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该书1978年出版,当时美国的青年男女就在面对这样的“逃避与否”“勇敢”“心智成熟”“毕业结婚”等人生问题上感到迷茫了,对比我国在1978年时刚刚完成文化改造,还处于国家和党作为家长的阶段,人们很少去想这些个人精神的上的问题,直到最近几年,“考研逃避毕业”“害怕结婚”等话题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可见在个人思想方面,我们确实是落后了几十年。近些年欧美在开倒车,希望我们能趁着这个好机会一举超越他们成为第一强国」

自律

问题和痛苦

  • 正视人生的真相:人生苦难重重。很多人认为人生本该是舒适顺利的,他们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而不幸,哀叹困难、压力与不幸;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 人生本来就很苦 这一点,才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对苦难束手无策地哀叹不如积极面对并将方法传给后人。
    「作者从心理医生的角度说出这番话,用来鼓励病人当然可以,可是如果就有人认为“人生这么苦为什么要活着”怎么办呢?也许他说的对,想要在这个苦难的人生中过得开心就需要有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但该想法的反面并不是要一生悲哀的活在抱怨中,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对人生的苦难反抗:拒绝在这种充满苦难的世界里存活。」
  •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并且局部自律解决局部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各种问题结队而来,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适为何物。
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 渴望迎接成功而不是遭受失败,所以它会释放出最大的潜力,尽可能将 所有问题解决。

  • 逃避问题的表现:拖延时间、视而不见假装不存在、喝酒吸毒换得片刻解脱、大脑中幻想出虚幻世界麻痹自我----神经官能症。
  • 面对问题应该做:(自律中获得心灵成长、解决人生痛苦)-----「这些做法的原动力是爱」
  1. 推迟满足感
  2. 承担责任
  3. 尊重事实
  4. 保持平衡

自律--推迟满足感

  • 承认人生是痛苦的,因此先面对痛苦,并解决问题,再享受更大的快乐
  • 这方面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科学界还没有明确定论,但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父母的过错

  • 有的父母管教也严,甚至会动手家暴,但却教育不出自律的孩子。
  1. 首先因为父母本身难以自律,无法言传身教。父母如果酗酒、当着孩子说脏话、打架,就会缺少长辈的尊严和理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父母处理事情的方法就是孩子的金科玉律。
  2. 第二父母的爱的非常重要,就算父母本人很自律,但缺少爱和温情的话,子女会与在贫穷混乱家庭长大的孩子一样,不懂照顾自己。(关于爱的话题后边会专门探讨,这里提出爱就是时间。)
  3. 第三父母也需要付出时间。不费精力在孩子身上,就不能了解其需要和不足,在最需要训练和指导的时候因为没有精力二不管孩子,等孩子做错事情又把怨气发泄出来,这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纯粹发泄怨气。
  • 自律的起点:父母的爱。富有爱心的父母会在孩子面临痛苦时与孩子一起经受痛苦,孩子会领悟到痛苦真谛:“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 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 属于自己的痛苦。”
  • 有的父母为了掩饰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会不停的告诉孩子我多么爱你,但孩子不会被谎言长期蒙蔽,他们会渴望父母的爱并对父母失去信心。可恰恰这样的孩子最容易情不自禁的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事方式。
  • 自律的基础:自尊自爱。那些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我是个有价值的人”,这是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这种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养 的强大自信,也会使其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致自暴自弃。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心灵的财富,来自父母表里如一的爱,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假如这些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获得礼物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更为艰辛的奋斗,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解决问题的时机

  • 错误做法:
  1. 很多人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或者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问题怎么会好?就像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却从没有系统的学过什么区解决问题,常常一知半解就妄想问题自己解决掉,这是不可能的。反反复复最后受苦的还是我自己。
  2. 另一种人希望问题自己消失。他们遇到问题如果没有立即解决,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立即解决问题显然不切实际,于是就等待问题自行消失。(遇到问题不作为不解释,希望时间淡化一切的狗父亲角色)盯着大堆问题,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更谈不上实际行动,盯个几天几夜问题也不会消失,消耗的只有自己的精力!

自律--承担责任

  • 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

  • 反面案例:
    一位军人妻子割腕了,医生问他为什么割腕,她说:
    “我当然是想自杀了。”
    “你为什么想自杀呢?”
    “这个地方让我觉得无聊和乏味,我一刻也忍受不了。你们必须把我送回国内,要是还得呆在这里,我还是会自杀的。”
    “住在冲绳岛,为什么让你感觉那么痛苦呢?”
    她抽泣着说:“我在这里什么朋友也没有,我一直都很孤独。”
    “这确实很糟糕。可是,你为什么不去交朋友呢?”
    “因为我住在冲绳岛该死的居民区,那里没人说英语。”
    “那你为何不驾车去美军家属区,或者去参加军人妻子俱乐部,在 那里结交朋友呢?”
    “因为我丈夫白天得开着车上班。”
    “既然你白天孤独和无聊,为什么不开车送你丈夫上班呢?”
    “因为我们的汽车是变速挡,不是自动挡,我不知道怎么开变速挡汽车。”
    “你为什么不去学习驾驶变速挡汽车呢?”
    她盯住我,说:“就在那种道路上学习吗?你一定是疯了。”

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 神经官能症:认为错在自己(为什么我不受欢迎,是不是我性格太内向了);缺少勇气和个性。
  • 人格失调:认为错在别人(如上述女士到处找借口);缺少自主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 人格神经官能症:两者兼有,有时内疚,有时推卸责任。(我就是这样)治疗人格神经官能症首先治愈其神经官能症, 就能让患者对治疗树立信心,进而接受医生的建议,纠正不愿承担责任的心理,消除人格失调的根源。

“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多是不称职的父母,本人却不知不觉。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嫁祸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子女。他们为孩子日后逃避责任提供了榜样,还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的婚姻很不幸、我的心理不健康、我的人生潦倒不堪,完全是你们的责任。”孩子无法理解这种指责多么不合理,就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由此 成了神经官能症患者。因此,父母有人格失调症状,孩子自身也会出现人格失调症或神经官能症,长辈的问题影响下一代成长,这种情形司空见惯,遗患无穷。患有人格失调的父母,为孩子树立的是反面的榜样,他们推卸责任时,可能感觉舒服和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集体、社会的负担。“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自律--尊重事实

  • 对现实和人生地图中的地形、地貌了解准确,才能知道现在在哪里要去向哪里。虚假、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不停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 过多的信息轰炸使我们不得不对地图进行大规模修订并且越来越难,这种痛苦是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有些人对观念冲击感到恐惧,因此不惜耗费更大的精力去对抗新观念。不如去更新旧的观念。

移情

  • 移情:把童年时产生的观念、反应(如应激、恐惧、喜好等)不恰当的转移到成年世界的对应物体上。
  • 但要知道,事情是动态变化的,我们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不要让过去的幻象影响我们当前的判断,面对现实。
  • 心理学家在了解病人的移情和冲突之前,先要了解自身的移情和冲突,甚至接受必要的治疗。----知行合一

迎接挑战

  • 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你就是想得太多”这种言论实在荒谬。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 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实际上, 愿意献身真理对于我们的非凡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 献身真理意味着要接受外接的质疑与挑战。父母说“不许顶嘴”,老人说“我都这个年纪了为什么非要跟我过不去”。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随地大小便也是人的本能,人之为人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
  • 接受心理治疗也是违反人性的行为,释放自己、接受他人质疑挑战、与自我冲突,能坚持治疗的病人比旁观者更勇敢。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灵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
  • 献身真理的人,必然心胸坦荡,以诚待人。诚实可能带来痛苦,有些人会寻找捷径避免痛苦,但这样是得不偿失的。(自欺欺人,逃避责任)。在心理治疗中诚实是最基础的配合。

隐瞒真相

  • 黑色谎言:彻头彻尾的撒谎。

  • 白色谎言:隐瞒部分真相的撒谎。(政府欺骗民众、父母欺骗孩子)白色谎言危害性更大,它常常戴着“不想伤害别人感情”的帽子更容易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宽容。事实上白色谎言会更加伤害感情,剥夺了对方的知情权。

  • 但这不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就要立即坦诚相告,因为人潜意识里意识到的东西不代表在现实中真的能接受。因此,在日常交往和组织活动中,我们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有时则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但我们既担心祸从口出,又不想违背诚实公正原则怎么办?方法如下:

  1. 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
  2. 记住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就等于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相,一定是情非得已或者考虑重大道德因素。
  3. 不能因私欲隐瞒部分真相(讨上司欢心等)。
  4. 如果确定对对方有好处,才能隐瞒部分真相。
  5. 尽可能评估对方的需要。
  6. 评估对方需要的依据在于对方是否能借助我们所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此时要高估对方能力)。

自律--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 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 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 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 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 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

  • 建立一套完整的情绪系统:保持情绪稳定,控制情绪(要有生气的能力,也要有停止生气的能力)并且恰当的表达情绪(委婉或直接、平和或发怒)。
  • 情绪反馈系统:(焦虑、内疚、不安越严重,情绪反馈越难)情绪反馈主要有 与人交往的边界感控制、礼尚往来的度、对于帮助和善意的态度和回馈等。
  •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放弃”,在人生的急转弯上必须放弃某些东西,想不放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停在原地。

抑郁的价值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就开始了放弃的过程(放弃“我是正常人”的自我形象),抑郁其实是一种显著的信号---该做出改变适应新情况了;但很多患者并不想做出改变,他们只想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摆脱抑郁状态,他们不愿意承认昔日的自我和处世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状况;他们的潜意识渴望面对事实,但意识还没有做出反应。

放弃与新生

对于自我与生命本身的放弃似乎过于残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感觉不管怎么努力,人生的意义都会荡然无存。生命的意义恰 在于“死亡”这一现实,这是哲学和宗教的核心。

  • 保持平衡的重要心理技巧:兼容并包。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 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因为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 超越。而且,即便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但彼时的痛苦之烈,可能远远 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人还要追求 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你或许会问。坦白地说,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能 是你对于幸福的本质所知甚少,或许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找到答 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

爱--自律的原动力

爱的定义

  •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1.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 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2. 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
  3.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4. 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要付诸行动。
  5. 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 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因此定义中用意愿一词,代表了行动)

陷入情网---不是爱而是幻觉

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在性的催化下,人们感到与伴侣融为一体,找到婴儿时期与母亲联结时的感觉,仿佛冲破了自我界限。但残酷的现实和琐碎的日常难题会使这个幻觉破灭,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他们又恢复成为两个不同的个体。若想避免这种情形,他们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

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坠入情网,只能使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发生暂时性的崩溃。自我完善,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可能无需气力。坠入情网的经历终结,美好时光归于结束,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你感受到的只是失落和幻灭,而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真正的爱,却可使自我界限扩充,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依赖性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 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人人都渴望依赖他人,但渴望依赖和病态的依赖不同。“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者只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甚至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如同饥肠辘辘者只想着向别人讨要食物,却不能拿出食物帮助别人。他们不能够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价值依赖于同别人的情感关系。他们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 就心满意足。只要通过与别人的关系,让他们获得某种身份或角色,他 们就会感觉舒适,至于那是什么身份,对他们并不重要。
消极性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他们觉得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在他们的心里,世界无情而混乱,别人总以异样的眼光对待他们。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深深地怀疑,所以长大以后,他们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们尽可能维系同别人的情感关系,宁愿牺牲对方的独立和自由,这样一来,更容易使彼此的关系出现障碍。

精神贯注

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我们也要为心智以外的“自我”提供养分,比如,我们必须爱惜身体,好好照顾它;我们要拥有充足的食物,给自己提供温暖的住所;我们也需要休息和运动,张弛有度。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但如果把兴趣本身当做自我完善的全部目标,就会偏离人生本质。
对婴儿的爱,对宠物的爱,以及对唯命是从的伴侣的爱,多是出自父性或母性本能,这和坠入情网的情形极为类似,无需付出过多的努力。这样的爱,不是意志选择的行为,对于心智的成熟也无助益,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关注的艺术

  • 爱需要努力和勇气,也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或者说爱也是获得勇气的一种特殊形式。
  •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关注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倾听。倾听是对他人表达关怀的具体表现。倾听1需要持久的耐心需要把其他杂念排除在外。这一切可能枯燥而乏味,让你感到不自在,甚至要花出很大的精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意味着真正的爱。

死亡和独立的风险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大多数有心理疾病的人,都不能清醒而客观地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当成“永远的伴侣”,想象它始终与我们并肩而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自我成长和人生跨越。人生最大幅度的跳跃,大都出现在青春期时代,但实际上,这种跳 跃可以在任何年龄进行。中年离婚、老年创业,都是人生的跨越。这一切的前置条件都是:自尊自爱。其次心智的成熟,除了自我完善的意愿,还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承诺的风险

  • 做出承诺,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安全感。但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都难以做出承诺、消极性人格失调者不愿承诺、神经官能失调患者能够了解承诺的意义,但极度的紧张和恐惧,使他们失去了做出承诺的动力。
  • 一个追求心智成熟的人,思想和情感随时都可能恢 复到过去的状态,恢复到以前熟悉而又狭隘的方式。

心理医生对治疗做出承诺,其风险不仅在于承诺本身,也在于可能 经历意想不到的挑战,甚至要对以往的认识做大幅度修正。治疗者只有承担必要的痛苦,才更可能取得意外的成效。有时候,让病人了解医生艰难的选择,对于他们也是深刻的震动、强大的激励,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治疗者和被治疗者心灵相通、彼此鼓励,才更可能使治疗立竿见影。
家长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有助于家长实现自身完善,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颐指气使。有的人认为,父母为子女经受痛苦与牺牲,是一种殉难行为,甚至是自我毁灭,这完全是危言耸听。实际上,父母的收获可能远远大于子女。父母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子女的变化,就不会与时代脱节,对其晚年人生也大有益处。遗憾的是,很多人漠视这一点,白白错过了自我成熟的机遇。

冲突的风险

  •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 结果就是爱的冲突。指出别人的缺点,即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应该做出改变”。批评他人很容易,但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 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是否可能是正确的,我却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出自一己的、自私的目的?”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进程,继而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假如它遭到滥用,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当地提出建议,恰当地运用赏罚,适时地提出质疑,果断地予以拒绝,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中和冲突或批评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投入全部的情感,做出真挚的承诺,才能更好地滋养对方的心灵。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爱的自律

  • 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 “浅水喧闹,深 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 “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情感,必须适当地约束。也许你觉得自己可以“博爱”,可这不过是主观臆想罢了。超过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迅速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

许多人把心灵藏在厚厚的盔甲里,你想以实际行动去滋 养他们的心灵,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最终却无济于事———对 于这样的人,应该及早选择放弃,因为你不管如何倾注自己的爱,都无 法使对方的心灵获得成长,就如同在干旱的土地上播种粮食,只能白白 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你 还必须坚持自律,使爱具有更大的力量。

爱与独立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在情感关系中,为什么人人都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在政治领域它获得的关注要多得多,例如,封建社会认为一个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家庭、社会、帝国、君主提供服务。小我必须为大我牺牲,个人命运微不足道。又例如极端资本主义一味强调个人价值,哪怕为此牺牲家庭、团体、社会的利益,孤儿寡母可以忍饥挨饿、企业家可以牺牲工人权益。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无法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在情感关系中,双方如何保持独立性?

  • 在家庭和婚姻上,传统男人就如同极端资本主义,传统女人就如同极端封建主义。这时妇女解放运动就像一面旗帜为我们指引了理想的婚姻: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 诗人纪伯伦曾这样谈到婚 姻中“寂寞的智慧”: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彼此相爱,但不要制造爱的枷锁,
在你们灵魂的两岸之间,让爱成为涌动的海洋。
倒满彼此的酒杯,但不可只从一个杯子啜饮,
分享你们的面包,但不可只把同一块面包享用。
一起欢笑,载歌载舞,
但容许对方的独处,
就像琵琶的弦,
虽然在同一首音乐中颤动,
然而你是你,我是我,彼此独立。
交出你的心灵,但不是由对方保管,
因为惟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灵。
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
君不见,寺庙的梁柱各自耸立,
橡树与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爱与心理治疗

  • 很多心理专家认为医生和病人应该保持距离,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不正常的。但作者不这么想,他认为情感的力量可以使病人更加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加入亲情成分,这种爱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因为很多病人生病都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爱,此时医生给予的关心和爱能够使他们心理得到补偿,疾病更快痊愈。不管心理医生受过多么好的训练,没有真正的爱,或者缺少自我完善,心理治疗只会以失败收场。

心理治疗具有“爱”和“亲密”的元素,因此病人和医生很容易产生性吸引力。称职的心理医生扮演的角色,基本类似于称职的父母的角色。显而易见,称职的父母不可能和孩子发生性行为。父母的职责,在于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利用孩子满足个人欲望。有责任感的心理治疗者,会尽可能地去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不是通过病人满足自己的需要。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追求独立,这也是医生对病人承担的责任。
现存的一些理论以及为数不多的证据证明:治疗者与这样的病人发生性行为,只能使病人的心理变得更加依赖,因此只会妨碍他们心智的成熟。即便医生和病人没有发展到性行为阶段,只是谈情说爱,也是有害无益的事情。我在前面说过,如果陷入情网,自我界限会出现崩溃,其独立性又会出现大幅度倒退。

  • 心理治疗伴随着爱,也意味着,爱也可以进行心理治疗。亲人出现心理疾病, 我们可以用爱使他们心智成熟而进行自我完善。但对家人或朋友进行心理治疗,照样需要自律,其强度绝不亚于在办公室里的工作,甚至要付出更多的爱和努力。心智成熟的旅途是漫长的,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律,使自己具备更强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朋友和家庭进行心理治疗。

爱的神秘性

关于爱,有许多至今难以了解的方面。单纯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和观点出发,未必能解答这些问题。普通心理学提供的关于自我界限的知识,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真正了解爱的秘密的人,也许是那些潜心研究宗教的人。

成长与信仰

科学与信仰

  • 我们有了自己的宗教,才能有成熟的心灵。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宗教

“其实.你是有宗教信仰的。你的宗教博大精深,因为你崇拜真理。你坚信自己会不断进步。”我对他们说,“你的宗教所具有的力量,使你敢于承受一切痛苦、一切摆脱既往经验和迎 接未来挑战的痛苦。能够接受治疗,本身就说明你重视进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宗教。我绝不认为你比父母缺乏虔诚.正相反,我 甚至觉得和他们相比,你对宗教和上帝的信仰更具神性。你的信仰有着更高的境界,因为你具有质疑一切的勇气。”

  • 许多精神病学家和精神治疗医师把宗教视为一种神经官能症,弗洛伊德也促使心理学界趋向于把宗教视为疾病。心理学家从现代科学出发,与古老的宗教迷信进行较量,给人类带 来了很大的福音。所以他们必须耗费时间和精力,帮助病人摆脱落后而 陈腐的宗教观念,使他们的心灵重获自由。

婴儿与洗澡水

  • 信仰上帝,是否是一种心理病态?科学家常常陷入2中陷阱:一种是一律排斥,即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股脑儿地倒掉;另一种是不肯承认知识范围外存在的更神秘事物。
  • 上帝周围其实非常肮脏:圣战、宗教审判、动物牺牲、活人祭献、迷信、教条主义、极端、无知、焚烧书籍。但追根溯源这些毁灭性都是以毁灭性的教条主义为特征。那么问题到底是出在我们信仰上帝,还是人们天生就容易流于教条主义呢?顽固无神论者在独断专行方面实际上不比狂热宗教信徒好到哪里去。那么,我们该摒弃的是信仰本身,还是教条主义呢?「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恩典

健康和潜意识的奇迹

  • 作者认为有的人多磨难却身心健康、有的人大难不死这些都是冥冥中有神秘力量作用,也就是作者信“命”。

  • 潜意识存在的证据就是梦。梦的解析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解释的梦一定会给做梦者带来益处。

  • 即使我们在清醒的时候,潜意识也会以“杂念”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信息,因此心理医生通常要求患者说出脑海里最早出现的想法。所以要重视心理突然出现的小想法。

  • 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而是意识或者意识和潜意识的连接出了问题。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当意识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对其视而不见甚至排斥时,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 弗洛伊德认为起潜意识是魔鬼,但往往潜意识能够做到坦诚、真实和开放,能承认自己弱点与不足。

好运的奇迹

心灵感应、超自然现象、梦境传递----前人的研究把这些归为人的天赋或上天的恩典

恩典的定义

  1. 可以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
  2. 机制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如梦境或超自然现象)。
  3. 世界中的普遍现象。
  4. 虽然或多或少受意识影响,但根源位于主观思维和意识之外。

这个领域依然是未知的,科学和宗教都有自己的解释。

进化的奇迹

  • 心智成熟就是个人精神世界的进化,在人的一生中,精神可以一直进化发育直到死亡,这与生物进化极为相似,因此这章将两者类比。
  • 自然世界不断熵增,而进化是与之抵抗的力量。进化使生物越复杂越有序,是“反自然”的,心灵的进化也一样。
  • 心灵的进化必须经过不断努力的艰苦过程,它与自然法则对抗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个体心灵进化与社会的进化也息息相关,这是人类进化的本质。
  • 归根到底,推动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阻力成长的力量是什么呢----爱。自尊自爱使我们自律,对别人的爱使我们帮助他人。自我完善的爱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

开始与结束

爱究竟来自哪里?或者说,进化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恩典又来自哪里?「可以以此角度来思考宗教」

如果我们认为上帝是充满爱的,那么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帝想让我们成为他自己(或是她自己,它自己)。我们成长的方向就是变成上帝。上帝不仅是推动进化的力量,而且是进化本身的目标。神学典籍里“上帝既是开始又是结束”的说法,含义就在于此。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真正获得上帝的身份,相信这点就必须有无穷的责任、不断的努力和思考、不停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与能力、追求无止境的自我完善和心智成熟,去肩负上帝的责任」

邪恶的问题

  • 心智从成熟之路肯定会有阻碍,最大的阻碍就是懒惰。“选择使用旧地图”、“虚假的爱”都是不想承受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痛苦。懒惰是爱的对立面。
  • 懒惰就是原罪,是魔鬼的化身。作者认为,宗教中的“邪恶”是真实存在的,出于无知或盲目的确有组织或人仇视善良的一切。他们憎恨善良和爱,因为善良会凸显他们的罪恶、爱会放大他们的懒惰。所谓邪恶,就是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式的懒惰。
  • 爱是懒惰的对立面。一般意义上的懒惰,无非是消极地失去爱的能力,至少也算不上邪恶。真正的邪恶者却主动逃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捍卫自己的懒惰,保持病态的自我。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一般意义的懒惰,只是对自己和他人缺少爱,而邪恶则视爱为仇敌,与真正的爱完全对立。
  • 但邪恶是不可避免的,正邪不能两立。熵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人性极恶的体现。然而在人类进化的巨大框架中,邪恶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它每伤害一个心灵,就会有更多的正义感被唤醒,更多的心灵获得解放,因此邪恶本身也由此成为推动人类心智成熟的一种有效方式。

意识的进化

  •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使潜意识层面的内容浮现到意识层面的过程。
  • 潜意识的知识范围比意识大得多,作者解释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上帝。想要达到崇高的境界就需要经常自我反思,将更多潜意识与意识链接,成为上帝的一部分。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即成为上帝----不是指让潜意识与意识融为一体,而是在二者之上再进化出新的生命形式。
  • 只有潜意识而没有意识,就没有任何行动力,他人无法感知到你这个上帝的存在,就如佛教印度教中推崇的“涅槃”一般,回到婴儿阶段回到母亲的子宫。而我们的理论正与之相反,我们不是要牺牲自我回到婴儿潜意识,而是要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进化成神性的自我。我们做出可以影响他人和世界的选择,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神迹”。

力量的本质

  • 世界上存在两种力量——政治的力量和心灵的力量。许多宗教都将两者明确区分,政治的力量是强波别人遵循自己的意愿,这种力量存在于权利和金钱中,但并不属于人;心灵的力量完全存在于人的心中,是在意识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即意识的力量。
  • 心灵的力量强大可能使人恐惧。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是难以采取行动。,瞻前顾后无法决断。所谓心灵的力量,不单是要意识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我们还要具备当机立断的能力。
  • 心灵的力量强大可能使人孤独。心智的成熟度接近顶峰的人不可能推卸责任和过错,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没有跟自己处境和感受相当的人,以便容许自己释放压力,发泄痛苦。这跟政治上的当权者很相似。当权者身边也许还有很多政客大臣与之沟通,而心智成熟到无所不知的人,却难以找到境界相当的人。

孤独本身就像是沉重的负担,倘若不是把别人远远抛到身后,而自己与上帝越来越接近,近到可以感受到他的呼吸,领略到他的微笑的话,那么我们肯定难以忍受下去。正因为随着意识不断成长,我们可以与上帝心灵相通,才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神交”带给我们莫大的幸福,支撑我们鼓足勇气,忍耐孤独,踽踽独行。

心理疾病理论整理

  • 神经官能症(怪自己)是人生痛苦的替代品;要让心理恢复健康,就要不惜任何代价坚持真理、尊重事实;如果我们偏离潜意识的意愿,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 当我们因为逃避而拒绝接受新的认知,心理健康也会随之恶化,潜意识会最先察觉到我们的适应能力变差,通过---频繁的噩梦、过度的焦虑、极度的沮丧来提醒我们及时作出改变,因此心理的种种症状可以看做一种恩典,来促进心灵的进化。
  • 抑郁说明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发生了冲突。一般再病症出现之前,疾病早已存在。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意识治疗的开端。要及时反省、及时治疗。
  • 患者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转变,彻底摆脱童年的梦魇。

此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步入崭新的天地,曾经无比复杂的问题,变成了难得的机遇;令人痛恨的障碍,变成了值得期待的挑战;头脑中可怕的杂念,变成了有益的心灵启示;令人恐惧的内心感受,变成了活力与希望的来源;沉重的精神负担,变成了来自上帝的美妙恩赐。
「这里作者讲了个希腊神话,说里边一个神有病,经过了“治疗”才能结束痛苦,我很赞成,希腊很多神话就是有大病」

迎接恩典降临

  • 根据作者的经验,神经官能症比人格失调症更容易医治,而人格失调症也比精神病更容易医治。
  •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患者是否具有成长意愿。遗憾的是,对于这一因素的认识和了解,当代的心理治疗理论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作者认为这个成长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即解释不了的因素」
  • 很多人不愿意接纳“恩典”,因为那意味着更大的权力责任与自由,因此接纳恩典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换句话说,恩典是我们自己凭本事挣来的(我们能接纳)。
  • 宗教本身对心灵并没有助益,但理解恩典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心灵成长之路上前行:帮助我们接纳恩典、更好的把我前进方向、鼓励我们前行。
  • 恩典的形式:启发性的梦境、突然出现的灵感与预兆,各种同步性事件和意外降临的好运,意外发现有价值的或令人喜爱的事物的天赋和才能,以及爱本身。
  • 学习如何更好的接纳恩典、随时做好准备、主动追寻。

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居然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成长与进化,这本身就足以让我们感觉到,其实自己还是挺了不起的。这股力量的存在,证明我们的心智成熟不仅对我们自己很重要,而且对某种远远超越我们的东西也很重要。这种东西就是有些人所说的上帝。恩典的存在不仅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而且也证明上帝确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过去被认为是童话传说的事情,现在被证明是真实的。我们都活在上帝的视野中,并且不是在边缘地带,而是在正中心。我们所认识的宇宙,或许只不过是通往上帝宇宙的一个台阶而已。我们并没有迷失在宇宙的角落,因为恩典的存在就说明,我们在哪儿,哪儿就是宇宙的中心。时空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可以通过时空前行。
「未必非要是上帝,上帝其实就是我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