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学英语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青春,毕业后绝大多数人都在用英语吗?
学习为成长活动预备“粮草”,不为解当前实用之急。学习的基本逻辑是今天使用昨天掌握的知识,今天的学习活动实为明天补充知识能量。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习、历练的过程,孩子的时间和青春几乎就是为学习而存在的。自然界除了人类,其他生命多数为适应环境而活。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抽象智慧能力,能通过制造工具、与同伴协作、通过想象改善自我生存环境,进而改造世界的生命体。
1、人类文明发展必然导致诸多内容“学而无用”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提出人类生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分层是根据现代文明而定的,即便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追求最多的还是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因为,这些需求是人得以存活的基础,是开展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石。
原始人时期,人们为了存活而学习捕猎、采摘、防御,这些技能都是耐以生存的本能,是学而有用也必须用的技能。随着人类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传递,人类开始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经过汇集之后通过语言传授给下一代。如此代际相传,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很多内容也越来越抽象,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学科都来源于生活,但它们有在某些领域高于生活,它们属于自然规律的“集大成者”。
人类智慧、经验的汇集形成了众多的文明,文明源于人们多生活经历的总结。然而,世界总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人类本身也在积极的改造世界。因此,生活中很多知识内容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它们独自存在时人们有感觉不到它的用处,比如英语在中国被实用的几率就非常之少,同理汉语在英语国家同样不被广泛实用。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文明的融合业已成为必然,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越发频繁,那些看似“学而无用”的知识逐渐成为影响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活动多为储备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的核心在于储备知识,以备后用。学习不同于饮食、行走,吃下饭食就能立刻感受到饥饱变化,行走的步数能够立刻呈现出距离。学习活动在于增长见识,是抽象的技能增长活动。如果把人生的成长活动比作盖房子,那么孩子时期的学习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就包括选址、设计、寻找合作单位、收集建筑材料等等。
学习活动如同引水入池、积沙向海滩,是点滴、颗粒积累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可见。学习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如同1的N次方始终等于1,而1.001的N次方却趋近于无穷大,而每天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就是1.001中的那个0.001。学习之用在于不断的储备,通过日积月累达到“学以致用”的成效。
3、学习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文明由一个一个的文字组成,知识点就是一串文字的综合表达,文化内容更是众多知识点的集合,知识本身就是文字通过量的积累到质变的过程。学习活动同理,人们认识单独的文字和词汇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文字和词汇需要经过重新编排组合、运用到具体的场景才能表达确切的意义。
学习活动的量变到质变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内容本身在个体大脑中的积累,比如一个人认识了数字1-9,当仅有这几个数字的时候它们不能表示任何讯息,需要等到这个人继续学会数字组合、与生活交易活动中的物价对等之后才能表达一定的生活讯息;二是,运用该知识的个体数,也就是实用人群,比如某村一个人讲汉语他是一个“怪物”、全村人讲汉语的时候,汉语就成为了大家日常交流用语,一国使用汉语的时候它就成为了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是社会性的,达尔文当年就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人类相互协作、分工的基础工具就是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只有个人完全掌握、同伴共同使用的语言才能被广泛使用,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比如英语因为英国的殖民活动得以大范围推广,汉语在华人聚集的地方通行.......
4、实践性学习最高效
学习的本质是为更好的生活,知识源于对生活的抽象性总结。知识是抽象化的生活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每个人阅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误解或完全不解。那么,最好的学习活动就是将抽象化的知识还原到生活实践之中,用实验的方式呈现。这也正是孩子们对于生活中接触知识内容容易习得,而课堂上的知识难以理解的重要缘故。因为,生活中接触的知识要么是自己实践得来的有亲身体验;要么,是具体环境下见到的有场境。
学习活动遵循“母语效应”,同样遵循实用原则,即生活中所能切身体验到的内容最容易习得。学习活动在于丰满成长的羽翼,所以,学习活动并完全能“学以致用”,学习更多的在于储备,以备急需。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