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到一句话:“曾经你无话不说的人,如今要靠他人传递信息你才知道他近况,这是个什么滋味?”心有戚戚焉。是啊,这种滋味谁都尝过吧。你肯定也曾经有朋友(不止一个)几乎掏心掏肺赤诚相待,后来或者因为时间距离环境关系有点疏远,或者因为遇到点事情发现了双方价值观的差异,慢慢形同陌路,甚至结束的不太好看。是不是?
我曾经有个好友,是真的彼此认定是朋友那种。相处的很愉快,她热诚直爽,遇事有时会找我拆解,也会给我些中肯的建议。关系一直有温度,后来忽然冷却,我觉得是自己冷落了朋友,就去约饭,结果她三推四让,只说忙。再后来,连朋友圈都再无交集。最后,有一日发私信询问近况,屏幕跳出对方不是好友的字样,错愕之余短信去询问原因,她也还是直爽地给出理由,但显然已无修补的可能。这中间,或者有误会,或者能解释,但我选择尊重她的离开。任何关系,都有要放手的时候,而且如果要靠一个人去捡,也是绝无可能的。那就这样吧。
还有些关系的冷掉,是更现实的理由。因为工作关系,我会帮到一些人获取到一些珍贵的资源,如果利用的好,他们足以踏上一条黄石板路,去往名利世界。我当年懵懂,看不清这一层,不太懂得处理工作中转化而来的交情。后来辞职,自己做工作室,才发现之前很多我认定的朋友已经默默的转过身去。是的,是当年的我幼稚,不该对人期待太多。成年人的世界,互惠互利是寻常事,无可指摘。
A是我工作中常常合作的小朋友,踏实勤恳,见面总会叫我姐姐,每次她在,我确实也安心。后来,我是觉得好久不见了,想约她出来聊聊,小朋友也是每次都答应,却定不出具体日子。约了几次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原来我又理解偏差了。人家只是觉得你是工作伙伴,是能助一臂之力的人,你的帮助不再,当然不再有后续。觉得齿冷吗?其实想清楚了,也能接受。大北京是不易居,生活压力大,大家难免更现实一些。但另一方面,我又想,这些现实的人,可能就像回旋飞镖吧,等有一日你再有价值,他们会来叙旧的。何妨不抱着游戏的心态,把这作为你向上的动力呢?
年纪往上走,对朋友的要求要学习放下,能有时间喝一杯酒吐吐槽,听几句暖心的话,就足够了。更深厚的交往,或者所谓精神的契合,不是你的期待能达到的,需要时间,需要机缘。三毛以前说,“手足般的朋友早已化入五伦,深入骨血,是上辈子就注定的造化。”所以,就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