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三黑
今天分享的书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题目虽然是“说话之道”,但是里面的内容更多的是“说话之术”。
我觉得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时候。靠语言确认了彼此的存在,此时语言最美。
谈到说话,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练好说话比其他的技能都更加适用。好好说话,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跟一个会聊天的人,哪怕大热天的盛夏也会觉得心理清爽,而跟不会聊天的人相处,3分钟都觉得烦躁。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常常有许多温暖又睿智的回答,这不仅是个人的学识,同时也有“说话”的功劳,纵观这本书,最重要的“说话之道”,就是把对方放在心上吧。而说话的“术”,更多还是起入门练习的作用,若是太注重“术”,小心会失去谈话的乐趣哦。
下面就是从这本书整理出来的一些“说话之道”:
关于倾听
1.不要总把自己放到第一位,别人不是为了伺候你而存在。
2.想学会倾听,那就试着在聊天中少说“我”这个字。
3.跟长辈聊天时,若想要讨得欢心,就去倾听,并试着“凑趣”。
4.在聊天的时候适时地重复对方句子中的关键词眼,可以鼓励对方继续倾诉。
5.倾听不仅是听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要去观察、推理背后的想法,为什么他会说这个,抓住话里面的线索,例如约会某个女生晚上十点看电影,但是她说十一点就要回家,先别急着沮丧,你可以从这里发掘,了解她的家教(妈妈管得严)/作息时间(十一点一定要睡觉)/怕最后一本车错过了(那就帮她解决问题啊)。
6.不要在对方倾诉抱怨别人的时候,去添油加醋的骂这个人。
一个人很难“了解另一个人所受的苦”......当事人向你倾诉的时候,她只需要你听,也许她也很需要你给她一点建议,但她可能不需要另一个人再称有别人懂她的苦。
关于话题
7.不要害怕沉默,沉默比喋喋不休更加丰富。
8.在一个话题争论中,只要不违背你的原则,适时地认输会更好。
9.遇上一个你不想接的话题,不要急着抵抗,或者终结话题,而是巧妙的把对方热衷的话题连接到一个很生活的方向。
10.一个话题卡住了,那就换个话题啊,不要在那里死磕。
11.有尖锐的话题,分成两种情况:(1)若是私事,那就倒退两三步去提问,如朋友常常醉酒,你应该倒推:他醉酒是因为不快乐?不快乐是因为离婚了很痛苦?,然后去问他“离婚后是不是很痛苦”,取代“你怎么又喝醉酒了”这样带有批判性的;(2)若是公事,那就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
12.适度的挑衅,拿出更有争议性的话题,比一直点头称是的聊天更加令人热络。
13.几个人聊天,有人说道“烂话题”,就当做闻到屁一样,默默让它过去就好了。
关于说话
14.通过用转达别人的话来赞美别人更加可靠。
15.了解对方兴趣后,用开放式的问题和对方聊天,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对方。
16.不要喋喋不休的讲,适当的留点空档,抑扬顿挫的去讲。(销售同理)
17.想知道你说的对方是否感兴趣?适度地调胃口,设置悬疑,看对方是否追问“然后呢?”
18.讲故事时,可以先说出故事的爆点,再让对方追问“怎么会这样?”(类似标题党)
19.幽默是讲些趣事、糗事等,与讲笑话不同,幽默可以众人的谈话兴趣,笑话则不同。
讲话幽默的人,就像走路好看的人,你跟她走在一起,会觉得很平常的走路,也是赏心乐事。而讲笑话比较像翻跟斗,翻得好不好姑且不说,但其实很少人喜欢跟一个没事就翻跟斗的人一起走路的。
20.适当暴露自己的缺点,有时候更容易交到新朋友。
21.请人帮忙,要尽量把“大事化小”,让对方有参与感,而不是把麻烦全倒出来吓跑对方。
22.爽快的道歉。
23.“具体的事”比“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让人记住。
我们常常看电影电视剧,觉得好的台词就是要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性格。
而现实生活也是这样,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给对方留下怎样的印象,那就要说相对应的话,You are what you say,说什么样的话,决定了你是怎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