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分享一下这本书当中精彩的一些内容1、最基础的篇章接纳孩子的感受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是所有讲座、分享的重点,也是其他任何方法的根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最长被父母提出的问题就是:“孩子生气的时候往往变得胡搅蛮缠不可理喻,这种情况也接纳他们的感受,岂不是把孩子惯坏了?孩子会不会变得变本加厉?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岂不是让孩子变得更独断专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花时间和父母一起来讨论“接纳情绪”和“接纳行为”的区别。情绪没有对错之分,情绪是应该被百分之百接纳的;而行为有对错,是要受到限制的。父母们要尽量做到“温和而坚定”:温和的接纳孩子的感受,坚定地保持自己的原则,比如“我能理解你今天有多不愿意去幼儿园,今天我也不想去上班,如果今天是星期天该有多好呀!你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了,我也可以不去上班了。好吧时钟的长针指到6的时候,我们一起穿衣服出门。”。 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是:“家里人接纳孩子的感受,可外界并不接受啊。”老师同学没有耐心来接纳他的情绪,孩子会不会出去以后变得弱不禁风受不起一点挫折。其实有家里人的接纳和理解就足够了,当孩子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受到了委屈的时候,他知道回到家里,有父母的接纳,这就足以给他力量去应对外界的压力。如果做父母的都不接纳孩子的感受,又能奢望谁去接纳他呢?
在这一部分的沟通技巧当中,有的父母会认为“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愿望”这个方法,只有针对小孩子才适合,而对于大孩子,“我真希望给你变出来”这样的话已经哄不了他们了。其实这是个小小的误区。用幻想的方式并不是想敷衍哄骗孩子还是真正的去理解他渴望某种东西的心情。我常常会和父母们做这样的讨论:“如果你有一天回到家里对丈夫说咱家房子再大一点就好了。”结果丈夫给一长串逻辑上的解释:“,现在房价这么高,东西这么贵,咱还要养孩子,哪来那么多钱买房子?”你的感受是如何?是不是觉得很扫兴?相反如果他说:“我也真希望咱们家能有大房子等我再努力努力给你买个大房子你在里面吃香的喝辣的好好享受生活!”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相信每个妻子都更愿意听到后者,因为丈夫理解了你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接纳感受的方法不分年龄,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 2最容易进入的误区----“比较”
在“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章节中,讨论最多的便是父母常见的一个误区---“比较”。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地被比较中长大的,父母拿我们和兄弟姐妹比较,老师把我们和同学比较,生活没有比较,就不足以让我们进步。再一次讲座中,因为爸爸理直气壮地说:比较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不比较怎么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的话听上去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我们将心比心,把比较运用在成人事件中的时候,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每次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会让在座的父母当场做一个表决:想一想,如果你的爱人哪里和别人的丈夫或妻子作比较,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爱人说:你看我们同事的老公或者妻子又能干又照顾家,你应该多向人家学习!听到这些话到,你会在心里感觉及对方:谢谢你为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一定好好向他请教!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同意。大家的感受都是:………嗯,可见,比较是多么容易让人受伤害,他是真正破坏关系的杀手锏。最后大家总结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只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时时看到孩子的进步。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3、最关心的话题一一让孩子自立
“鼓励孩子自立”是现在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父母们对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讨论的最多。有的父母认为:需要让孩子从小自己做选择,这样长大了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力,才不会人云亦云。而有的父母则会担心:从小给孩子太多的选择,孩子习惯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主,当有单选择后果父母不能接受时,那该怎么办?而每次经过充分讨论,大家最后总会达成共识:给孩子选择是必要的,让孩子感觉到他有参与和决定的能力。
但是,在为了孩子提供的选项中,父母要充分考虑到选择后果是否自己都难承受。一次读书会上,因为妈妈曾经抱怨:我用来给孩子选择的这个方法,不管用!上周末,我带女儿出门玩,出门的时候,我按照书上的方法,问他“今天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结果女儿选择了穿裙子,但是我看到天气还是有点凉,就劝女儿还是选裤子吧,穿裙子太冷了容易感冒。结果女儿不干还大发脾气。”这位妈妈表面上是给了孩子一个穿裙子还是穿裤子的选择,但其实他内心只接受一个选项。当女儿做出选择还用着到拒绝之后,孩子会感到妈妈缺乏诚意,心里自然不好受。所以,在为孩子提供选择前,如果有父母不能接受的后果,那就不要放到选项当中。因此我把“孩子提供选择”这个方法进一步明确为“给孩子提供你能承受后果的选择”
关于选择的学习中,另一个延伸的结论是:提供的选择范围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孩子越小给孩子的选择越有限;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在逐渐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大范围的选择权。并且,选择也是针对每一个家庭有所不同。在有的家庭中,孩子进门必须先洗手是不能更改的原则,而有的家庭可以让孩子选择进门就洗手还是先玩一会儿玩具在洗手?“每个家庭的规矩不一样,每位父母的观点也不一样,所以选项不必一致。 4、最常见的副作用----空洞的赞赏
很多情况下,在学会赞赏孩子的讨论结束后,父母们都会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夸孩子是不能只说'你真棒'!“我说为什么我们一直鼓励赞赏孩子,可是孩子却越来越往后退缩,原来空段的夸奖会干扰孩子。”……今天等许多父母都接受了“赏识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的理念,但是“如何赏识”、“如何夸”却是需方法的。空洞的赞赏会带来很多副作用。一位妈妈曾经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女儿今年四岁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在家里,她每做一件事情,我们都会给他赞赏。但是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如果哪一次没有及时表扬他,她就会一直追'我棒不棒''我是不是最好的'?有的时候在外面和其他人在一起时,如果没有人及时给他赞赏,他就会很失落,好像有了“赞赏依赖症”。这让我很担心。”
“赞赏是把双刃剑”,这是我经常提醒父母的。空洞的赞赏有很多的副作用:让孩子产生依赖、引起焦虑、产生压力、怀疑赞赏背后有父母的操控……消除这些副作用的药方就是在你真棒!后面加上细节描述,比如:你画画的颜色搭配,看上去特别有春天的感觉。你的作文里最后一句话爸爸的话让我终身受益。总结得很到位。……用这种描述性的语言来赞赏孩子的时候,他们会因感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赞美爱备受鼓舞,也会因具体的肯定而对自己要求更加明确。 [5、最容易忽略的现象----贴标签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这一点许多父母开始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贴标签。特别是给孩子填上正面的标签时。比如: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实在是个勤快的姑娘!……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再一次讲座当中因为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让父母理解了正面标签也会很害人。
这位妈妈从小就招人喜欢爱,各方面都很优秀,父母也常常为他感到自豪,逢人便夸这个孩子很要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所以他这么优秀! ,从此要强成为他身上接不掉的标签,他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他害怕失败也不敢失败,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会非常自责。心理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到了他的身体,甚至也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最后他终于意识到:其实自己不必做个要强的人,做真实的自己最好!相信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标签而活着,更希望孩子能自由地活出真实的自己。 有的父母会问:“我们不给孩子贴标签,课外见还是会给孩子贴标签,那该怎么办?毋庸置疑,父母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揭下标签。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接到数学老师投诉电话:你的儿子学习不用心考试题目总是看错。还太懒,应用题的答案只有写几个字。放下电话回到家里我找来儿子的考试卷子,发现老师说的不用心,就是容易把7和1看错。老师说的太懒,就是在剪完应用题后,应该写打:学校每班平均有30人。但儿子只写有30人。后来,我好孩子说:下次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7和1多看几眼确认一下。应用题写答案的时候,把题目的最后一句话抄全了,多看几眼,多写几个字,你的数学成绩就能提高了!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办法去改变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每次的讲座、每次的分享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来自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讨论,甚至争辩,都让大家对书里的方法,嗯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更了解了每种方法在哪种场合下运用是最恰当的。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找到了适合自己家庭、适合自己孩子、适合自己养育风格的方法。父母们从知道到做到逐步把这些方法真正的内化。
在每次的讲座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和父母们一起来讨论“职业父母”的话题。“为人父母”是一个责任相当重大的职业。往小了说,它影响到一个家庭,或者说一个家族的发展。往大了说,他甚至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而父母这项职业,既不能退休也不能辞职,还不发薪水,但是,“养育孩子”一定是阳光底下最值得投资的一个项目。《圣经》上说:儿女是上帝所赐的产业。我们每一位父母没有理由不去经营好这份产业,因为这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使命和责任。
养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与各位读者共勉:“我们不可能当完美的父母,但当好父母的方法很多!。
第1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1、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2、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3、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4、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5、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分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仅一天之内发生在我家里的对话。孩子:妈妈,我累了。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我们平时对话有可能演变成了争吵,并且我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我们的判断。 对我们最有帮助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问自己假设我就是那个感觉累了的孩子,希望让那个对我生活至关重要的成人理解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1、安静专心地倾听。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哦……嗯……原来是这样……”3、说出他们的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所有的感受都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床上有一块湿毛巾。”2、提示“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毛巾!”4、说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5、写便条(贴在毛巾架上)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谢谢--毛巾。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1、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得生锈了,我太生气了!”2、表明你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地归还!”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4、提供选择“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5、采取行动。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儿,还能在哪儿找到。6、解决问题“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1、让孩子自己作选择“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2、尊重孩子的努力“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撬开一边可能会有用。”3、不问太多问题“回来了!”4、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6、別毁掉孩子的希望“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赞赏孩子的方法,用描述代替评论(“真好”“太好了!”“真是绝了!”)1、描述你所看见的“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2、描述你的感受“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第六章、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你从了3岁就开始玩这个玩具,现在看起来还和新的一样。”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自己“莎瑞,你能用改锥把抽屉的把手弄紧吗?”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虽然打针的时候很疼,但他还是一直举着胳膊”4、以身作则“输了是不好受,但我还是要输得起。祝贺你。”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我记得你……”6、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大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