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孩子通过合理地选择适合各个阶段的课外书,用心地投入阅读,乐于阅读,在小学阶段扎好语文的根。同时教会孩子通过广泛阅读后要学会学以致用,让读不是仅仅停留在过瘾的表层,让阅读为写服务,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阅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理性阅读 读书方法 学以致用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一、阅读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阅读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和需要,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库法耶夫曾说过:“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规定,要求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学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辞,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我国当代着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二、激发阅读的兴趣—如何乐于阅读
我国著名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
1、引领阅读的共识
孩子好的阅读习惯源于家长,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将影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低年段学生,他们识字量少,自控力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需要家长配合辅助。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设“阅读是开启孩子人生新篇章”等的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和学校一样重要,甚至在低年级,家长的启蒙、熏陶作用更大。家长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公园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平时闲聊中故意以所看的书为话题,一起聊共同的一本书,让孩子在休闲无压力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书本中。
2、营造阅读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不会天生就喜欢阅读,阅读的乐趣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部编版的新教材从一年级就有一个环节是亲子共读,要求家长在家里营造阅读氛围,放下心爱的手机,摆脱电视纷繁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越是低年级的孩子,亲子共读效果越好。对于中高年级的,家长只要在家里有看书的习惯,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就可以了。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书架上放满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各类书籍,教室的墙壁上都粘贴了多条读书的名言警句,孩子们一进入教室,这些名言警句犹如一个个无声的读者,让他们自觉地捧起书本。在学校,每天有固定的两个时间段是阅读的,合起来有30分钟,孩子如果能够坚持在每天的这30分钟专注地看书,阅读的习惯基本可以说是形成了。
3、激发阅读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才有了阅读的兴趣,才会主动进行阅读。学生阅读兴趣哪儿来,语文课堂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主要阵地。
1. 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情境创设、鲜艳逼真的直观教具、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多样的朗诵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以文带文,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意识以课文作为引子,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上语文。再找出多篇类似的文章或者书推荐给学生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 课外读物导读,激发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外读物导读课在选择读物上比较灵活,教师在选择上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他们生活、故事性强、有趣,篇幅比较短,图文并茂的读物带着他们进行阅读。因为读物适合他们年龄段,容易引起共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因此,课外导读课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最有效。学生的阅读并不止于一节课,一本书,教师上课外读物导读课要有意识让学生继续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推荐书目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才能把学生的阅读带到更广阔的空间,从兴趣阅读慢慢过渡到我要阅读。自开设每周一课外阅读课后,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更加浓厚,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是他们最期待的。
三、如何选课外读物
低年级——图文并貌
小学一二年级属于低年级,这时期孩子的专注力保持不超过30分钟、这个时期的课外书主要是绘本。绘本通常是由一幅幅图配上一小段文字。绘本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绘本的文字朗朗上口,比较易读,可以在看得时候引导孩子多读,通过读感受文章的美,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家长千万急着让孩子读名著,读经典,除非孩子自己有很强 烈的兴趣,否则家长不要急于让学生读纯文字读物,包括童话。这个时期学校教育也是看图写话,课内课外刚好一致,同步学习效果最佳。
中年级——纯文字读物
三四年级是小学中年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是小学一个过度阶段,非常重要。特别是三年级,在课外读物选择上面临第一次转型,需要家长和老师转变认知,合理指导,避免走多不必要的弯路。
学生进入三年级之后,教学大纲已经提出了写作要求,学校已经开始要求学生写250至300字的作文了,这时候学生继续读绘本就跟学校教育不同步了。绘本虽然有趣,但是文字没在结构体系,内容碎片化,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帮助有限。
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纯文字读物,部分学生基础差的,可以读配合拼音的读物。涉及的范围也要开始拓展,包括童话、科普读物、古诗词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作文的结构,看人家怎么开头,怎么讲故事,怎么写对话,怎么起承转合,怎么结尾。课内课外同步,阅读会相得益彰。
然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对绘本的兴趣可能要远远高于纯文字读物,家长必须讲策略,不能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建议采取“逐步断奶”的方法,从一半绘本一半文字读物开始,逐步压缩绘本的比例,慢慢增加文字读物的比重,争取在三年级末让绘本彻底退出。
高年级——名著美文
五六年级是小学高年级,这是一个提升冲刺的时期,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需注意增量提质。除了童话,还应该增加一些应试范文,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读一些散文。
五六年级的学生,自主性非常强,有些早熟的,开始进入叛逆期,在课外阅读方面往往喜欢自己选择读物,排斥家长指定的书。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容易受别人影响,同学一吹嘘某某读物好,孩子回家就吵着要买,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放”“管”结合了。
四、怎么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部编版改版后的课后思考练习题就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得比较好。例如为了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第1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描写声音的词语,课后阅读链接《瀑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
我们学习了《花钟》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精读,就是仔细地阅读,也叫分析式阅读,是对材料进行的边思考边分析的阅读方法。精读法是与快读法相对应的一种提炼要点的方法,对于一些较难读懂又蕴藏着大量作答信息的材料,快速读过去肯定不行,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用手指指着读,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它是将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刺激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送到右脑以图像的形式记忆住,之后再由大脑将文字图像解析出来。快速阅读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的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即文字图像直接映入右脑记忆中枢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左右脑的相互协调处理,再进行文字的复述和理解。这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我国古代有 “一目十行”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
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五、学以致用
大量的阅读相当于大量的输入,可是仅仅是输入没有有效的输出是无法体现阅读的效果的。
1、用于习作
广泛阅读是获得知识、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取得好成绩、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并积极地思考和借鉴。
孩子在阅读时,我们通常会提倡孩子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并归类,背诵,当我们习作需要时就能自然而然地用上平时积累好词好句,高年级的孩子甚至还能模仿平时文章写作手法、写作理念等,从而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许多家长让孩子阅读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们也无需过于刻意追求这一方面,过于刻意的话,孩子读书的范围会被限制在写作类的书籍中,也会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觉得阅读不是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一件事,而是为了能写好作文而必须要做的。当孩子能沉浸在自己享受的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等到需要输出时,会自然水到渠成,把平时阅读的功力展现出来。同时要想学生把作文写好,还应该让孩子多走出去,走出去的同时把平时的阅读知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书虫。
2、用于丰富精神生活
阅读有利于丰富精神生活。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皮囊百里挑一。读书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财富,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提升自我价值;可以光耀故里,与有荣焉。更重要的是,读书使人的精神世界富有,每读一本书就像与每一位智者心与心的交流,尽情享受前人用智慧与思想设下的盛宴。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是没有归属感的人,在精神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即使腰缠万贯也免不了魂不守舍,形单影只。精神丰富而充盈的人,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即使身处艰难险境,也并不孤独,能够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阅读是点亮孩子前路的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阅读是智者对孩子心灵的告知,还孩子心灵一片纯净的沃土;阅读是上帝给予孩子的一份神秘礼物,打开人生不一样的篇章。作为老师要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希望通过此论文能让学生快乐地展开课外阅读,博览群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学会母语。
参考文献:1、周昭莹 《知・识 | 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2、玉环清大教育 《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大理市德善教育 公众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