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生病,是因为没人照顾。不敢撒娇,是因为没人惯着。 不敢流泪,是因为没人安慰。 不敢倾诉,是因为没人理解——坚强独立是我唯一的选择。”
这段话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摘抄的,当时就觉得它说出了我的心声,总结了我的成长之路。不仅如此,我内心还隐隐地为自己感到自豪,觉得自己很棒,做事“不求人”,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我甚至觉得自己可以靠实力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工作以后更是以这段话为座右铭,受了委屈也不哭不闹,即使没人安慰,也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慢慢消化。有朋友问过我“你累吗?”,我的回答永远都是“累,但改不掉”。
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性格当中有多少是“改不掉”的?我是该改掉我的“逞强”还是该与自己的底限“和解”?这个问题直到我去参加完孩子在幼儿园的观摩活动后才找到了答案。
参加过这类活动的家长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小班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没多久,上课的时候爸爸妈妈们都在教室后面坐着。孩子们没看到倒也罢了,但凡是看到自己的爸爸或妈妈了,几乎都会跑过来找爸爸妈妈,甚至还有当场就哭闹着想跟爸爸妈妈回家的。老师们就忙着哄这个安抚那个的,场面总是会有一度的混乱。我因为见识过也经历过,所以也就预想到了结果。我连台词都想好了,就准备等孩子跑过来哭闹的时候耐心地给他“说教”。可是,我没想到,他的表现竟会如此出乎我的意料。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孩子们都比较专注,跟着老师做游戏,没有注意到后面的家长。过了一会儿,有一部分眼尖的孩子看到了家长,就赶紧跑了过来。这个时候我注意到我家的孩子回头了,我很确定他看到我坐在后面,因为他冲我微笑。当他看到有些同学跑过来时,我看到了他的犹豫。他也很想跑过来,但他从我严肃的表情里读懂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他收回了迈出了半步的左脚。我看到他如此懂事,就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并给了他鼓励的微笑。
没过多久,又有一部分孩子在第一批孩子的带动下跑向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我当时在想:嗯,这下他应该坚持不住了,肯定会跑过来的。我就等他跑过来了再给他讲道理吧。可是,小家伙让我失望了。他只是回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做任何动作,也没有了刚才的微笑。接着他就转过身去了。我看到他在用手抹眼角。我刚开始以为他是眼睛不舒服,直到他第三次抹眼角我才意识到,他在哭!当我看到这个场景,我的眼泪就开始抑制不住地往下掉。即使旁边的家长用怪异的眼神看着我,我也控制不了我自己。我觉得,孩子,你才刚刚三岁,其实你可以不用这么坚强的。你不用这么压抑你自己的内心,你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到爸爸妈妈跟前来撒娇来胡闹,即使妈妈可能会批评你,但那至少证明你是个孩子,你应该有孩子的天性。但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冲过去抱一抱他或者用眼神安慰安慰他。我就只能默默地坐在教室后面陪着他一起流泪。这个场景一直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每当我想起来,泪水就会溢满眼眶。即使是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没有办法解释我的不理智的行为,因为我觉得一个坚强独立的人也一定是理智而沉稳的吧?难道我坚持了二十年多的坚强与理智竟然在这一刻崩塌了吗?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觉得坚强的人那么让人心疼。直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亲眼看见自己的影子,才发觉这种坚强好孤单。全班一共32个孩子,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背对着所有人偷偷地抹眼泪。小小的背影藏着说不出的心酸。原来,过早的坚强与独立是这么的沉重,沉重到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询问,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课程结束就到了放学的时候,我接他回家,他跟没事儿人一样的蹦蹦跳跳。我看着他发红的眼睛,犹豫再三,还是问了他“你是不是哭过了?”我原本以为他会爽快地承认,结果没想到他只是朝我摇了摇头,并没有回答。我想,这就是好强的人的致命伤吧。从不服软示弱,自尊心还特别强。对自己“狠”不说,嘴还很硬。
看着他瘦小又坚强的背影,我实在是不忍心拆穿他。我想,孩子既然带着与生俱来的“铠甲”,那我就用我的爱和温暖把它转化成“软肋”吧。我相信,对于坚强独立的你来说,这不是娇惯与宠溺,而是让你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不会觉得孤单与无助,让你在全力奔跑的时候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让你在心灵受伤的时候可以有个停靠的港湾,让你在疲惫无助的时候可以重新获得自信与鼓励……还有很多未尽之言,为你保驾护航,伴你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