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好多高中同学的微信好友申请,和几个同学聊天后,刷新了我对他们的印象。
打算年后来北京工作的H问遍了所以高中同学要到了我的微信,几句寒暄后,直奔主题问我:“北京工作好干吗?”“你现在能拿多少钱呀?”“好混吗?”“给我在北京介绍个工作吧。”
几发连环炮,把我打蒙。我一脸懵逼第一反应就是“你是谁”“问的有点多吧”。
印象中我和H只有高二半学期的同学缘,一个星期的前后桌。加起来没说过几句话。他加我的时候,如果不是看见“XXX(我们的共同好友)推荐的名片”我都不知道他是我同学。
密集的隐私话题让我有点反感,想把他屏蔽了。但是我克制住了,最后选择跟他聊几句。
H为什么来北京呢?
在家乡和天津跑了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专学的牙医,专业太累不挣钱,准备换一个行业。
毕业1年多了,大半个中国走了一圈,换了至少3分工作。最后先回家乡学车,打算年后学完来北京试试。
Excuse me!
大哥,你以为北京是菜市场你来了就有合适你的坑,你以为公司是我开的吗,大手一挥你就进来了。你以为你这样的状态换个地儿就能逆袭。
“我年轻有许多机会,我有梦想我努力….”之后的对话让我觉得我是在跟一个鸡汤王中王和问题小百科聊天,并且还生生就把话题聊死了。我真心觉得再聊下去浪费我的时间,果断结束对话。
后来,和一些其他朋友聊天,我发现像H这样的人还挺多的,根据大家的吐槽我的归纳了我们遇见的两类。
自我感觉良好型。
大学毕业后,大龙选择二战考研,复习到了6月自觉没什么希望,就开始复习公务员考试。10月家里给大龙介绍了一份银行的工作,笔试过了就能进,大龙又开始复习银行考试。
年底大龙经历了两场银行考试,挂了。一场考研,结果未知但希望不大。一场公务员考试,没戏。
大龙,跟我说是时候找个工作了,让我给他参谋参谋。
我说你可以先做份简历,看看有合适的投一投。
一星期之后,又和大龙聊起来,问工作怎么样?
大龙说:“哦,他家我打电话没打通,没去.....来,你看我这个岗位怎么样?”
嗯……都行,你喜欢就好。
转移目标逃避型
圆圆,复读一年考上现在的大学,学师范的她毕业不想干老师,也不想找工作。打算问家里要一笔钱加上贷款去创业,跟我发消息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创业。
我问圆圆:“你要开店,开什么店?在哪?”
圆圆回:“不确定呀,这不跟你商量了,你主外我主内。先是饮品店,以后转饭店”
“我真的不想跟别人打工,还要找工作投简历,好麻烦”
我告诉她,创业可以呀,但不要让创业成为你不想工作的借口。先在社会积攒一点经验,再创业胜算率会大很多。
之后我们就创业时机和准备上开始了口水战。
圆圆认为开家店很简单,有钱,办个执照就行。她还说自己大学一直做微商,我问做的怎么样,圆圆说如果好我就继续做了。
我告诉圆圆,创业开店要考虑人脉、开在哪、产品的市场、现在大众流行的口味等问题。
聊到最后,圆圆说如果考虑太多店就开不起来,话题不欢而散。
朋友圈那几个一直待业的和马上毕业的,提起找工作几乎都是哀鸿遍野。
以大龙、芳芳、H为代表的找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所以一拖再拖又是一年年底。
说到底,就是眼高手低、浮躁懒散。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懒得深度思考,总是期望这些事有个人像大学老师一样面面俱到安排好,自己动动手就行。
我不敢说找工作有多容易,因为我也经历过工作不顺心、前途迷茫和思维懒惰。但是用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你最应该做的是想想怎样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价值。
如果有人告诉你,没事年轻慢慢来,机会多的是。那这个人要么是你父母,要么是看你笑话的人。一个不舍得你受苦,一个巴不得你出丑。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何况现在大学生遍地跑。
没毕业的,找点像样的实习,丰富一下自己的简历。
马上毕业的,想想自己有哪些可以写的经历,赶紧做份简历。
已经毕业的,做好简历,去几大招聘网站投简历,联系面试。
待业在家的,别吃家里大米了,狠狠心出去闯闯。
短时间换几份工作的,好好分析一下频繁换工作的原因,定定心争取下一份工作先干一年。
先迈出这一步,当你拿着第一桶金想买啥买啥,想吃啥吃啥的时候,就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