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
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 也在这儿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 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 在这里失去
北京 北京
——汪峰《北京 北京》
这是汪峰以北京命名的歌曲,沙哑和粗犷的声音里,夹杂着深沉与沧桑。
曾是大街小巷非常流行的歌里,蕴含着北漂一族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同时,也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彷徨。但更多的,是对首都心脏深深的情怀。
看到过一个数据,北京的外来人口的比例,占到常住人口的四成。这四成当中,不乏有外来务工人员(通常称为“农民工”)、合伙创业者、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追求音乐或艺术梦想的年轻人等等。
农民工们,他们或许出身贫寒,家境拮据,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背负起顶梁柱的重担,割舍与家人相隔千里的牵挂,在陌生的城市立足。有的在建筑工地搬砖提泥绑钢筋,有的在流水线马不停蹄的作业,有的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回到住处,已是漆黑一片,天空时有繁星点点,带来些许光明。他们不常被人关注,被称为体力劳动者甚至苦工。但正是他们用勤劳朴实的双手,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步伐,是辛勤劳动者中最可敬的人。
创业者,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和劳动者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不用朝九晚五的坐班。几个朋友合伙选择适合的项目,自主规划与管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路上,收获了成长与经验,更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而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选择北京这个几多欢喜几多愁的城市,更大的是勇气和信心。没有过多阅历,没有熟悉的人际关系,甚至刚到北京没有地方住,在肯德基麦当劳临时过夜。但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对未来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怕被排挤,被歧视,也不觉得低人一等。他们活出自己的精彩,努力,不被这个城市所抛弃。
在我去到过的地方中,留下过许许多多的记忆和片段。而时过境迁又历历在目的,一个是金陵,另一个是京城。
金陵这座城市,见证着我曾经说走就走的旅程。而京城,承载了儿时的点滴片段。
十六年前的夏天,我头一回也是至今唯一的京城之行。那时的交通方式,通讯手段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中途停了大大小小数多站,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了当时有名的北京西站。
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此时的我,还是个小学生,与父母打车前往西城区有个叫车公庄的住处。父母与出租车司机的交谈中,我感受到北京腔调的特点。那时候,母亲是一家子弟学校的老师,之所以来北京,是学校组织她们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父亲请的公休假,我又赶上暑假,整巧来北京旅旅游。
在北京度过的十天时间里,母亲参加她们的培训,我与父亲到北京的多个景点游览,至今仍记忆犹新。
有时,翻翻那时在北京,用傻瓜相机装胶卷冲洗出来的照片,勾起儿时过眼云烟般的瞬间。转眼,十六年过去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无缘与这座城市重逢。想必京城比往昔更加的耀眼辉煌。想象之中,春风吹红的玉渊潭公园的樱花树,夏荷开遍颐和园昆明湖的碧波中,秋风染红了香山的片片枫叶,冬雪让古老沧桑的圆明园银装素裹。京城的街角巷弄,历史遗迹,现代文明和京腔京调,都是一段说不完的故事,值得我细细品味。这座有着历史韵味的城市,是我难以忘却的记忆。
若是机缘巧合,我想,我会有缘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