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校门进。
北大看点(推荐): 华表、博雅塔、未名湖、石舫、图书馆、百年讲堂、翻尾石鱼、蔡元培先生像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2023年是北京大学诞生的第125个年头。
北京大学的前身叫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也就是清王朝戊戌变法那一年,是光绪皇帝下诏书建立的,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过去是皇家园林,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招收了9名女学生,直接打破了当时男女授受不亲、根本不能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禁制,紧接着一系列全新的重大的改革,奠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品格。作为北大的领头人,他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因此他也被称为永远的北大校长。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他们都曾经在北京大学任职或者任教。
近水楼台先得文物,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大的圆明园文物有:华表、石麒麟、龙云丹陛台阶石、翻尾石鱼、乾隆诗碑、夹镜鸣琴石屏风、方外观五孔西式平桥、山高水长诗碑、梅石碑、海晏堂导水台、莳花记事碑、海岳开襟石碑、断桥残雪石牌坊、柳浪闻莺石牌坊、太湖石,还有石舫、花神庙、临湖轩(临风待月楼)、钟亭及原颐和园检阅北洋水师大钟、明代石五供、翼然亭(校景亭)及方池、杭爱碑、日晷等。
北大的皇家园林有: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治贝子园等著名皇家园林。
北大的“一塔湖图”: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
博雅塔
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博雅塔是1924年燕京大学的水塔,为了向全校供水而建,塔总高13层,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亮灯,宝塔耸立雄伟壮观,就像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
未名湖
北大校园里最大的人工湖,它的名字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取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未名湖一带是清朝乾隆年间和珅的私人花园——淑春园的一部分,和珅被抄家之后,这地儿就被皇上给没收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因为离得近,园子里很多的建筑被破坏的荡然无存,只留下现在一些孤零零的基座了。
北大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我国最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
毛主席曾在北大图书馆当过图书馆的助理员,他老人家对北大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就是他写的。
北大的新图书馆是1998年5月4号,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李嘉诚先生捐建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由总馆、医学馆、38个分馆、储存馆组成,到2017年底,总、分馆纸质藏书近800万册,近年来还大量引进和自建了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国内外数字资源。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西校门
西校门前面的这对石狮,为燕大 1924 年花 700 银圆从民间购得。
700银元在当时相当一个五口之家五个月的生活费。在北大档案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当时购买这对石狮的契书。
北京大学现校园所在之地,被称为“燕园”。顾名思义,这里其实原本是燕京大学的校园。1952年,燕京大学被行政撤销,北京大学迁至燕京大学旧址。
校友桥
北京大学校友桥是燕京大学校友们在1926年捐资修建的,据说校友桥也是一块一块运自圆明园,然后铺以水泥重建而成的。
华表
北大的一对华表竟不是一对?!
圆明园有4座华表,燕京大学当初条件不太好,校长司徒雷登趁机拖走了圆明园安佑宫前面的三座华表,当燕大想把第四座华表也弄回来的时候,被阻拦了,想花钱买也没好使,而这第四座华表被运到了天安门前道(中华街)南。
后来,1931年夏,北平图书馆文津街新馆(今国家图书馆文津分馆)落成,将当时天安门前的那座华表连同燕京大学多余的一根华表,凑成了“一对”,运到北平图书馆主楼前。有意思的是,因为阴差阳错,今北京大学和国家图书馆文津分馆前的四座华表被错配成不同的两对。通过各种观察认为,北大南侧的华表和国图文津馆西侧是原配的一对,北大北侧的华表和国图文津馆东侧又是一对。
贝公楼
贝公楼现名“办公楼”,是北大校长办公的地方。
日晷
汉白玉制成。燕园中这座日晷为赤道式日晷,是多种日晷形式的一种。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于1993 年正式开馆,是全国高校中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
多为中国考古学各时期的典型标本,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九个部分。
校景亭
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高宗登此亭赏景并赋《翼然亭》一首。1860年鸣鹤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翼然亭奇迹般幸存下来。
亭内绘制校园风景十二幅:一体、校景亭、博雅塔、荷花池、钟亭、校友桥、湖心岛亭、办公楼、物理学院大楼、俄文楼、南北阁、西校门。
德才均备斋
是一个有七个宅院组成的仿明清式古典建筑群落,由西向东依次设计为“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体斋”“健斋”“全斋”。
过去:
德才均备四斋(人称“红四楼”)原为燕京大学的男生宿舍。“体斋”和“健斋”最初作为燕京大学年轻单身教职工的宿舍使用。“体斋”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两层八角亭式建筑,“健斋”高大雄浑,两斋一回廊和台阶相连。“全斋”建成于1952年,作为当时男教师宿舍。
现在:
“德斋”(红一楼)及其东北侧红五楼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实验室及教室;“才斋”(红二楼)是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和儒学研究院;“均斋”(红三楼)与其东北侧红六楼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办公场所;“备斋”(红四楼)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体斋”与“健斋”均为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对外会议室及办公室;“全斋”(北京国际数学中心建筑群)。
镜春园
镜春园曾是春熙园的一部分,原为皇家园林,是北大“九大园林”之一。
镜春园与鸣鹤园本是同一座园林,乾隆年间为傅恒之子福长安的赐园。 [1-2]
1860年时同鸣鹤园一起被毁,后被徐世昌购得,直至建国后北大迁入燕园,镜春园并入校园。
朗润园
北大“九大园林”之一。
九大园林:勺园、畅春园、蔚秀园、承泽园、农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淑春园。
乾隆石屏风
共四扇,每一扇自成一景,又连为一体,是乾隆御笔题写的两副对联。
湖心岛
是清代和珅建造淑春园的一部分。
和珅的二十大罪因此有一条:“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
和珅在自家私园中效仿圆明园的布置,这竟成了他僭越之罪的“罪证”。
石舫
湖心岛上最著名的石舫,跟颐和园的那个很像,可惜也是1860年的时候被英法联军把船舱给毁掉了,在湖的南岸还有重修慈济寺的碑亭,表明这里曾经是皇家园林的身份。
这处石舫也成了和珅的一处“罪证”。
翻尾石鱼
原是圆明园属园长春园中西洋楼的石刻构件。
乾隆诗碑
共有两首诗:正面的是《种松诗》,背面的是《土墙诗》。作于乾隆五十二年,记乾隆十三、十四年之事。
蔡元培像
蔡元培,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祖籍浙江诸暨(zhū jì),清光绪进士。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评价。
李大钊像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共产党”这个名称正是来自李大钊的坚持。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4月28日,李大钊第一个走上了绞架,年仅38岁。
南北阁
南北阁又称姐妹阁。
北阁为纪念燕大女部首任女部主任麦美德女士(Mrs.Miner)被命名为“麦风阁”。南阁当时作为女部的办公楼使用,被命名为“甘德阁”。
北边的麦风阁为音乐教室和男女学生活动室,现在这里是北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南阁是麦美德博士的办公楼,现是北大国际合作部。
相传司徒雷登思念远在大洋彼岸的两个女儿,特意在燕园里修建了这两座完全一样的阁楼,以寄相思之意。还有人说,司徒雷登的两个女儿还曾分别居住在两个阁楼中,方圆十几米以内是不轻易让男士入内的。据说这也是姐妹阁的命名原因之一。
静园
是由一至六院6座庭院建筑和中间的静园草坪组成。
静园草坪是燕园内最大的一块草坪,北大百年校庆时的文艺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草坪两侧的建筑称为“六院”,是六处三合院落。这六座精巧玲珑的庭院中的一院、二院、四院和五院原为燕京大学女生宿舍,“六院”后为一些院系研究所的办公所在地。
北大最大的草坪起初是在图书馆东边,图书馆要扩建,把草坪占用了,学生抗议,校方只好派人把静园的果树砍掉,改造为草坪。
燕南园
有燕园“园中之园”的誉称。
燕南园是燕京大学时期修建的教职工住宅区。
按照当时所有中外教师住宅的编号顺序,燕南园的住宅被定为51号到66号(后加建了50号),这一编号从燕大到北大,一直没有变更。
冰心等名人曾住在这里,冰心曾表示很喜欢这里。
百年讲堂
这是一个连各国首脑政要都期待的讲台,很多的文化名人明星学者,更是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演讲为荣。
学生可以在这里看展览、看莎士比亚的话剧、听世界顶尖的音乐会、看完电影还有电影赏析讲座。
北大中文系
著名作家刘震云、曹文轩、傅斯年都是在这毕业的。
其实北大的理科也是顶尖的,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其中有12位功勋人物都是来自于北京大学。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成功提取青蒿(hāo)素每年拯救世界数百万人性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都是从北大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