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同的,心理治疗是针对的病人,医患关系是不平等的,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求医问药”一样;但是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正常人,咨访关系是平等的,两者之间是进行的平等的沟通,不是说服。
心理咨询要用心理学的语言,关注人的“情”和“欲”。根据来访者的情绪,判断情绪背后的欲望即需求,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咨询目的。
心理咨询中要明白,症状是来访者的拐棍,就像我前几天的一篇简书说的症状是一种保护一样,来访者所有的症状都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一点,症状是他们的皮肤、军队,是他们的防御。所以,虽然是一次性心理治疗,但是不能盲目的追求快,并不是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对于“缘木求鱼”的来访者,不能一下子把他拉下来,需要一步步的走。例如孩子上网的问题。把孩子的网瘾问题一下子快速治好很容易,但是要让孩子不上网了同时爱上学习很难。
SST是Single-Session Therapy的缩写,即一次性心理咨询。教科书(《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p452)上将1-3周内完成的咨询称为短程心理咨询,SST算是短程心理咨询的极致。老师在他的简书中有12次的内容讲述了SST的有关注意事项。
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2.不要野心太大
3.鼓励病人情感的流露
4.谨慎地积极(指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并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
5.不要过分重视诱因
在医学中,是遵循物理学的方式,去寻找病因,即:果是由因造成的。而心理和人文科学,正好相反,是从果开始进行索因,最后达到合理化。因为一个果可能对应着很多个因,解决了一个因还是经常没有办法解决果。
在因果思维中常常犯三个错误:单一归因、基本逻辑错误和因果颠倒。李青烟儿前几天的一篇日志,说到她妈妈说她感冒的原因是没有好好按时睡觉,这就是单一归因。基本逻辑错误主要是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概念的模糊。因果颠倒就更是常见了。比如说詹姆斯说过的:一个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这跟行为引起了态度的变化是一个道理,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真的是需要好好区分:孩子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还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网络成瘾造成了心理问题,还是由于有心理问题才造成了网络成瘾?事情是因为困难而做不好,还是因为做不好才觉得困难?
6.把事实性查询(提问)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心理咨询中,可以说是没有事实,只有描述出的事实。人的记忆都是基于当下的建构,来访者在讲故事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讲记忆,咨询师不能相信故事本身,而是要注意来访者怎么去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背后的欲望是什么样的。可以让来访者多次讲述同一个故事,你会发现,他讲的故事每次都有差异。
可以问来访者:别人怎么看这个事儿?跟你一样的看法吗?要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布置家庭作业主要是情绪记录和日记。给孩子就是阳光日记,主要记录闪光点、差异点和动情点。如果来访者能够完成作业,咨询效果会大大提高。
7.避免谈话走上岔道
咨询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话题是围绕目标展开的,目标管理主要是时间管理,按部就班效率最高。
8.不要过低估计病人的坚强性
来访者能够来到咨询室,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就不是太糟糕的,要相信他们的坚强性。比如说,可不可以谈论“死”这个话题,有时候可以调侃一下:想好了怎么个死法了没有?反而可以使气氛更放松一些。
9.不要过高估计病人的自我觉察
有时候来访者说,我明白了,要多次检查他是否真的明白了。最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行动,看他做不做。
10.辨认出一个焦点问题
11.探索然后试着提出解释
课本上的理论属于“说明”,我们“理解”了以后,可以用于“解释”,给求助者讲,解释的深度不可能超过理解。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坚定地去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无意识植入,让他用无意识看到你的坚定。
12.利用交谈启动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咨询过程中发现来访者的欲望即需求很重要,需求才会产生动机,动机会带来行动,行动才能达到目标,之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
马太效应是指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我们咨询过程中要关注好的,用好的带动不好的,关注来访者情绪好一点的时候可以干什么。去反复强调,高处填土。
心理咨询就是有理论指导的言谈举止,所以不要把心理咨询想象的很难,其实心理咨询类似于谈话和聊天。按照规则来就可以了。就像学开车一样,考过了交规,练习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