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来了信息,是一个学生家长。
她说:小西老师,何东今天又打我了把手机摔我的眼睛上流血了还叫我滚,你说我还活着有啥意思?
何东是她念初二的儿子,也是我的学生。因为痴迷上网抽烟喝酒打架频频换校,几经辗转又托了关系两个月前到的我们班。
记得他刚来报到的第二天放学后,她妈妈独自一人偷偷摸摸的溜进我的办公室,心神不安的对我说:小西老师,我想跟你好好聊聊我家东东,但是你别跟他说我来过了,不然他会打死我的...。
我震惊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冷漠到此地步,更震惊于一个母亲竟然在自己的亲生儿子面前畏畏缩缩委曲求全到此地步,别说长辈的威严与自信,连半点尊严也没有。
02
记得前两天看一个笑话,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拦住一辆公交车,对司机师傅说,我小娃要上车,还有座位吗?司机师父回答有。于是上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
是啊,别人眼里的老爷爷,确是妈妈眼里的小儿子,还要给他找座位。所有的妈妈不都是这样吗?从怀孕那一刻开始所有的一切就以你的肚子为中心,出生后全家人紧密团结以宝宝为中心,慢慢的,宝宝长大了,他也以为自己就是一切的中心。
于是吃饭的时候长辈还没入座他就大快朵颐,妈妈觉得没关系,孩子吃饱就好;
玩耍时他抢别人的玩具,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只要玩的开心就好;
生气时他垃圾桶踢倒,你觉得儿子那一脚够帅气,有个性;
顶嘴时给你来一句脏话,你觉得他反应灵敏好可爱,哈哈大笑。
等宝宝再长大一点,上小学了,上初中了,你突然发觉不对劲了,饭桌上对爷爷出言不逊,球场上因为抢不到球而暴揍对手,生气时直接拿手机砸到你的脸上,顶嘴时开始脱口而出让你‘滚’......你以为他还小长大了就会好的东西并没有变好,而是越来越变得不可控制。
03
记得有一次回乡下老家走亲戚,席间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他先是在所有人都喝橙汁时嚷着要喝可乐,然后要妈妈把他最爱吃的香肠摆到他面前,再把木筷子换成他家里常用的铁筷子。他的妈妈虽略显尴尬但还是一一满足了他,到最后男人们在喝二锅头,小男孩也非要来一口,被他姥爷以小孩子不能喝就为由拒绝了,小男孩突然哇哇大哭,并滚到地上喊妈妈:妈妈,我就要喝酒嘛...不给我喝酒我不起来了...妈妈’ 我至今还记得他妈妈趴在地上哄着央求他起来的那卑微的姿态。
这两位妈妈的个性与境遇又何其相似,一样的纵容,一样的卑微,一样的不知所措。
不难想象总有一天,年迈的父母无力对放纵成性的儿子有求必应时,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一旦他容易满足,易于得到的习惯模式被打破,必定用伤害的模式寻求回报。
04
是的,伤害的模式。
孩子伤害你,你能做到伤害他吗?不能,所以才有了上海机场刺母案中,被刺妈妈伤口未愈忍着伤痛为儿子请律师做无罪辩护,给儿子送衣被鞋袜。
你满头银发是他的娃,你刺了她9刀你还是她娃,你进了监狱你还是她的娃,这就是妈妈。
05
生命像条河,善恶有源头。
妈妈受到伤害难以接受,但是没有天生的‘问题孩子’,只有天生的‘问题父母’和‘问题家庭’,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应更多反思自己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1).爸爸爱妈妈,是最好的家教。 频繁吵架的父母经常怒不可遏恶语相向,必然带着人身攻击,甚至动手动脚,孩子耳濡目染易有暴力倾向,气急败坏时通常也会拿较弱的一方出气;
2).与其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如设置一些小游戏,培养孩子情商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家宝贝2岁半。从他两岁起我们就规定须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共同陪伴孩子做游戏。他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当这个时候,宝贝总是一边张开他小小的双臂,抵挡住老鹰爸爸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一边在嘴里念叨:保护妈妈,保护妈妈。
3).防止破窗效应。破窗效应认为不好的环境会激起人们犯错的欲望,比如一面墙上出现了一些图鸦,如果不及时清洗,很快整面墙都布满污言秽语不堪入目。古有孟母三迁择良邻而居,今天的智慧父母们应该善于观察孩子成长的环境,交什么样的朋友,看什么样的课外书,玩什么样的游戏,适当加以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
4)家校配合效果好 发现问题家长与学校及时沟通,引起重视,将一切不良扼杀在萌芽当中。
06
前段时间看到于欢顶身救母刺杀辱母者,不禁为他的孝道所感动。
如果你做不到顶身救母,请至少不做那个‘辱母者’。
如果你做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请至少爱自己的妈妈。
别对妈妈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