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之时,贾府已繁盛四代,日渐式微,子孙多已不肖。曾经国公之府的气象,只能在几位闺阁女眷身上略略窥探几分。贾母自不必多说,在贾府自重孙媳妇做起,到自己也有了重孙媳妇。她传承了贾府的家风,并将其自贾敏延续至黛玉。只是黛玉毕竟不算贾府女儿,体现得更多是林家“学海文林”的文化底蕴。元春贵为皇妃,为人自然也有贾府的传承,只是书中对她的笔墨不多。迎春懦弱、惜春冷僻、真正能继承了贾府气象的小姐,也就是探春了。
一 探春运筹帷幄的将才
贾府当年因军功起家。探春虽为女儿身,但着实有几分祖先的戎马精神: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缘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抄捡大观园时,贾府众人要么像宝玉对查抄之事并不知晓,要么像黛玉察觉了,但被凤姐按在床上没有起来干预。只有探春,通过在秋爽斋外的心腹对家中变动了如指掌。她听闻消息后,打开房门,和一众丫头摆开阵势,秉烛以待,分明是列阵候敌的将军气势。秋爽斋灯火通明、大门洞开、探春在椅子上正襟危坐、侍书等一干丫鬟左右立侍这一幕,和葬花之于黛玉、扑蝶之于宝钗一样,是体现探春性格的经典场景。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
抄捡大观园,是贾府上下的权力斗争,是对园中众女儿的威慑与摧残。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回护了贾府的尊严,为众女儿出了一口恶气。王善保家的嘟嘟囔囔地回嘴,探春喝命丫头,侍书挺身抢白王善保家的,实在是强将手下无弱兵。秋爽斋被探春管理的上下一心,好似周亚夫的细柳营一般。在迎春惜春的丫鬟都出差错时,探春的大将之才实在令人钦佩。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探春道:“怎么不回大奶奶?”林之孝家的道:“方才大奶奶都往厅上姨太太处去了,顶头看见,我已回明白了,叫回姑娘来。”探春道:“怎么不回二奶奶?”平儿道:“不回去也罢,我回去说一声就是了。”探春点点头,道:“既这么着,就撵出他去,等太太来了,再回定夺。”说毕仍又下棋。
探春和宝琴下棋,林之孝家的来请她的示下。探春一边在棋局上招架宝琴,一边询问李纨和王熙凤是否已经知晓此事。得知自己处理并非越俎代庖后,就按规矩处置,一丝不乱。此时的探春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味道,彷佛是三国的情节而非红楼。
二 探春高超的审美
红楼梦中一贯认同的审美,是男子阳刚之余更添体贴细致,女儿阴柔之中更带坚强勇敢。譬如宝玉的怡红院,被刘姥姥误认为小姐的绣房。反倒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以为是“哥儿的书房”。两个人性别颠倒,相应成趣。而宝钗的蘅芜苑竟素净如雪洞一般,全无闺中少女的气息。比起怡红院的秾华、潇湘馆的清雅、蘅芜苑的空灵,曹老对于探春秋爽斋的描写则接地气了很多。并且与黛玉宝钗的屋子一样,一洗闺阁女儿气,更有男儿舒朗情: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探春把房子的间隔都打掉,并成通透的大厅,气势上就与别的姐妹截然不同。供着的花也好,是水晶球似的白菊花,并非姹紫嫣红的俗花。果品是娇黄玲珑的佛手,悬着白玉磬,都是别致而有趣的小摆设。挂着的纱帐就更好了,绣的是花卉草虫,引得板儿指着草虫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一个闺阁小姐,竟能喜欢清新自然的乡间野趣,真是难得。整座秋爽斋大气雅致,在大观园中诸多屋舍中也称得上别具一格。
并且,探春还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引出大观园诸多女儿多少美妙诗篇。更联系她和宝钗商量吃油盐炒枸杞芽,她托宝玉带古朴的小手工品,探春的审美意趣,也与她喜欢的东西一样“朴而不俗,直而不拙”。难怪吃过见过的老祖宗都说早饭就摆在探春那,很是认可小孙女的审美呢。
三 探春温和宽厚的教养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
贾政听闻有下人跳井,十分惊疑。书中也借平儿口中说贾母是最“惜老怜贫”的。贾府的家风的确一直是宽厚温和的,与甄士隐资助贾雨村、林如海帮贾雨村谋事是同样的世家教养。只可惜贾府子弟早已忘却祖先的教诲,一味高乐,欺男霸女。还好探春继承了温和宽厚的教养。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幕中,板儿简直是标准的熊孩子:拿着小锤要击玉磬、跑去看探春床上挂的帐子。一个乡下孩子在自己的闺房中乱动自己的东西,探春很机智地化解了熊孩子危机。她把桌上供着的佛手拿了一个给板儿玩,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小孩子不知东西价值高低。佛手颜色鲜艳,形状奇特,反而是他们喜欢的好玩具。因此板儿开开心心地玩起了佛手。如果说探春给板儿佛手体现了她的智慧,而她后面说的话真是让人敬佩了。她考虑到板儿没见过佛手,嘱咐道:“玩吧,吃不得的。”贾府众人或多或少都将刘姥姥和板儿当戏弄取笑的对象,即使施恩,姿态上也是高高在上的。探春这一句轻轻的嘱咐,显得体贴又温情,正是贾府体恤下情的家风。
探春不以地位尊卑区别待人,见邢岫烟打扮朴素,怕她被人笑话,便送她碧玉佩。探春对自己的手足也如此,她说过:“就是姊妹兄弟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探春与人交往,是看对方的行为人品。她于宝玉交好,是宝玉这个人值得她真心相待。而探春对于赵姨娘和贾环的鄙夷,并不因为嫡庶之分,而是二人实在卑劣不堪。
四 探春与赵姨娘
说到赵姨娘,有的读者误解探春攀高枝,对母亲和弟弟冷漠无情,自卑庶出身份。在现代人看来,探春对生母的态度的确值得争议,可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却是合情合理的。王夫人才是探春的嫡母,探春称呼赵姨娘只得为“姨娘”。更何况赵姨娘为人处事也的确粗鄙阴微:魇魔凤姐宝玉、和小戏子争吵厮打、在人前辱骂探春。书中众人多为探春同情惋惜,曹公在回目里也明确点出:“辱亲女愚妾争闲气”。和探春的是是非非,的确是赵姨娘的过错。
探春对赵姨娘也并非无情。赵姨娘去看黛玉,黛玉就猜到她是刚去看过探春,来潇湘馆是顺路人情。两人私下的交往还是有的,只是赵姨娘让探春几次寒心: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赵姨娘道:“你们请坐下,听我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连你也没脸面,别说我了!”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一文不赏,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
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李纨在旁只管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赵姨娘向探春抱怨丧葬费还没袭人多,探春好言告诉她这是祖宗的规矩:外面买来的下人待遇高于贾府世世代代的家生仆人。吴新登家的刚刚欺负过探春是年轻小姐,被探春恩威并施地驳回了。外人也就算了,亲妈还接着过来对探春兴师问罪,探春越说越委屈,把往日的苦水都倒了出来。可是赵姨娘非但不息事宁人,还当着众人要探春“拉扯”她和贾环。李纨说的好:“他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的心思被当众说出来,又急又气,她越发得撇清。而赵姨娘更是指责她“攀高枝”。这句话真是太让探春委屈了,便说出了“谁是我舅舅”和“姨娘养的”这样过分话,真的是话赶话气出来的。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正没开交,谁知晴雯早遣春燕回了探春。当下尤氏、李纨、探春三人带着平儿与众媳妇走来,忙忙将四个喝住。问起原故,赵姨娘便气的瞪着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尤李两个不答言,只喝禁他四人。探春便叹气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怪道丫头说不知在那里,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快同我来。”尤氏李氏都笑说:“姨娘请到厅上来,咱们商量。”
赵姨娘无法,只得同他三人出来,口内犹说长说短。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探春的心的确是向着赵姨娘和贾环的。赵姨娘闹出和几个小戏子打架这样的笑话,探春过去也只是先将赵姨娘哄离现场,不忍当着众人数落她。后来忍不住和尤氏李纨抱怨,意思是赵姨娘受人挑唆,还是在替她开脱。可惜赵姨娘和贾环都是不堪的愚人,探春这份心意也是白白错付了。
87版红楼梦拍摄探春出嫁的场景非常符合原著本意:凤冠霞帔的探春抱着母亲和弟弟,终于说出了藏在心底的那句:娘。而赵姨娘望着探春远去的船忍不住哭出声来,被凤姐狠狠瞪回去,只得压抑自己的哭声。想必探春判词中那句:“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告的也应是赵姨娘吧。
五 探春真正的心结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庚夹:奇极!此曰甄家事。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真正的心结,不是嫡庶,而是男女之别。探春有一番剖白:“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是啊,一个有将才的人,因为女儿之身,生来注定无法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抱负,挽救倾颓的家族。千里马囿于槽沥之间,探春也囿于闺阁之中。她的两次流泪,一次因赵姨娘的误解指责;一次因预感到的家族覆灭。
细数红楼梦的众女儿,秦可卿深谋远虑,精于理家。可是贾珍只看得见她年轻柔美的肉体,逼得她自缢而亡。凤姐夙兴夜寐,操持家务,劳累得流掉了男胎。贾琏却还计较她无所出。探春的泪水,何尝不是在为那个时代的所有女儿而流。
六 探春的结局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结桃花社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87版把南安太妃塑造为认探春为干女儿替自己女儿和亲的反面形象。其实不然。从探春放风筝两只凤凰绞在一处的遭遇来看,南安太妃是有意与贾府结亲的。只是一股比南安王府和贾府还大的势力像那个囍字风筝一样阻碍了两府结亲。而探春也像掣花签时姐妹们说的那样成了王妃。只不过从亲王妃变成了藩王妃。
南安太妃来到贾府提出要看看府上的小姐,正是相看之意。贾母明白太妃的意思,只叫出了湘云、宝钗、宝琴、黛玉和探春五人。湘云和宝琴此时已定了亲。宝钗是薛家女儿,贾母断无为她的终身做主的道理。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从小就培养她和宝玉的感情,更不会让她嫁出贾府。所以贾母叫出来的贾府小姐只有探春一人而已。在贾母心中,是非常认可探春的。因此选择她作为与南安王府联姻的对象: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王夫人笑道:“实已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
中秋之时,贾府已初现衰败。贾母作为家族的主心骨,特意作出兴致很高的样子,撑着场面。贾府年轻一辈早已不堪重用,四散而去。只有探春还生生地陪着老太太到了最后。贾府上下,只剩着一老一小努力凝聚着贾府的精神。脂砚斋曾评价探春:“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倘若探春真嫁入南安王府,不仅能有一段和美姻缘,还能与贾府相互照应。可惜探春终究选去和亲,与家乡路远山高。探春再有心气也没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家族了。
高中时曾经和几位喜好红楼梦的朋友谈论过十二钗哪位的结局最好。大家说来说去都觉得是探春。一君突然拍脑袋说道:“十二钗都是薄命司的啊,怎么会有人命好。”一时间众人默默无语,只在心中叹息。
87版红楼梦中,根据当时的红学研究,探春的迎亲队伍都是些赤身露体、只围着草裙兽皮的番邦人。因影响民族团结,拍出来的画面被删去了,正片并未播出。倘若探春真是嫁到那样野蛮的国度,谁能懂得她蕉下客的闲散清幽,谁能懂得她秋爽斋的爽朗豁达?她的余生残年将会在怎样的孤独中度过呢?
红楼梦的结局,贾府定会衰败破落。但贾府的精神却不会轻易衰绝。男子中贾芸贾蔷、女子中贾探春。在他们身上还能看到贾府的星星之火,并会将其延续下去。这光芒虽微弱,却依然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