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每一年奶奶总会在祭灶这天留一根麻糖,因为在老家人的心中,祭灶这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吃这一包里的麻糖,这样才会被聚在家里。
所以,每一年奶奶留下最后一根麻糖,包好放着,翘首企盼等待家里最后一个人的归来。
从小到大,奶奶始终是守候在家里的那个人,她总是在等待,等待在外务工或上学的亲人回家。有时候是爸爸,有时候是叔叔,如果到了祭灶这一天,他们还没有回来,奶奶就会郑重的留下一根麻糖,一直到他们回来,然后拿给他们吃,仿佛只有吃了这一包里面的麻糖,才能证明我们是一家人,这更象奶奶心中的一种仪式,平时大家都在外面,无法团聚,只有过年吃了这一根麻糖,奶奶才会放心。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年放假回家,奶奶依然会给我留一根麻糖。
记得大二那年,我跟几个同学商量不回家过年了,美名其曰要留在城市里体验生活。但是学校过节期间要闭校,总得找个去处,于是我们就找了一家火锅店,春节期间做服务员,还能挣个生活费,一举两得。
跟奶奶说过年不回家的时候,她很爽快的答应了。那语气和现在每次放假说不回家了一样。“你忙就别回来了,回家也没事,来回还得花路费。”其实有几个路费,郑州到家里15分钟一趟车才十几块的路费。但是我却每次选择忽略那句话里的情感诉求。
所以不论怎样,还是要回家过年的,不为别的,就为家里有最牵挂你的人,在等着你回去团聚。其实从1月份开始,我就计划不回家了,并且还跟朋友商量了要去旅行,但最终一直还是在犹豫,今天是祭灶节,忽然想到每年奶奶为我留的那一根麻糖,心里就有点挣扎。
人生第一次过年不回家,在火锅店打工的经历,现在想来仿佛昨日。但那年过完年回家的时候,拿到奶奶从箱子里拿出的,给我留的麻糖的印象却似乎不太清晰了,因为每一年都会有这样的场景。而那一年是过了年,大概记不清了,可能是到五一放假的时候才回家,离春节已有半年了,可是我一到家,奶奶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放的麻糖拿出来让我吃。
我接过糖的时候,看到因为时间太长,上面的糖稀都化了,我掰了一点放到嘴里,甜味一丝丝在嘴里散开。那不仅仅是一根麻糖,更是奶奶对我时时刻刻的牵挂和爱。虽然她从未说过想我,但那根化了的麻糖却说明了一切。那是她唯一能做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在外未归的家人的思念和爱意。
如果说小时候还会为一根糖欣喜不已,现在吃过了那么多种类和样式的糖,对那根麻糖早没有小时候的欣喜。但是我知道,今天爸爸一定会买一包麻糖,一样会像往年那样,为我留一根,等我回家奶奶会拿出来给我吃。
所以此刻,我在想,不回家到底在躲避什么?逃避什么?
前几天,堂弟问我啥时候放假,我跟他说,今年过年我不想回家了。他问为什么。我说大龄单身没有男朋友,过年回家还要去各家拜年,他们就该各种问了,我实在不想经历被各种询问的感觉。我本来以为他会跟我一起吐槽,过了一会打开微信,看到他回:回去吧,面对就行。
我听过很多道理,却很久没有听过这样简单有力量的话了。我不想为了躲避无关紧要的人,言不由衷的担忧和问候,一个人躲在异乡做一个家庭的逃兵,让真正牵挂我的人过一个落寞的年。
很多事情我知道都要面对。我要面对年近30却一无所有的真实,面对即将三十而立平凡的自己,面对奶奶今年80岁了,面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这些不是躲避就能避开的。
也许在很久以后,我可能留不住岁月,但是还有那些能够留住的东西,比如和家人温情的陪伴和美好的记忆。
我决定早点回家,帮家人准备年货,把我在异乡一个人生活学的那些拿手菜,一样一样做给家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