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非常重度依赖手机阅读,电子书、公众号文章、刷朋友圈、各种新闻、简书文章等等,我发现我一天至少有3小时在看手机(特别是对于职场人来说,除了工作你还有几个3小时?),这引起了我家人的不满,实际上我从手机上阅读是为了“学习”,而最后为什么我不但引起了家人的反感,实际上我在手机上确没学到多少有营养的东西呢!
直到后来我做了一些改变。
总结如下(下面会细讲):
1、不再追热点新闻和事件。
2、追有质量的作者,看高质量的朋友圈。我现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不超过6个,但它们每一篇文章我都会阅读,同时我把很多朋友圈设置为“不看他的朋友圈”(PS:我特别想关注的朋友虽然每天只发一个标点符号我也不会这么设置的,比如我老婆),当然我建议如果我的朋友觉得我的朋友圈无用,也可以设置为不看。
3、在读一篇文章时,专注去读。
4、对于好的文章要重复阅读,每次阅读的收获都大不同。
5、认真去理解作者说的话,多思考,多举一反三,最后为我所用。
6、学会留言互动。
7、为好内容付费。
昨天看到鬼脚七的一篇“给重度手机阅读依赖者的七点建议”文章,似乎和我最近做的改变不谋而和,因为我上面的一些改变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所以我决定把鬼脚七的这篇文章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一、多读些跟“热点”无关的内容
我曾经在朋友圈说过这样的话:
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按关键字屏蔽你正在使用的app或网站的信息,比如最近我就特想屏蔽“人民的名义”、“白百合”两种关键词。
最后得到很多我觉得是高质量读者的赞同。
我承认,八卦很吸引人,爆款文章有它红火的原因,但终究,它们都会像潮水一样退去,留下的只有填不满的空虚和无聊。
我以为,读书应该读经典。经典就是经历了时间淘洗的书。手机阅读也一样。
白百合出轨、林丹约嫩模、周立波吸毒,看这些,杀时间,耗精力,没有任何营养。它们的共性是——当时很火爆,但不超过200个小时,再劲爆的消息都会被人遗忘。
对待这类事情,知道就好,不值得投入精力。这很考验人的自制力,它们会勾引人的好奇心。
心就像一杯水,只追求表层不断涌现的新鲜事,就会一直流于表面,日益浮躁,沉不下来,始终浑浊,唯有远离是非,静下来,才会渐渐清澈。
摒弃了对热点内容的猎奇阅读,你才会有时间接触更有价值的内容,这是手机阅读的一个前提——学会取舍,当心,别被热点消费了。
二、如何鉴别文章好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花了十分钟去阅读一篇被标题吸引进去的文章,最后发现这篇文章没有任何营养,气的你忍不住连骂几句作者SB。
然而,你依然浪费了你的时间。
如果你已经学会了取舍,下面我来告诉你如何鉴别好坏。
首先,选择好的作者。你认为平时写文章不错的公众号,无论他出什么文章,你都可以看看,毕竟作者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例如,鬼脚七的公众号,推送的第一图文都是我亲自写的,广告放在第二图文;还有一些作者虽然第一图文也放广告,但广告写得很有水平。
其次,选择对的朋友。看看你的朋友圈,哪些人是你觉得水平比你高的,他推荐的文章,一般都不会错。不过注意,不要只选择你认同的观点,要学着虚怀若谷,不然你只能看见你想看见的世界。
第三,远离标题党。微信编辑套路多,标题党或成第一大党。平淡无奇的文章,起一个夸张的标题,读者的眼球被撩得不要不要的。
下面列举一些标题党,建议直接远离。
《孩子吃奶粉的七大禁忌,一定不能越雷池一步!当爸妈的赶紧收藏》
《太恐怖了,整个朋友圈都在疯传这个视频》
《史上最全面的微信运营教程,读完就能拿20万年薪》
《这些东西千万不能吃,央视已曝光,赶紧转发!》
一言以蔽之:一切标题党,都是耍流氓!
时刻谨记,远离标题党。虽然偶尔错过一两篇好文章,但你会远离大量烂文章!
三、善用碎片时间,安静阅读
你是不是越来越喜欢一行一段的文章?你是不是越来越倾向读有1、2、3..... 小标题的内容?你有没有发现文章稍微长一点,就看不下去了?
这不是个好现象。它说明你的头脑习惯了快节奏,无法等待。
你以为那是简洁,其实是快餐,快餐可以充饥,但没有营养,不适合成长。长期吃快餐,会导致人体质变差!
在碎片化的时代,你更需要的是安静地阅读。安静地阅读,不是指周围的环境没有声音,而是指你的专注力。
公众号的文章,一般五分钟能看完。试着练习让自己专注五分钟阅读一篇文章。相信我,这种练习会让你受益良多。培养专注力,你可以这样做:
选择一篇文章,点击打开,不要跳跃,不要快速滚动,无论外界条件如何,静下心读完。最开始五分钟,看2000字的文章,再是10分钟,看4000字的文章,慢慢适应,半小时看一万字的文章。
恭喜你,你已经能够重新收回你的心了。
四、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有重复阅读习惯的人必定是一个优秀的读者,一个积极的、有创造力的人。
阅读质量的高低,从来和数量无关。遇到好书记得要重复阅读,特别是类似《论语》《老子》《金刚经》等经典。
手机阅读也同理。好文章是有生命力的,会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而展现不同层次的魅力。
有人说我会做笔记。这是个好习惯,尽管很少有人会重新看笔记,但做笔记的过程会让你印象深刻一点。不过,看手机做笔记有点难。
如果你没有读完,你不要以为收藏保存后会读,90%的人收藏内容后不会再打开,但愿你能成为那10%。
为此你可以试着养成一个习惯,看到好文章先转发到朋友圈,朋友的点赞和留言会提醒你这篇文章的存在,每天睡前,集中一段时间,重复再读一遍今天转发的好文章。
有人担心重复阅读浪费时间,还不如读点新的。真不用担心,你以前不是一直没有重复阅读么?也没见你增长多少知识。试试重复阅读,对一些好文章,看个三五遍。
试试吧,不会让你损失什么。
五、读懂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是有限的,作者想传达的信息是无穷的,你真的读懂了吗?
读者有两类:一类是全盘接受。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毫不怀疑;另一类是时刻想着找漏洞,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得意洋洋跳出来反驳。
举个例子:鬼脚七写了一篇文章,讲“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全盘接受的读者会想:说得真好,总结的太对了,七哥满满正能量,我们要努力,还要随缘;另外一类人会说:切,写这些鸡汤有个屁用,一天到晚装逼,取关!
说实话,这两类读者,都不好,他们都走到了极端。对于作者要传递的信息,他们完全错过。
一次好的阅读体验,要敞开心扉,让所有信息进来。不批判也不认同,要去理解:生活中什么是因,什么是果?生活中如何才算努力,怎样才是随缘?作者讲的道理,我的经历中有没有实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 看上去问题很多,实际上只是几个念头,用不了几秒。
理解文字背后的信息,不仅是一次有效的阅读训练,也是吸收文章精华的过程,只有为我所用,才不能算浪费时间。
六、优雅的互动
自媒体的好处之一是读者可以和作者零距离互动。这在纸质化阅读时代是无法实现的。聪明的人可以通过互动收获良多,愚蠢的人则损人不利己。
怎么才算优雅的互动?最低的要求,不拍马屁,不骂人。
人不能活成一团情绪,在文章下留言抒发情绪是最不优雅的行为。网络给了人一个叫“匿名”的面具,很多人带上面具却暴露了内心。平时很有教养的人可以动辄破口大骂,平常很懦弱的人可以变身键盘侠。你以为没人知道,但其实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果把这些留言放出来,还有几十万粉丝知,难道不觉得丢人吗?
互动的本质是信息交换,见不到面,更是灵魂的沟通,优雅的互动是彼此提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平等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篇文章只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范围,作者期待的是读者阅读后的真实反馈,是否有帮助,是否有收获,你又有怎样的看法,等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不仅期待从留言中发现知己,更期待从中找到高人。每一条互动,都是一个缘起,缘起甚深,且行且珍惜。
七、支持你喜欢的作者
我有一位朋友,据他说他只关注了2个公众号(AAAA和BBBB),而他对这两个公众号的每篇文章都会赞赏(这两个公众号我也关注了,我每次都是看到了他的赞赏)。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AAAA公众号(超级大号啊)作者直接找到他说愿意帮他转发推广。
为好的知识付费,好的知识会越来越多,同时你也可以会得到这个产出知识体的反馈。
微信开通赞赏,让很多人对内容的价值有了概念。你吃了一顿美味要不要付钱?看了一场电影要不要付费?看中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要不要花钱?
有人说,我蹭饭、在家看盗版、穿别人给的衣服,那恭喜你,你消费的是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人品和道德。
不管信不信,这个世界始终是动态平衡的。换言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习惯了拿来主义的人,遇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会因为一点点门槛而错过,还自以为聪明。
所有人都需要认同,但不止于认同。支持你喜欢的作者既是鼓励,也是动力,是他们持续产出好内容的力量之一。互联网之所以成为新时代的生活方式,就是因为它让陌生的灵魂有了“联结”的可能。这种联结的本质叫做信任。
愿你也能做些改变,好好利用手机这个工具,而不是被手机无限侵吞你的时间。当然,我也在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