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卸下人性的种种枷锁,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这本书将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的时间。主要讲述故事主人公菲利普·凯利从七八岁的童年长大至成年30岁左右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在这20多年里他逐渐摆脱跛脚、宗教信仰、学历、爱情、追求幸福、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等对他人生的枷锁,获得心灵的平静与自由。在书中的自序部分,毛姆这样形容这本小说:“本书不是一部自传,而是自传体小说。事实与虚构紧密交织。感情是自己的,发生的事件未必事事与我相关。其中有的并不是我的生活经历,而是综合了周围的生活,然后集中在主人公身上。”
在这本小说中,菲利普因为自幼跛脚的残疾性格内向而敏感,父母去世之后由叔父收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18岁以后不断探索自我,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在刚开始读的时候特别容易人物关系弄混,名字也记不清楚,后来在慢慢阅读中才试着读进去然后去体会当时菲利普面对人生各种境遇时他的所想所感。
在菲利普13岁时自我意识便很强了,这个时候的他对学业,对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虽然每个人都同样感觉到他的身体是个独立完整的有机体,但每个人并不同样感觉到自己有着完整独立的个性。”菲利普倔强的与大人抗争,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获得了自由,接着他到海德尔贝格学习德语,在英国学会计,到法国学习绘画艺术,又重新回到英国学医,一路走来认识了许多人,也明白了许多事情,在这个不断改变选择的过程中,他也逐渐成熟起来,形成自己的个性。
整部书读下来,菲利普性格是比较完整的,他脆弱敏感而善良中有带着优柔寡断,他有自己的理想与主见,不愿意被他人左右自己的人生,他言语犀利而冷漠,他总是在内心丰富与孤独之间徘徊,他一直走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我想主要说说他对待信仰、爱情、人生与自我价值这几个方面·来谈谈他的成长与转变。
关于信仰
菲利普的叔父是教会牧师,家庭宗教氛围浓厚,幼年时纵使自己对宗教不感兴趣也不得不去做与宗教有关的各种仪式内容,他在学生时代因为自己的1跛脚而自卑,性格中带有着孤僻,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给他自信,他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按着别人的1期望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是坚定自己的选择放弃优厚的奖学金与所谓的名校前途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而选择出去走走,到德国学习德语,一个新的环境和新的榜样给了他认识自己的机会,在这个人生阶段中他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他的束缚,“我真不明白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信仰上帝”,他对信仰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不信仰什么了,他决定放弃了他的宗教信仰,而且他是“轻而易举的摆脱了孩提时代的宗教信仰,就像扔掉一件不再需要的斗篷一样”,扔掉了像拐杖一样支撑他心里依靠的宗教,就像卸下了无比沉重的负担。他获得了在信仰上的自由。
关于爱情
最初少年时懵懵懂懂,他对爱情是渴望但又不敢触碰的,因为他自卑于自己的跛脚,在他离开海德贝格回到英国后,他认识了威尔金森小姐,并与她产生了似是而非的感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错觉,他喜欢的威尔金森小姐只是他心中所期待的那个形象而已,在法国与菲尔德利的感情他爱而不得,不管做出怎样的付出与牺牲,她始终不爱他,一次次受到欺骗使他的感情受挫,但他心里却一直牵挂着这个一次又一次伤害他的女人。在他30岁时终于遇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两情相悦的爱情。
关于人生价值与意义
克朗肖是他人生中的挚友与导师,对他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他的话发人深省,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克朗肖送给他一块波斯地毯,但他始终没有悟到其中真意,在经历投资失败生活一贫如洗,感情受到一次又一次欺骗受挫,学医之路中断这一系列不如意后,菲利普在朋友海沃德的意外离世之后的下午终于领会到人生的意义并且看开了:“生活本没有意义。如果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话,那么人世间也就谈不上残酷了。”他放弃了生活中对幸福的追求,幸福和痛苦对他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他要做的是让生活更丰富,完成属于自己的波斯地毯图案的编织。他不再惧怕生活中的痛苦,反而给他增加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专心致志于要从自己五光十色的人生中画出一幅图案。当然最后他也摆脱了自己对跛脚的自卑。
”他反复想着他过去的那个漫长的生活历程,对过去的生活他高高兴兴的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