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对其中“三行而后思”的观点感触颇深,融入我的理解贴出来分享一下。
“三思而后行”的栗子:
去年12月份我还在云校实习的时候,公司搞了一个衡水辉煌大联考,由我来负责运营参考学校老师群。在回答群里面一些老师遇到的问题后,我总是要认真斟酌语言,避免显得不专业,但经历一轮饱和轰炸后,我被直属leader批评了。原因就在于我回答问题太慢,没有第一时间响应线上问题,导致群里老师以为我们根本不care他们。当时可真是觉得委屈啊,lz认认真真思考解答办法,你丫却还骂我。往事不堪回首,只笑当时是傻逼。
其实,我当时犯的最大错误是没有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他们要的不是秒级解决问题,而是秒级得到回复。因此,三思而后行就显得太蠢,应该先告诉老师“老师,我们在的,请稍等,我们正在解决此问题”,再着手解决问题并@老师。
《论语》教我们“三思而后行”,对于大多数原教旨主义的现代人受其毒害颇深,不是说做事前不要思考,而是不应该过度思考,我们更应该三行而后思。
“三行而后思”的栗子:
最近一直在找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工作,有点感想,一并结合论述一下。我大致的方式是这样:先投递自己不反感的行业中的三四流公司;面完即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简历与面试技巧;再投递不反感行业中的二三流公司,面完即总结;最后确定自己喜欢的领域并投递简历。最近一个月面了也有十多家公司,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到目前我还处于待业状态,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逐渐变得清晰,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想在哪个领域深耕,也明确了自己的能力模型。至于什么时候能找到合适工作,好吧我也不知道,但这是一件水(yao)到(pin)渠(yun)成(qi)的事情。
复盘一下找工作的例子,这在产品设计中类似于MVP与快速迭代,能让我快速找准那个中心方向,避免过度思考所带来的各种损耗。为了这个中心方向,前期所有的试错都是值得的。当然,“行”(行动)完之后还得“思”(总结),不然就像沙滩上的文字,一涨潮就什么都留不下。
“三行而后思”的好处:
1、避免打退堂鼓
女友室友家种了很多苹果,丰收季节想找我一起在各大学校售卖,开始我是满怀激动的,还制作了一系列的计划,但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最后,当然是不了了之了,至今都觉得不好意思。我人生前26年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想得多,做得少。想想如果敢于早点行动,可能不至于浪费这大把时光吧。浮躁了26年,该沉下心来好好做一件事情了。
2、提高做事效率
还记得刚准备写毕业论文那会,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总想着构建一个完美的框架,然后再执笔开写,但结果是3周过去了论文还未正式写一个字。后来和skyfucker聊天,谈到这个困惑,他告诉我不要想那么多,先随便找个章节开始写,后面进入状态自然而然就顺了。尝试用这个方法,果然效率大增,在写第2章的时候会积累第3章的内容,并不断完善论文体系架构,最后2个月终于把坑爹的论文搞定了。我曾写过《我是怎样用互联网思维写毕业论文的》,里面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3、克服沉没成本,船小好调头
互联网公司一般节奏都很快,为什么?因为产品初期需求需要验证,有一些功能可能并不是用户所需要的,而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却还未进入需求池,因此公司需要快速做好MVP投入市场,让用户去选择与验证产品功能,需求错了赶紧改,敢于否定自己,此所谓船小好调头。
可以发现“三行而后思”是轻兵作战,直接、灵活。
总结一下“三行而后思”大法做事流程:
首先我们要有独立思考之精神,然后有点想法就去实践,再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迭代,最后按照优化的方法做事情。
张冉 / 产品经理 / 133915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