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情绪起伏不定,心情难以言说,痛苦、失望、无助诸多消极情绪涌上心头,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可以倾诉之人,觉得自己做人真是失败至极。好在还能读书,还有笔,还能写下来,情绪还可以在纸上宣泄。
吸引力法则真是神奇。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很正常,但这几日竟然看到了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文章,可能是自己的求生欲望很强,它们是被我吸引而来的吧,让我不断地释怀,然后修补、重建自己岌岌可危的内心。
“宁要痛苦,不要麻木”,看到这句话时,一下子被击中,霎时产生了共情。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心,而不是隐忍、委屈直至于麻木。痛苦是一时的,而束缚心灵,麻木可能伴随一生,所以,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式我们难得的自由。
道理都懂,但是很多人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我也是,我觉得自己懂很多,知道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只是劝别人时很简单,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无法像说得那般容易。这就是知与行之间的鸿沟所在,心有不安、心有不甘,难舍难弃,难以从头再来。自己对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也算是有了切身体会。
还是希望有个肩膀借自己靠一靠,还是希望有人给自己一个拥抱,还是希望能有一点安慰,而不是独自一人泪流满面。没想过让人分担自己的痛苦与悲伤,只想有人能看到自己的脆弱,让自己还能感受到一点点这个世界的善意与温暖。这是我的期待,本不该有的期待。人类的悲苦并不相通,不是自己内心的照顾者,就没有义务来应对我的情绪,这是我自己的责任。
我的悲喜,和别人毫无关系。不依赖、少期待。就如杨绛所说: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人性逐利的规则。做好自己,亲疏随缘。”
又回到起点,还是内心那个孤独的小孩,那个长不大的自己,想求关注,想要爱抚,没有别人,只能自己拥抱自己,兜兜转转,回过头来还是一个人,只能自己好好地爱自己。“永远不要舍弃灵魂中那个心高气傲的英雄”。
周国平说:
一个人要有一个好的友谊或者爱情,前提是他要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对人生有一种怨恨的,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去爱别人的。
其实在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等书籍时就已然明了,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生活要教给我的功课;我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人生送给我的精美礼物。没有谁会随随便便遇到,没有什么事会无缘无故发生。我需要去学习,不管是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要耐心细心地去对待。
我要看见和觉察自己的内心,臣服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于衍生的情绪,包容、接纳当下,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对于自己而言,我的“好”很多是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以后所展示出来的面目,在亲密关系中的这种“好”,加剧了别人的自我中心倾向,反过来伤害了我自己。这种关系的失衡,如果不进行调整,无法促进圆满,只能造就悲剧。我不想去寻找百忧解。
所以,我不再在关系中做好人。矛盾也罢、冲突也好,都摆到了明处。我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当然也带着攻击性。我坦诚地去整合自己的好与坏、自身的光明与黑暗。我就是一个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人,不想再掩饰自己。至于别人如何评论无关紧要,我只在意我在意的那个人如何对我评价。
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我不能把选择权拱手让给别人。我不给自己设限,我值得被爱,我值得一切的美好,我为自己而努力。
成长靠疼痛来实现是无奈之举,如果能选择,我要吃糖块而不是喝黄连。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