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喝一杯咖啡,陪我品一本书。
大家好,这里是樱子的咖啡馆,我是樱子。
本周分享的书籍是关于思维导图、可视化方面的书籍《别说你懂思维导图》,作者是赵国庆。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四个部分:理论篇、操作篇、应用篇和观点篇。理论篇重点阐述思维导图背后的原理,即思维导图“为什么有用”;操作篇重点说明了思维导图制作中的规则规范,即思维导图“如何做”;应用篇介绍了思维导图在自我分析、教育、学习、工作中的典型应用,以及应用背后的理论支持,即“应用场景”的问题;观点篇围绕思维导图的一系列争论展开讨论,并在知识可视化和思维训练的语境中论述思维导图,还原思维导图一个真实的定位,也为思维导图的深入应用寻找新的方向。
我使用思维导图已经三四年了,但没有看过任何关于思维导图的书籍,基本上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凭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来画图,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挺有用的。这本书其实也买了很久,但是一直看不下去,因为以前还不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来阅读,而且当看到了绘制思维导图的多种规则规范的时候,反而觉得不适应、束缚了自己的思路。前几天朋友看到我使用洋葱的九宫格整理书的内容,想请我帮忙整理了几篇公众号推文的内容,但是我选择了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这个选择让我开始思考思维导图的和背后思想核心,于是重新开始读这本书。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问题的角度为大家进行分享:
1 思维导图是什么?思维导图背后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 还有其他可视化工具吗?思维导图和其他可视化工具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 思维导图可以怎么应用?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1 思维导图是什么呢?
思维导图,是发明者东尼·博赞在研究天才式人物的思考方式和笔记时,集结研究成果,逐渐形成的。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他针对线性笔记的不足、而发明的非线性笔记工具,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使用颜色形状等的5个基本特征。
本书的作者认为,博赞主要强调的是发明思维导图的目的和图的具体形式,并没有从其实质性功能和实体所承载的抽象意义方面进行阐述。
因此,作者给出了思维导图的新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其中,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是目标,思维可视化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非线性思考则是思维导图所承载的思维的本质特征。
(思维导图的4个核心词:思维激发、思维整理、可视化、非线性。)
这里说明一下非线性和可视化。非线性是相对与线性而言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常常有写了一堆知识点和笔记,但是仍然记不住、用不上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按书本的叙述一直做的笔记大多是线性的;这时候如果用思维导图发散式地进行整理,就能清晰地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就是说,思维导图是将我们脑中的发散的非线性的思考画出来,来理清他们的关系,从而整理和激发思维的。而可视化的重点,就是将这些关键词、知识点、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可视化。
这就和思维导图有效性的原理之一,意义学习理论,有关。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理论,是相对与机械学习而言的。在机械学习中,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是相互隔离的,不成体系的;而在意义学习中,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学习更关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2 还有其他可视化工具吗?思维导图和其他可视化工具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概念图
第一个要介绍的工具是被称为思维导图“孪生兄弟”的概念图。概念图由诺瓦克博士发明,顶端有一个焦点问题,“概念——连接词——概念”的三元组构成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命题,不断通过概念与概念的连接,多个命题共同构成了认知结构。
比较概念图与思维导图两者的不同之处,如:概念图偏向直接表征知识,需要用连接词清晰地表示关系;思维导图偏向激发和整理思考,关系隐含,只需要通过连线表示关系存在。因此思维导图更擅长表达描述、层次、并列、分类、顺序、联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概念图更擅长表达描述、关联(包括联系、因果)、分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当然两者也有非常多相同之处:他们的本质特征都是可视化、非线性的,都能促进学习者将已有的知识与学习内容相连接,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
(2)知识地图、认知地图、思维地图
知识地图表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包括层次结构和其他结构。
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因果图,将想法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链接,连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
思维地图包括8种图,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我们可以用圆圈图做头脑风暴时获取整体感;用气泡图描述事物;用双气泡图进行比较和对比;用树形图来分类;用括号图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用流程图对信息进行排序;用复流程图分析因果关系;用桥形图表示类比关系。
这三类图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则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看做是更综合性的可视化工具,因此我们使用时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
3 思维导图可以怎么应用?可以应用在那些方向?
在本书的应用篇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应用的几个方向,比如: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管理,进行个人时间管理,促进意义学习,辅助教学,辅助团队、工作的管理,助力学习型组织,等等。
但是,思维导图和其他可视化工具都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提供思维模式本身。就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思维导图的核心不在于“图”,而在于“思维”,更确切地说,思维导图是用“图”导“思维”。所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使用时不断进行思维训练,更好地对大脑中的知识和想法进行整理和优化,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核心不在于“图”,而在于“思维”,更确切地说,思维导图是用“图”导“思维”。
思维训练有三大阶段: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工具进行辅助练习:①应用可视化认知工具呈现思维过程和结果,让隐性思维显性化;②用思维工具引导、矫正思维进行,帮助思考着应用高效方法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让显性思维工具化;③大量练习,分析组织知识时可以无意识地选择和使用某种思维工具,固化成思维模式,则达到高效思维自动化。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学习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这本书:
1、思维导图是由东尼·博赞发明的笔记工具,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可视化的重点,是关系的可视化。
2、常用的可视化工具,有思维导图、概念图、知识地图、认知地图、思维地图等等。被称为“孪生兄弟”的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最常用和综合性的可视化工具。
3、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和领域,但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提供思维模式本身。思维导图的核心不在于“图”,而在于“思维”,更确切地说,思维导图是用“图”导“思维”。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日常各个场景,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分享就是最好的学习。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你的到来,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