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到因为所以这对关联词的时候是中午十一点,我开始起床化妆,再涂完睫毛这最后一道工序的时候,我妈的夺命连环视频又急促的响起来,自从她开始学会微信这种赶潮流的通讯软件之后,几乎隔三差五的就要给我发微信问候近况,但是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喜欢回复她。
从20岁决定创业开始,我就走向了人类异类的轨道,在父辈的思绪里,创业不靠谱,所以连带着我的人生也不太靠谱起来,毕竟没有谁像自家孩子一样每天抱着所谓理想当饭吃,而且看起来我整天都是没工作,无所事事的样子,而我所谓的事业在经过20岁思考,21岁筹备,在22岁这一年依然没个正形儿。
所以。催促我这种事情就成为了他们紧锣密鼓需要做的,就像数学应用题的多种解法一样,催促我们的人生他们也有了多变的模式。
The one 对比型
所有小孩的童年都有隔壁孩子这样一个深恶痛绝的梗,而这个梗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家隔壁小孩从小年级第三,而我全班二十三,每天早上我妈她妈拎着各自的孩子在阳台上梳头发,而连头发比那个纯粹黄毛丫头茂盛也成为了我笨蛋的理由,现在隔壁家壮实的大孩儿工作稳定,恋爱顺利,就差年后结婚生个大孙子凑成一个人生大赢家的“好”字,而我这个亲生孩子成为了三无产品,无车,无房,无工作。
The two反复唠叨型
妈妈们唠叨已经是一件世界公认的话题,可是爸爸们也开始步入唠叨妈妈的后尘是一件令我很失望的事情,说好的父爱如山,深沉内敛呢?在爸爸们的思想中,稳定工作是女孩子的必然选择,so?公招,公务员,事业单位,他们已经帮你看好培训班,就等你回去报名考试了,在父母的想法中,只要你认真复习备考,那个职位就一定是你的,如果你没有考上,那一定是你没有认真复习备考,兜兜转转最终回到 认真,复习,考试的原点?but?身边的学霸们一次次的努力都与稳定擦肩而过,学渣级别的我该怎么跟你解释,我是真的是考不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是稳定却真的不是20几岁的我想要的生活!
the last one 耳提面命+自嘲型
你一定也有一堆你特别特别讨厌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有事没事总是喜欢凑一堆家里长家里短,而你的生活,工作,恋爱一定是他们八卦的源泉,青梅竹马的小王八现在月收入5000,交了女朋友,马上就要谈论论嫁生孩子了,而这句话的结尾一定是无一例外的反问你爸妈,你家小孩呢?好面子的爹娘一定会豪爽的回复,我们家小孩长大了,我没管过她;他现在工作比较重要;她长得太丑所以没人看得上;除了照照镜子找回自信之外,我还要塔拉着耳朵隔着电话,听他们絮絮叨叨的念叨着,你这浑蛋小孩儿,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算了算了,不管你了,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可别怪我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父母心中的混蛋小孩儿,我们没有在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考教师公务员,却在大城市里独自游荡,我们没有在工作之后正正经经的谈恋爱,而是自己活成了自己最需要的样子,我们没有在二十三四岁工作稳定,没有在二十五六岁结婚生子,没有在三十岁有车有房事业有成,没有在世人规定的时间期限活成最好的样子,于是我们都成为了他们眼中所谓垮掉的90后一代。
我们做错了?其实我也不知道,20几岁,在这个社会初来乍到的我们活的辛苦,我们刚刚大学毕业,我们没有了学校的庇佑,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在我们的一切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时间一掌推到了社会这个十字路口,从最初的莽莽撞撞,慌慌张张,我们哭着擦干了眼泪开始学会生活,我们是从20世纪末出生的个性少年,经历过洗剪吹的张扬的我们还有着残喘的梦想,这样独立特行的我们该怎样向世俗妥协?
我们的二十几岁只有十年,所以,你们可不可以别催我们,让我们慢慢长大,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责任,学会你们期待的所有,没有谁说过,稳定的生活才算你们眼中垮掉这一代必须的选择,也没有谁说过,二十四五岁不恋爱结婚就是犯法,更没有谁说过,买车买房才是90一代的成功,我们仅仅是想要随心生活。
我们只有20几岁,所以,你们可不可以别催我们,有些事急不来,慢慢来才比较快,来的快去的也快,时光会淘汰掉所有的悲哀,然后把最好的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