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生日那天的天气很好,好得犹如艳阳天,抬头望天,会发现天蓝的有点不真实,秋高气爽,让人自感轻松自在,原本因为孩子和老公都不在身边的寂寥也减去了不少,再看金黄的叶子,或是站在枝头迎接最后的耀眼,或是在泥土中静静地伸展、发酵。我呆在这样静谧的时空里,不想移动自己,也不想去想些什么,当时就觉得好想任性一把,也许是在内心做最后的挣扎。晚上,孩子和我玩笑:“妈妈,你可以说,哎呀,我前几天还三十多岁呢!”我说是啊,吃了蛋糕,我就跨入了中年人的行列,中间只是隔了一个晚上而已。三十多岁的年纪,已经成了我的过往。
依稀觉得自己还是年少的模样,只是因为缺乏运动身材走了样,当年进入大学之时,我们的老师也不过只是中年的模样,而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有多少不羁和狂放,在老师的眼中,又有多少年不谙世故的轻狂。只是感觉在刹那间,我们不仅已长大,而且已日渐老去,同学聚会时“上有老,下有小”的感慨,相顾时彼此眼角皱纹的唏嘘,担心自己头上忽然冒出的白发,也感慨知名人士离世的匆忙与沧桑,然后,就在这一天,我站到了中年的人群中间。“中年,听起来就像只会影响父母,而不会影响我们的东西。”还曾记得夏天和孩子们一起去买冷饮,服务员喊我阿姨时外甥女的愤慨,和姐姐面对貌似年龄相仿的服务员却被叫阿姨时的不甘,过年时堂嫂家孙子对着我叫奶奶时的惊诧与辛酸,才知道时间并未开玩笑,它只是提前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匆匆。
也曾和同事一起探讨青年与中年的分界点,探讨的结果发现社会的界定并不一致,生活中可能三十多岁就已是人到中年,可能在国家的青年范畴内45岁以下都属于青年,而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依附期的增加,青年与中年的结点似乎变得不再那么清晰明了。然后才知晓,是否是人到中年,其实看的不是外界的界定,而是自己的感受,比如我们开始关注养生,一如网络上吐槽油腻的中年大叔的指标之一就是“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就是经典象征,不是我们变得娇气,而是我们日渐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降不住凉水的刺激;也开始学会了做饭时候量少一些,再少一些,不是小抠,而是开始计较剩菜剩饭的劣迹;偶尔去医院一次,就发现自己身上的毛病又多了一些。也日渐发现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再努力地不断囤积各种物品,因为发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囤积的物品而被大量消耗,开始学着断舍离,学会感受自己的需要与欲望的不同,开始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而不是攀比,开始日渐明白对自己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所以原来觉着过于抽象和可笑的问题又重新被拾起,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该怎样去过接下来的人生?一个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命题的思考逐渐让我们浮躁的心变得淡定和透明,然后也开始去想曾经的过往中我们究竟都做了什么,哪些与现在的我们所追求的是一致的,哪些是我们成长的叛逆的尝试,也因为哪些事情,我们成为了今天的自己。原来特羡慕的睿智儒雅之人,也不过是中年的样子,比如特别感动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当年他的女儿和我同班,老师虽已头发花白,也不过四十几岁的年纪。而我现在,也已是初中生的家长,虽没有花白的头发,但也有自认逐日老去的心态。 孔老夫子说:“四十不惑”,原以为是懂得了更多的知识,拥有了更多的经验,在社会生活中、职场工作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遇到问题懂得如何去思考和权衡, 只是不知道其实当我们感到人生的收获时,也少了多少年轻的激情和冲动。
关注的微信资料中也不过经常会说一些“及时清除内心的情绪垃圾”、中国婚姻中的问题,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你属于那种?你是怎样一个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才不会逆反?人这一辈子,最该怎样活?......如此这般的都是关于自己或者家庭、孩子的,平和以及带有治愈系特点的东西,而少了许多激励、奋发的东西,所以向别人介绍李尚龙、特立独行的猫、古典等人的作品的时候,也会感慨一句“我当年怎么没有看到这么具有励志性的书呢?我现在这个年纪,书的影响力远不及你们。”有空的时候喜欢坐在沙发上晒晒太阳喝喝茶,或者洗洗衣服拖拖地,偶尔也会去追个剧,但不再是年轻时候一说追剧就可以不眠不休,直到看完结局。爱惜自己,比放纵自己来得更为彻底。
所以四十岁,撒娇耍泼的日子已经远去,却还没有道尽人间沧桑之意的年纪,开始学习着平衡工作与生活,知道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也不能因为更好的生活拼命地工作,人总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在舍得的过程中没有谁可以能淡然处之,但是明白了舍得的道理,许多选择也变觉得容易,比如买衣,如果足够看重质量,便很少去心疼自己花费的数额之大;但如果特别在意数额,往往会接受质量差一点的衣服,谁都想要质优价廉,但也知道“好货不便宜”的道理,知道商人重利,也知道他的背后有一家老小需要顾及,所以不再吵吵闹闹地讨价还价,笃定自己的心意,买或者不买,优惠能多更好,不多也可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有些人会说,我们可能活成了一口深井,波澜不惊。也有可能,我们不仅仅是一口深井,还是一口深的枯井,生活磨去了我们的棱角之时,也耗费了我们身心的动力,淡然的背后还有一抹与世无争的消极。
然而,成长至今,也愈加明白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自己都有选择的权利,外界有再多的羁绊,内心的力量也可以不断的增强。减少内耗,就是在丰盈内心。舍去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将时间、金钱和精力放回到让自己更加在意的东西上,受益的其实不仅仅是自己。我曾感慨年幼自己心理上的贫瘠和对吃的渴求,所以造成现在胃口超好的自己和肥胖臃肿的身体,同事却积极地鼓励我“想吃就吃吧,别委屈了自己。”还有个同事更是觉得我该吃两份饭,补回曾经受的屈。并不是鼓励我非要把自己吃撑,言外之意希望我善待自己,可以过度补偿,只要自己觉得内心满足,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都有能力让自己富足,自我富足不意味着要刻薄别人,从更深层的道理上,我们也日渐清醒:唯有让自己内心更富足,我们才有心力去爱别人,家庭也好,孩子也好,自己也好,都需要爱,我们不能单单把爱给了家人,却独独忘了自己。所以人至中年,会不会加了一点好的自私在里面?
日渐看清自己,也日渐接纳自己,会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会满足自己的欲望。我曾渴望自己的房间有那么一个整面墙的书柜,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日落的黄昏,一本书,一杯茶,一直是我不曾忘记的情怀。时至今日,我开始了自私的购书计划,自己想看的,喜欢的,放进自己的购物车里,在付账的一刹那,虽然也会有纠结和愧疚,也会想省下这些钱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却忍不住想纵容自己一次,做一个任性的孩子。年幼时没有撒过的泼,现在偶尔可以撒一撒;恋爱时把握不好火候不知道该怎么撒的娇,现在也想在自己的父母和爱人面前撒一撒,体会一次,被人无条件地包容和呵护的幸福,尝尝被温暖的滋味,也许某个时候,还会想起曾经贫瘠的自己,但也会为自己拥有被包容和关怀的经历,而不再伤感,因为不管再迟,拥有,已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不为别的,只为自己。
未来的日子,想更好的拥抱自己。经常看到有书中有说,人生就像一场旅程,你会在路上看到怎样的风景?曾经埋头走路的自己,真的很少抬头看看天空,或者欣赏风景,因为风景需要欣赏,就需要有欣赏的心情,而我一直想要赶快走到休息区,坐下来慢慢地欣赏风景。今年的7月,我和孩子去了杭州,以旅游者的姿态游历西湖美景,感受云卷云舒,体验暴雨晴天,才知道旅行的路上,随时抬头,天空的云都会给你惊喜;随时远望,都会看到泼墨山水一般的美丽。当时特别感慨,西湖有如此曼妙的天空美景,我生活的城市的天空可有变化?孩子说他特别喜欢校园里日落时分的瑰丽天空,那份磅礴的意境,也不是言语可以描述。我惊愕于他观察的仔细,也疑惑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疲惫与匆忙,从来没有在天地之间望天伏地?所以现在才知道,人生的路上,会有偶尔的休息之所,但是没有办法放松的心情,怎样都体会不到风景的美丽。我期待的风景,好似总是在遥远的前方,我渴望达到的梦想之地。而今才明白,有的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就是因为它就是梦想,正是因为是梦想,所以才不断地吸引我,人生最幸福的两件事:一是得不到,一是已得到。得到的之于我,是种幸福,而得不到的,或许今生一世无缘,强求,除了伤人伤己,毫无益处。所以拥抱自己,将想得的以个人之力,温暖内心如水的自己。
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总爱哭,可是哭多了,水分流失了,岂不枯萎了自己?所以,如果真如水一般,是不是该想如何丰盈这片湖水、留一方清明意境?种一株心莲,开一池灿烂。余生的路,或许孤独,而呓语,是享受孤独后的自己,诉说给自己的情意。
某一天,当我老去,有“温暖”二字在心上,在墓碑上,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