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会发现,时光不是一赢永逸或万劫不复的赌局,而是由一个个时光节点组成的马拉松。而生活的答案永远不是非黑即白,我深信,一个人一直以来的状态,要远比某个“转折点”来得更有意义。
1.
这几天,考研成绩放榜,在我的好友圈里也不乏考生,自然了,这个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喜的不必说,愁的分两种,一种是落榜,一种是打擦边球过了初试,而在复试之前难免忐忑不安。
作为好友,我并没有“知趣”地逃避这个话题,放榜当天我便殷切询问了。对于前者我告诉他考研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是一个重要节点,但更重要的是你一直以来的状态,若将努力活成了习惯,即便输个一两次,你的人生也定然不会差的。
而对于后者,我只说了一句:结果让天给。
你一定觉得矫情吧?这世上何来感同身受,有的不过是类似的经历与心境罢了。结果让天给,不是浑噩度日后的托辞,我希望我们都能以最坦然的口吻说出这句话。在一场耗费心力的漫长追逐之后,犹不可及,那我想你值得拥有“不得我命”的资格。
一开始我是远没有这样的觉悟的,我曾经以为青春是最输不起的年纪,也是年少气盛,在更年轻一些的时候,“重在参与”是我很排斥的一个词语。凡是竞赛性质而自己又擅长的东西,我给自己定下的标准一向苛刻,就像李碧华那句话:得第二,也是输,岂容狡辩?
2.
确凿无疑,我属于好胜心很强的那类人。
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则是,一旦结果达到预期,存在感或虚荣心就得到极大满足,可一旦失败,所遭遇的挫败感也会加倍涌来。高三那年,我参加了一场北大主办的征文比赛,初赛是以稿件邮寄形式参加,复试的时候,组委会要求参赛者现场作文。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从家乡县城坐8小时大巴连夜北上,激动到连晕车的生理本能都忘了。
那个暑假,多数同学在上各类补习班奔着高考而去,而这场征文比赛于我而言意义非比寻常。“才女,等你拿一等奖回来!”“……”,类似的祝福期待不少,可最终,我只拿了鼓励性质的三等奖。
结果出来后,班主任竭力掩饰失望的安慰并不能让我好受分毫,这对我来说称得上一个仓皇败北的成绩,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被语文老师捧在手心那种人,连高考前最忙的那段时光,我的文章都在校报显眼处占据不小的篇幅。而这一次,我败得实在难看。
在我的家乡,那个平凡的北方小城里,在封闭式管理的高中母校,是没有太多接触外界信息的机会的。现在想来,我的高中时光单调而贫瘠,唯一值得一提是读了不少书,不动声色的小期冀则是夹在被列为“禁书”的、《萌芽》里的“新概念”报名表。于是这场全国性质征文比赛的意义被我放大了,我高估了瞬间的价值,也低估了坚持的力量。
后来,大学里我读了中文专业,然后加入校报、记者团,再然后去报社、新媒体岗位实习,到如今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写下十几万字,过程中也曾有太多颠沛流离,太多失望沮丧的片刻,有太多次觉得自己要撑不下去,失无所失。可如今想来,这些曾经过的失望,一场场当时看来如同海啸般的摧毁,都不过死水微澜。而未来,关于文字的理想还很多,这是一场永无止尽的约会啊。
3.
在备战考研的那段日子,好友利利周和多数研友一样,早出晚归,作息规律,接近考试的日子她告诉我说内心尤其紧张。我记得我说,能紧张是好事情,说明你一直处在一个向上的状态,而很多人都该反思自己有多久没有紧张过。记下的每一行笔记,背下的每一个单词,看过的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有它的意义,那些安静发生在时光中的小心翼翼与忐忑不安,都会开花结果,虽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期限是多久。
越是长大,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时间有翻云覆雨的力量,但对于一个坦荡如一、从容如一的人而言,这个世上没有致命一击。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路过地铁站,看见一行很有力量的运动广告词:胖子的伤悲,马甲线的诱惑,枯燥又孤独的跑步队伍,地上地下,你不是一个人。这几句话跟当下的心情也很合拍。昨天北京下雪了,耳边蓦地想起那首《一个人的北京》:
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
也有人喝醉哭泣,在一个人的北京
也许我成功失意,慢慢的老去
能不能让我留下片刻的回忆
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
也有人匆匆逃离,这一个人的北京
也许有一天我们,一起离开这里
离开了这里,在晴朗的天气
这是我北漂第7个月,半年来,从初入职场到出书搁浅,我又经历了不知多少打击,都不过是愈挫愈勇的试炼。一路还要再转几个弯,才足够好好展览我最骄傲的乐观。一个作者朋友说,一个人伸手摘星,即便不可即,也不至于满手污泥。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