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 学到老” 成功的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人与人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我们在现实中经常发现,为什么境遇和成长环境相差不大的人,却有人可以成功,有人一败涂地?
那么,排除客观环境,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给自己设定了理想的目标,而无法达成?
而有些人,却是一辈子在奋斗,他们的成就越来越大,以至于在我们的视线里无法遥望、无法企及。
在《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比尔盖茨给我们推荐过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叫做《终身成长》。
周总理的文章和比尔盖茨推荐的《终身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诉我们:学习与成长都是一辈子的事情,与年龄无关!
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和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终身成长》是美国的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而著述的经典作品。卡罗尔·德韦克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在书中,她剖析了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并告诉我们: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更重要?你认为能力是否能通过努力改变?这些思维方式,决定了你是满足于现有成果,还是会积极的探索自己的人生。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经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两种思维两种人生你是哪一种呢?
作者在书中,和我们一起探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这种思维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能力、价值感和存在感,时刻想向他人证明自己。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经常会给自己说“我是个傻瓜”、“我太失败了”、“没有人喜欢我”……
在固定型思维中,如果哪里做的不好,我们就会主动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认为自己不行,从而让自己失去自信。固化思维非常注重结果,习惯性以结果来否定自己。
成长型思维:拥有这种思维模式人,虽然承认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相信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提升自己比让他人认可更重要,认为改变自己比掩饰自己不足更重要,认为选择自己更擅长的事情比屡屡碰壁更重要……
这种思维模式,让我们在遭遇人生重大变故或者挑战时,依然能从中找到让自己成长的契机和机遇,规避错误,一直督促自己成长。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是真正的失败。
培养成长型思维让自己人生的开挂
成长型思维的特征就是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培养的。
通过努力的钻研和学习,新手能成长为专业人士,甚至成为专家。在培养成长型思维上,通过持续的努力,目标也能达成。
所以,成长型思维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的。
我们承认,每个人的客观成长环境有着千差万别,包括:先天才能、遗传资质、家庭环境、个性性格、教育程度各有不同,但是我们的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进步和提升的。只要能把成长型思维植入我们的大脑,通过大量的努力练习,我们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都会更加精进。
培养成长型思维,主要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
第一步:承认
承认自己是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存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对于自身存在的这种思维模式,首先学会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第二步:观察
仔细观察,自己什么情况下容易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
仔细感受,当自己出现固定型思维模式时,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仔细分析,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原因。
这时候,不着急去评价自己的思维方式,静下心来先观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
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自己的思维模式起一个名字,比如给你的两个思维模式用两个字母代替;或者干脆,用你讨厌的事物或者小说中的人物,给你的固定型思维命名,用喜欢的事物或者人物,给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命名。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就会特别不希望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而要努力成长为自己喜欢人的呢?
第四步:教育
学会与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处,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教育它、与它沟通,引导自己逐渐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变。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贡献。
我们不能让固定型思维——这个消极的思维方式,伴随着我们一生,让我们距离理想越来越远,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个消极的身影。
因为,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对能力、成长、成功和失败的理解,让我们离想要成为的自己越来越远。
让我们一起探索成长型思维模式吧,让它深驻我们脑海,随时随地学习、成长,你会发现,不知不知觉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人生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