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贤者云:“开卷有益”。
但开卷是否真的有益,又该如何做到开卷有益,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那些有着自己思想体系,有着极其强烈创造欲望的的人几乎都会对书籍怀有本能的警惕。
叔本华认为读书太滥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确实是这样,当你为某哲学体系折服而随声应和的时候,你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创造能力。
再者,现在市场上各类书籍繁多,选择哪一类,选择哪一本,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书籍,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市面上文学作品那么多,就算我们一星期读一本,甚至是一天读一本都不可能读完,这真是有点令人绝望。
鉴于人性之弱点,我们可以经常读一些杂志或是武侠之类来休闲娱乐,但绝对不能够把那些经典之作束之高阁。
因为一本好书对你的影响之大绝对不是你可以想象的,所以那些大咖推荐的作品可以考虑把它添加到你的书架上。
所以,首先你应该选择一本至少还不错的书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伟人交谈,但如果只是听别人说话,自己没有半点想法,插不上半句话,岂不甚是无味。就像是在海上航行,你不能只是趴在别人的船上飘荡,毫无目的地,而是要抛自己的锚,划自己的船,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用自己的心、眼、手去感受这个世界。
如果你仅仅是依赖别人,当有一天别人的小船破碎的时候,恐怕你连一块木板都抓不住。
比如我早年间深受张爱玲的影响,已经达到一种疯狂成魔的境界,甚至常念:“爱玲说好的,我都说好”,然后跟其脚步,读“海上花”叹“红楼”,
我赞同她的每一个观点,变得寡言怪异,自以为对很多事情看的很明白,永远一副生人勿近的面孔。
而后某一天,恍然惊醒,我本应存在于自己的宇宙之中,却深陷于爱玲所构建的那个世界,于是无端失了自己。
所以说要带着自己的灵性去读书,要是没有了悟性和灵性,书读的多了或是少了,都不好。
那么最好的读书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看来读书就是要为自己服务,你要以一颗活跃的灵魂去读,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书中的故事,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像一个智者一样思考。
鲁迅先生有言:“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说的就是如此。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宇宙相对应,读至精彩之处,拍案叫绝,不忍再放下手中之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一本书读完,书中内容已所忘无几,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忘记。
但又何须纠结记得或不记得的问题呢,读书就像是你拿一个脏兮兮的篮子去打水,当然你会面临一场空的结果,但篮子却会在水一次又一次的冲洗下变得干净,如果水也是脏的那就另当别论喽。
就像“腹有诗书气自华”绝对不是让你去记那些死气沉沉的冷知识,而是要让书一遍一遍地冲洗我们思想中的杂质,或许这就是那不可言说的气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