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这种自然现象自古就有。古时,雾也能激发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借雾抒情的诗句不计其数。
白居易就写过“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样美好的“雾”发展到我们生活的现如今,就变成“霾”了。
雾是空气中的水珠凝结的产物,而霾是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凝结而成的污染物。不知古代墨客,见到这种霾会作出怎样的诗句···
我每天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开窗户眺望远处的天空,目测今天的空气质量。
基本每天如此,所以我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有着自己的判断。我自定义为无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今天我判定为中度霾。
霾的危害我想大多数人已多少知道些,但是认知程度确不一样。每每看到大霾锁都时,还有很多大爷大妈在公园里晨练,真是想冲上去,劝他们回家歇歇吧。
可能你不信,我对霾的灵敏认知程度要高于好些人。为什么呢?
因为,我住在楼房的14层,站在这样的高度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和眺望。而看气象的格局就是要范围大、高和远,才能看出空气质量变化端倪和全貌。
总令我须臾的是,远看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霾中,可是走在街上,近在咫尺的你、我、他确浑然不知,还以为生活在郎朗乾坤下呢···
城市中住在低处的人们,要经常登高看看。站在一定高度,你就会看到和地面不一样的大气现象,转换一下视野,就会给你生活带来另外的参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