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一篇非常烂的文章,这句话不是为了吊你的胃口而写的。不要觉得文中有啥彩蛋而带着期待读下去,因为很可能看到最后发出感慨是“真的很烂啊”。但是我还是要写,因为只有这样,我之后写的文章才有可能变得不烂。
今天要写的是:作为一个表现型选手的挣扎。
所谓表现型,即be-good-type,做事情的时候最为在意的事自己做的好不好,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与之相对的be-better-type,同样也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更注意的是自己在做事情中能不能成长,能不能变的更好。
作为一个表现型选手,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做不好的时候,是不会去做的,因为做不好太丢人,自尊心会受挫。在表现型选手眼里,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是无法提升的,做的不好就代表“这个人不好”,所以与其冒着自我否定的风险去做事,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接这个事。所以表现型选手往往只在自己的舒适区活动,走出舒适区需要挣扎很久,而且会很快又回归到自己的舒适区。
但没有人一开始就是good的。一开始,人的能力都是zero的。想一想婴儿学步的时候,使用成人的标准,那蹒跚的姿势,那走路的方法,真是low到极致。婴儿是受到鼓励的,因为周围人给它的反馈就是“You can be better". 不知从何时起,“You can be better”在脑子里变成了“You should be good”,可能是父母的评价,学校的教育,或者是周遭的环境等等导致。
“You should be good”本来是外界传达给你的,但渐渐地,它成了记忆中的一段话,刻在了脑子里。它是一个咒语,会在你做任何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让你本就因为不熟悉而不甚好的表现变的更加僵硬而丑陋。它让你失去了快速成长的机会。
只能通过告诉自己“You can be better“,从在意别人的评价转移到在意自己的成长,再通过不断的行动和成长区强化这个观念,自己才能真正变成成长型选手。
怎么摆脱表现型,成为成长型?就是通过元认知一点点纠正啊。解决方案这么短,是不是很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