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社溪镇黄塘村,是赣南老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这里,保留着浓浓的客家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沿袭着上百年的舞龙灯的习俗。响亮的爆竹,喧嚣的锣鼓,长长的唢呐,火红的龙灯,开心的笑声,虔诚的乡民。人人乐在其中,个个喜气洋洋,整个小山村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新年喜庆气氛。
大年初一,是舞龙灯的第一天。下午4~5点,龙灯首先要到附近的社官老爷庙祭拜,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然后就到村里各宗祠进行祭祖仪式。
龙灯行进在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当经过自家门口时,一家老小都会出来迎接恭送,点起香烛、燃放鞭炮、抱手作揖,希望龙灯带来一年的好兆头。
去到各家宗祠,待龙灯安放妥当。祠堂所属村民就会提着丰盛的祭品前来祭拜。如果当年家庭添丁或建房做正厅的,还要献上红布,以示感谢和感恩之情。而舞龙灯的队伍,则会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请上座吃茶喝酒品尝美食。
走在舞龙队伍前面有三人。一人提着灯笼,上面写上所属祠堂。比如“黄塘曾屋”。另一人则提着篮子,里面装满了彩色的龙须和香蜡爆竹。因为龙须代表好运!一路上龙灯所经之处,村民都会撕下几条龙须,小心翼翼的缠好,放在自己口袋,或给到小朋友手中。祈求新的一年好运相随。而每到一处祠堂,龙灯队伍就会为龙头添加龙须,以备更多村民所需。
据黄塘曾氏宗祠理事长曾庆洪介绍,黄塘舞龙灯历史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早年村里有个历史悠久的龙头。可惜文革时期被付之一炬。现在的龙头是八十年代后制作的。而龙灯里的蜡烛也已经与时俱进,用上了电频灯。这样既保证了观赏效果,也更加环保和安全了。
舞龙灯的成员约有20余人,包括舞龙、奏乐、祭祀、引导等成员,都是本村曾氏族人。年纪最大的两人已有60多岁,负责敲锣和吹唢呐。龙头约有40多斤重,舞龙头的头人除了需要力气大,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舞灯技巧。龙灯要舞出“花”达到观赏效果,需要整个舞龙团队协调配合。让人欣慰的是队伍中除了青壮年,还有几个小青年。其中3个是年仅12岁的学生,他们负责龙灯中间部分,也算是对传统有很好的传承了。
从初一开始的每天晚上,龙灯都会在本村或附近的村庄串门,在喧天的锣鼓声和震耳的爆竹声中舞出各种花样。夜幕降临,星光闪烁,月色朦胧,小山村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老人们站在门口,妇女们或牵着或抱着或背着小孩,年轻的后生手中拿着鞭炮,随时点燃甩出噼噼啪啪声。而那条耀眼的龙灯,就在大家的注目下开始活灵活现,你看它腾挪跳跃、摇头摆尾、自由穿插、上下来去、前后挪移,配合着爆竹声、烟花声,唢呐声、锣鼓声、呐喊声、尖叫声、大笑声。
火红的龙灯舞出红火的日子,更舞出了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