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了,父亲的墓远在青海,不能每年都去扫墓,所以母亲在家中父亲的相片前点香和长明灯,摆放食物、果品,等我们回家用牛皮纸糊个特大信封,将纸钱、香装在信封里,信封上写上青海老家的地址,在离家不远的路口,划个圆圈将信封放在圈点燃,并将供祭食物、果品部分发给我们吃,部分放入火中与纸钱一起烧了,母亲说吃了给父亲供祭食物会身体健康。就在平常的日子,如家中有喜庆之事,母亲都会在父亲的照片前点柱香,述说家中发生的事,让父亲保佑家人平安健康……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用这种方式思念着逝去的父亲。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清乾隆时,李行南《申江竹枝词》描述了清明扫墓的情景:
提盒人从上冢回,城西城北纸钱灰。
菜花黄处香风起,掩映春妆兜子回。
2008年的清明前夕,我们姐妹三人陪母亲回青海给父亲扫墓,一直在城市生活里,不清楚老家的祭祀风俗,亲戚带着我们一起准备祭品,我记得有:一只卤鸡、一些卤菜、面包(十二个)、花卷(十个)、水果、柏树枝、纸、香、茶水、酒等等。清明这天,家家户户像赶集一样提着东西往祖坟走,路很远,有车坐已经很不错了。原以为这一天会是个令人悲伤的日子,但是一路上却看到男女老幼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家中的男人们已提前一天给坟茔培添新土了,而且要在天不亮前完成。扫墓时,先在每个坟头压上纸钱,插上香,将酒肉饭菜等祭品摆在坟前,燃放鞭炮后,聚在一起烧纸、烧香、向祖先跪拜行礼,最后还要把供过先人祭品分给大家吃,老人说吃了供过先人的东西会身体健康。
在旧时清明节习俗中,除了扫墓、祭祖活动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现如今,清明踏青为平日里循规蹈矩生活惯了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心情的机会,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春游的欢笑声,体现出以哀悼追思为基调、迎春健身为调剂的双重色彩。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按照农历季节的划分,立春至惊蛰前一日为春季第一个月,即孟春寅月,惊蛰后至清明前一日为春季第二个月,即仲春卯日,清明后到立夏前一日为春季第三个月,即季春辰月。在清明节,太阳光直射位置继续向北纬地区移动,这时北温带地区白昼逐渐变长,黑夜相应缩短,天气逐渐回暖,自然界空气清新,春光明媚,景物鲜明,所以叫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