水和呼救,每当小猫感到寒冷、饥饿、孤立或被困时,就会发出呼救声。
呼救的时机和频率及强度随着小猫的成熟而变化。例如,当小猫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时,它在寒冷时的呼叫声就会减少。不被猫喜欢的约束或被“困住”会在大约6周时产生高频率的呼救信号,而使用呼救信号来表示孤立的情况在前3周会增加,然后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小猫在出生最初几周内对母亲和同窝伙伴有了更多了解,在形成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来应对分离前,幼猫与母亲和同伴分开时会经历更大的痛苦和焦虑。但也发现,小猫离巢越远,呼救的强度越大。因此,不断增加的叫声可能也与小猫身体能力的增强有关,这使得它能够离巢更远。
呼救信号在猫咪2-3个月时开始减少,通常在猫咪5个月大的时候就完全停止了。
猫咪出生后几天就会发出咕噜声,主要发生在哺乳的时候,这可能是一种向母亲发出猫咪正在喝足奶的信号的方式,并鼓励母亲继续哺乳。攻击性的发声,包括防御性的嘶嘶声,以及人类主导的喵喵声是后来才出现的,通常是在断奶期间或断奶后不久。
哺乳母猫
大多数母猫在小猫离开窝的时候会呼唤它们,并在接近或寻找小猫时发出“唧唧”或“brrp”的叫声。有人发现,小猫对自己母亲发出的这些声音的反应比其他母猫的声音更频繁、更积极,这表明小猫能够识别自己母亲的声音。
母猫和小猫在哺乳时都会发出咕噜声,母猫在给小猫梳理毛发时也会发出咕噜声。有些母猫和小猫在一起的时候会不停地咕噜咕噜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