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奇观:“树 驮 桥”与“桥驮树”

 文/张 凯

       天下多桥,少见“树驮桥”之神奇;天下多树,少见“桥驮树”之神奇;而“树驮桥、桥驮树”更是奇中之奇,堪称天下一绝!今年夏天的一个休息日,我在友人的陪伴下慕名前往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去参观那里的一处自然奇观——“树驮桥、桥驮树”。到了那里,我顿时被眼前的景致和听到的传说所吸引和震撼,并产生诸多联想和感慨。

      “树驮桥”原名“三环桥”,又叫“怪桥”、“情人桥”,位于埇桥区曹村镇三环村的南头,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跨度20多米,一大两小三个石拱,横卧在一条东西流向的河道上,桥头两侧连接着当年通往宿州和徐州的南北古驿道。

       此桥虽不算大,但年代久远。当地人介绍,它始建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是时水利不兴,十年九涝,逢汛期,西部皇藏山区洪水顺河东下,阻隔南北交通,清廷使兵部侍郎杨三公督建此桥。当时,这里是徐州到宿州的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桥东北角曾置有三个巨大的驮碑赑屃,石碑上刻载着桥的历史。桥北50米处古驿道西有座古庙,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庙前有一棵古银杏树,粗大的树身须数人手拉手才能合拢过来,树干高约30米,远在十里外就能看到,可惜文革期间被毁。该桥奇特,与众不同:桥用条石砌成,因年久日深,石上青苔密布,石缝里密密麻麻长满小草;桥东石墩缝隙里,不知何年何月,冒出一棵不知名的树苗,历经风雨洗礼和岁月轮回,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不仅粗壮高大,而且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亭亭如盖。这棵树是谁栽植留下的?又是啥树种?当地无人知道、也不认识、更说不清楚,就称这是:“鬼留下的” 和“鬼柳”。春天,东风吹暖“柳”枝柔,翠条金穗舞娉婷;夏天,叶片如碧绿意浓,树荫成影蝉儿鸣。过往的行人累了、热了,常常走到桥下掬一捧清水洗脸擦身,然后坐在桥上树荫下边休憩纳凉,边听树上的黄鹂或蝉儿鸣唱。桥面石栏宽而低矮,常有老者坐此聊天,谈古论今;桥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三五成群的村姑在河边洗菜浣衣,孩童在一旁嬉戏、玩水、逮鱼捉虾。此情此景,美如画卷,诗情画意,荡入心胸。

       更有离别的友人亲朋相送到此桥头折“鬼柳”相赠, “柳”与“留”、“鬼”与“归 ”谐音,寓“挽留”和期盼“归来“之意。史籍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自此,“年年柳色,灞临伤别”成为文人雅事,此风俗在唐朝尤盛,唐代乐曲中就有《折杨柳行》、《折杨柳》、《杨柳枝词》、《月节折杨柳歌》等。而且古人常把柳与愁相连,“人言柳叶如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青青一树伤心色”,“春思春愁一万枝”云云,意喻愁情满怀、愁肠欲断。“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长亭送客兼迎雨,费尽春条赠别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则应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离情别绪,唐诗中有关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

       此桥虽不是灞桥,不可同日而语,但情形与含义相同,特别是这桥身上石缝中天然地长棵“鬼 (归)柳”树,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真乃天随人愿,“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人曾因此而作《怪桥柳》咏唱:“怪桥柳,怪桥柳,拂去多少烟尘拂不去愁;风悠悠,云悠悠,人在阳春心已在秋。怪桥柳,怪桥柳,送走多少过客送不走忧;情悠悠,思悠悠,人在挥手泪已在流。怪桥柳,怪桥柳,辞别多少晚霞又迎来多少日出,爱悠悠,恨悠悠,人未回归眼望断天涯路。”这离情别绪,爱恨交加,恰如桥下满河东流的春水,又似一壶滚烫烫热辣辣的醉人老酒。

       再说这树干,经风吹雨打,日月侵蚀,呈黑褐色,且班驳陆离,如鱼鳞龙纹,远远望去,就像是从桥洞下河渠中钻出的一条昂首腾飞的巨龙。

       最奇特的是树根,由四个碗口粗的主根组成:一个越过桥墩直扎河底,然后从河底向四面扩张;一个向西穿过桥身,到达西部的桥墩分叉南北张开,辅助桥孔,扎入桥墩两边的泥土里;一个在桥孔中间上下左右穿梭,如绳索捆住两端;一个在桥身上来回盘旋,组成网状,完完全全地长在桥身上,紧护桥面, 彰显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 ┄┄真可谓“树上有桥,桥上有树”,它们的生命由此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树靠桥吸收养分,桥靠树支撑着;如果老树一旦倒塌,古桥肯定也会松动跨掉;假若那古桥要有一丝闪失坍塌了,老树也一定会因根基动摇而死掉。古桥和古树之间,居然达到了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相依为命、无法分离的境地。从桥西面看,树是被桥驮起来的,因为树长在桥身上;从东面看,桥又是被树驮起来的,因为树长在桥下石缝里。所以人称“树驮桥,桥驮树”,成为宿州市的一大天下奇观,实在令人惊叹不已,赞不绝口,在加上它有“三百(碑)三孔”,更加声名远播,中央电视台、众多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对此都有专题报道。几百年来,往来过客,望之无不唏嘘感慨。笔者游览归来,曾查阅《林业志》等有关资料,乃得知这是一棵稀少罕见的古枫杨树。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沧桑,树与桥至今还在深情地紧紧拥抱,它们相濡以沫,静静地伫立和守望在那片所热爱的土地上。站在古桥前,望着这奇树,人们在赞叹大自然的这一神奇造化和世间罕见奇观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考、启迪和感慨:这桥这树就像一对恋人,彼此爱着、偎着、疼着、守着;相互拥抱着、缠绵着、支撑着、温暖着,始终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以顽强的生命力共同迎接风风雨雨、承担着各种重压,极力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互助友爱、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难道不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缘分、责任、坚守、希望和顽强生命与美好未来的最好解读吗? 自然界的桥和树尚且如此,人类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的夫妻不更需要这样吗?看那枫杨树系于枝上的众多红丝带正迎风飘舞,想必这桥这树早已成为精神的象征、崇拜的偶像。

        “树驮桥,桥驮树”,它们相亲相爱、相依相偎、相依为命数百年的旷世奇缘,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所给与人们的启迪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