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即将30的路口看《三十而已》似乎别有一番味道,大家似乎都在自我对照各自的人生状态,未婚的可能更加焦虑,迈入婚姻殿堂的可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加之最近铺天盖地的杀妻碎尸案,或许有更多的人会对自己的感情生活有些重新的选择。但似乎无论如何,婚姻似乎是这个年龄的人躲不及、逃不开的话题。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正视,分析一下那些感情生活面临的选择题。
人的一生,总要为了点什么而活,而我一直认为,“这点为了”关乎精神,而不是仅仅指物质,对于感情、婚姻来说,我持同样的观点。“物质是质量的空间分布。”这句话是字典上对于物质的解释,说句“人话”,物质就是有质量的东西,我的理解就是看的见,摸得着,抓的住的东西。
人总是很实在,喜欢抓的住的“幸福”,因此多数女性同胞在寻觅另一半的时候会看对方是否有车子、房子等一些外在的物质表现形式,当然我也不能排除在外(不过我觉得我对于这些时态有一个自己的了解,后文会详细表述)。
正因如此,没有这些附属品加持的男性友人们,在遇到你买房还是分手等拷问灵魂的问题时往往气急败坏地说,你这个人太物质了,你到底要嫁给我还是嫁给房子、车子?这个问题似乎让他们站在道德的高点去质问对方,似乎女方要求买房就是单纯图钱,是物质的表现。其实仔细推敲,这个结论并不成立,多数男方付款的房屋似乎房产证上都是男方的名字,只有极少数的女孩会为房产证上那个名字争得耳红面赤。而此时,作为男方的婚前财产,女方似乎只在婚姻的存续期间居住而已,一旦离婚,女方似乎并不能从这个房子上得到太多的利益。所以说,单纯的说女方要求买房后结婚并不等同于她为了这个房子而结婚,或者她很物质。反而我认为,买房结婚,是作为一个女性正当且最基本的要求(限于那些在城市工作而居无定所的人,如果你的对象在家乡有大别野,而你们又在家乡生活工作就另当别论了。)
古人云:安身立命,其中的“安身”指的就是住有居,表达了女性的身体需要在屋檐下,有所遮蔽,指的就是女性需要一个住所,也就是我们现在简称的“房子”。有的人可能就要出来发表意见了,不就是房子吗?租也是房子,为啥非得要买?其实一个词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安全感”,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天生缺乏安全感,而给予爱的人安全感,我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男人成熟的表现,而稳定的住所正是女性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因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结婚买房,顺利成章。
但是,婚姻需要物质作为保障并不意味着感情从一开始就要从物质开始以物质为结束。而这也正是目前一些单身青年男女需要感情但却始终不能如意的关键所在。大家一直很认同一种说法,从校园里走出的恋情更容易长久,而相亲结识的对象更容易一言不合就一拍两散。作为从校园里恋爱走进婚姻殿堂的一员,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校园恋情在不需要直面现实的毒打而更多考虑的是精神是感情,而双方因为长久的感情积淀在现实面前有更强的耐受力,会为了困难而去一起努力。而社会中的相亲目的相对明确,直奔结婚,而物质条件作为短时间最好衡量的标准自然被摆在首位,这种关系的确立因为缺乏了感情基础因此在现实困难面前更加容易解体。
因此,我认为想要拥有感情生活而又求之不得的男孩儿、女孩儿们,请问问自己在面对相亲对象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予对方更多的时间去表现去互相了解,除了对方的相貌、家庭、物质基础,有没有更多的去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精神,有没有给自己男、女双方共同成长是抛开原生家庭,为重新组成的家庭而磨合、改变,直至达到一种融洽的状态,我认为这一点对于婚姻的长久幸福非常重要。我见过很多依附于原生家庭存在的婚姻,父母上了年纪依旧为结了婚甚至已经做父母的子女全身心的付出,父亲努力挣钱在物质上给予保障,母亲洗衣做饭看孩子照顾生活。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年轻夫妻毫无后顾之忧,难道这就幸福了?不,我见过太多已婚已育的小夫妻,男的一回家就玩游戏,女的也习惯依赖婆婆,最后的结果是双方互相嫌弃,假如此时这个小家庭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公公和婆婆这两个外援,有可能会矛盾升级,或者破裂。因为父母对这个家庭的干预使得他们小夫妻暂时规避了一些矛盾,与此同时,双方也错过了相互磨合,共同成长的最好时期,这也就为婚姻的稳定埋下定时炸弹,我从来都认为,没有什么始终的幸福和幸运,有些经历,或早或晚,都要经受。
即将迈入30岁的门槛,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清醒,也更加明白,没有什么事情能轻而易举的得到,即便有,也不是所有轻而易举的得到都能轻而易举的守住,唯有日复一日的用心经营,才能让幸福更加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