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奇葩说》场外辩手又回来了!第四季感觉不是很好看主要是没什么合胃口的辩题,其实很多辩题难选的地方在于有很多事情其实我们知道正确的一方是什么,正确的一方已经被我们当做一种难以反对的普世价值,但事实上他的反面却又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我们难以撼动甚至难以说服自己,有时候我们知道是对的也很难主动让自己做那个小白鼠。
我觉得“‘剩男剩女’找对象该不该差不多得了”就是这样一个辩题,我们嘴上都在说没有什么“剩男剩女”,但看到三四十岁还没结婚的难免在心中犹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们嘴上都说每个人有选择自己婚姻形式和状态的自由,但真要想着自己就不结婚也觉得压力挺大的不敢完全做这样的选择。所以“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得找个对象结婚”可以算作我们大多现代人承认的普世价值(当然我知道有人不同意),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最终都没能找个人结婚孤独终老这件事犹疑甚至恐惧,这才是这道题的命门——不在于差不多到底是差多少,差在哪,当你对自己说这个人也差不多的时候心中就已经不甘心了,你知道这个人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但问题是你不知道即使放弃了他你未来能不能找到那个人,甚至不知道那个人到底存不存在,如果不存在呢?孤独终老听起来很酷,真到自己身上好像还是没做好准备。
正方正好搞错了,“差不多得了”的意思是我有一些标准,然后他正好符合了这个标准,虽然我对他没感觉,但是既然他都符合标准了——差不多得了。
就好像我今天逛街的目标买一件白色的T恤,我正好缺一件白色的T恤,价格合理材质舒服的百搭款就行。然后我看到一件正在打折,白色,好像材质还不错的T恤,试了试发现其他都挺好的,但是版型并没有那么凸显我的身材,胳膊有点显胖,但是我想着我买这件本来就是为了当内搭的,套了外套就看不到胳膊了,买了吧。这叫差不多得了。
但是另一件平行宇宙里的我,没有买这件T恤,我继续逛发现了一件黑色T恤,套在模特身上,特别优雅性感,迫不及待就去试了,这是一件今年最流行的露肩款,我一直都想尝试的,但是脖子和肩膀上的肉让我并不能完全凸显他的美,我想着没关系,我正在减肥,等到一个月后正式穿他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然后翻过价签看了眼价格,天啊,是刚那件白色的四倍啊,而且这样的款式不适合很正式的场合,能穿的时机好像不多,可是真的好好看啊好喜欢,我要不要买呢?这种情况不叫差不多,他差的太多,几乎没一个方面符合你的预期,但架不住你喜欢。
我觉得“差不多得了”就好像一件打折的衣服,你也没有特别喜欢,但是他很便宜,你觉得不买很可惜,所以就加入了购物车,但是买回来之后却又很少穿它。而衣橱中那些最喜欢每次精心打扮的时候会被优先挑选的衣服往往是我买的时候特别喜欢,但又觉得好贵啊,真的实用吗,反复三思实在太喜欢了不忍错过才拿回来的。
我不是说伴侣像衣服,伴侣和衣服最大的不同是不能把他扔在家里就去找另一件了,相比于浪费一点钱的成本,时间、人际、婚姻关系显然要多得多,有时候错过可能可惜,到拿到手的东西你才能明白究竟是个什么鬼东西。
婚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对我这种对私人空间要求极其严格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让我跟另一个人,甚至另一个家庭所处在一个本来完全私密个人的环境中,简直难以想象。如果婚姻开始于差不多,在以后你们俩的任何一次争执中,差的那一点都会是过不去的坎,你会想当初我怎么就嫁给他了,他哪哪哪不好,这一点会被你无限放大,你们的争执将不会是就事论事,甚至你都无法告诉对方他错在哪,因为深埋在你心中的份不甘心才是你们婚姻关系的定时炸弹。
正方的另一个我无法容忍的行为是把差不多量化成分数,是八十还是九十?跟自己的伴侣打分是一件我没办法容忍的事情,无法想象网上那些留言说“我是一个八分女,他是一个八分男”的事,一个人是要多不尊重自己的人格的独特性才会仅仅用世俗的标准量化自己和自己的另一半呢?
我明白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得找个对象结婚”这件事都很难直接带入到自己身上,对于爱情生活和亲密关系,我们都充满期待。但是我仍然希望每个人都坚定的相信这件事,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每个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我们鼓励独立是想鼓励的是一种不把人生的任何期望压在其他人身上的价值观。父母请不要期望孩子来帮你实现未经的心愿,伴侣也不要期望对方帮你实现生活的期待。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那个想要在一起的人不是因为他差不多满足了我的期待,而是在想要的东西之外给了我新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