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先恭诵第13章——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如果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那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的呢?如果不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那么礼乐典章又有什么用呢?”
何有,朱熹《四书集注》中解释为“何难之有”,也就是“不难”的意思。孔子此言将礼让对于治国的作用放到了极高的位置,可以说以礼让治国就是孔子心中理想的治国之道,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礼让。前面《八佾》篇对礼有很多的阐述,礼,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典章制度,其作用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所谓“礼之用,和为贵”。我们都希望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这样会带给我们安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私欲,在与人相处时,或有意或无意会扩大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任自己的私欲膨胀,必然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和抢夺,这就是丛林世界的禽兽。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有理性,懂得克制自己的私欲,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协作共赢。内在克制自己的私欲,外显出来就是谦让,就是不争。仁德是礼的内涵,礼是仁德的外在呈现,所以让是礼的作用,是仁的体现。有人认为“让”就是时时处处退让,畏畏缩缩,这并不是真正的让。
礼让,是依礼相让,依礼谦让,如果不依礼,让就失去了意义,不但不能促进人们之间的和睦协作,反而可能妨碍和睦协作。
如《吕氏春秋》中记录的一则故事,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这个故事的内涵却值得思考。当时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就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子贡在国外赎回了鲁国人,但是他觉得自己赎人不是为了回报,所以他选择谦让,拒绝领取国家奖励。孔子知道此事后,很不高兴,他说,“子贡做错了,从此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隶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子贡谦让,却不合乎于礼,所以错了,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利于社会协作。
孔子认为依礼相让可以使国家治理更容易。在《论语·宪问》篇中,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在上位的人如果喜好礼,那么在下位的百姓就容易治理了。这和我们很多人的直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总以为要想治理容易,就要让下面的人怕自己,要让他们知道不服从我们将会受到的惩罚。有的管理者就说,“我一发火,下面就老实了”,在他看来,以权势、以暴力惩处,治理才会容易。但这样的结果就如前面《为政》篇中孔子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下面的人虽然表面上服从,内心其实是排斥和抗拒的,口服心不服。
秦国商鞅变法,实行的其实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虽然短期兴起,乃至一统天下,但统一仅仅14年,就被灭国了,乃至秦始皇的子孙都被屠杀殆尽。只在历史上留下了“暴秦”的恶名。如果秦国国君一早就知道这样的结局,恐怕他也不会这样为国了。
威权霸道都不可以,为什么礼让就可以使治理容易呢?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在教诲樊迟时曾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如果喜好礼,那么在下位的百姓就没有不恭敬的。《孝经》上讲,“礼者,敬而已矣”,领导者好礼,依礼对待百姓,以身作则,自然上行下效,百姓也依礼相待,恭敬和睦,正如前面《八佾》篇中孔子所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更是进一步说明,“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果领导者把下属当作手足一样爱戴,下属一定会把领导者当心腹一样地爱护、拥戴。如果领导者视下属就好像犬马一样,只把他当工具用,那下属也会把他就当一般的普通人一样,沒什么交情。如果领导者不把下属当人看,甚至忽视其生命的尊严,那下属就会把他当仇人一样看。如果下属百姓都能衷心爱戴拥护领导者,尽心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自然治理就不难了。
礼让治国的“让”还有让贤让能的含义,正如前面孔子对鲁哀公所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德才兼备的人处于领导的位置,自然下面的人心悦诚服,那么治理起来又有什么困难的呢?尧舜是孔子所推崇的圣王,他们治理天下时,都能以身作则、选贤任能,特别是能够不以天下为私利,通过认真寻访、观察和考验,找到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将天下大位分别禅让给舜和禹,这种以天下让更是礼让为国的典范。在现今时代,治理一个企业,管理一个组织,同样需要礼让的精神。现代管理学大师库泽斯和波斯纳在他们所著的管理学经典《领导力的挑战》(Kouzes and Posner《The Leadership Challenge》)一书中,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领导力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领导者诚实正直的品德,卓越领导者的五种习惯行为中第一位的就是“以身作则”。在许多成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不难看到领导者个人具有的优良品德,对企业管理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比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拯救日本航空中所展现的德行。2010年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因为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宣布破产,日本政府请年近八十、早已退休的稻盛和夫出山,担任日航的董事长,挽救濒临崩溃的公司。稻盛先生到任仅仅一年多,就让日航扭亏为盈,成为全球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这神奇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稻盛先生在自己的总结中,说了五点原因,其中一条特别提到他是如何带领员工形成共同经营信念的,他说,“我深入到第一线现场,与乘客、与机长、与客舱服务员、与行李搬运员,与其他的地勤人员交流,一起商议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一起研究如何改善客舱餐,制定了40个项目的服务内容,让员工和我一起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拥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做到‘物心两面’一致,日本航空公司新的企业理念也因此形成。让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选拔优秀的员工担任管理干部,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人才,也是我们十分重视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打破陈旧的官僚体制,让每一位员工树立起经营者的意识,建立起一种创新的公司规则,人人成为公司的主人。”他最后总结说,“日本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重新上市,是因为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公司风气改变了,员工的意识改变了,员工发自内心地与公司同心同德同努力。所以,我要感谢我们的员工,是他们辛勤的努力,才拯救了自己的公司。这才是日本航空公司获得重生的最大秘密。 ”员工的意识为什么改变了?主要就是因为稻盛先生没有私心,不要一分钱工资,以完全的利他心工作;稻盛先生对所有员工依礼相待,不仅对管理团队悉心帮助,更深入到一线员工中,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尊重员工的意见,激发了员工的价值感,公司由此实现了经营的大逆转。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一个三口之家的相处,如果能以礼让为人们的相处之道,国家的繁荣、家庭的和睦又有什么困难呢?孔老夫子二千多年前给出的治理方法,值得今天的我们深入反思、实践。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什么是真正的礼让?在今天的组织(企业、单位、家庭等)中,我们如何实践礼让?
1、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在教诲樊迟时曾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上位的人如果喜好礼,那么在下位的百姓就没有不恭敬的。《孝经》上讲,“礼者,敬而已矣”,领导者好礼,依礼对待百姓,以身作则,自然上行下效,百姓也依礼相待,恭敬和睦,正如前面《八佾》篇中孔子所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更是进一步说明,“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果领导者把下属当作手足一样爱戴,下属一定会把领导者当心腹一样地爱护、拥戴。如果领导者视下属就好像犬马一样,只把他当工具用,那下属也会把他就当一般的普通人一样,沒什么交情。如果领导者不把下属当人看,甚至忽视其生命的尊严,那下属就会把他当仇人一样看。如果下属百姓都能衷心爱戴拥护领导者,尽心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自然治理就不难了。
2、礼让治国的“让”还有让贤让能的含义,正如前面孔子对鲁哀公所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德才兼备的人处于领导的位置,自然下面的人心悦诚服,那么治理起来又有什么困难的呢?尧舜是孔子所推崇的圣王,他们治理天下时,都能以身作则、选贤任能,特别是能够不以天下为私利,通过认真寻访、观察和考验,找到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将天下大位分别禅让给舜和禹,这种以天下让更是礼让为国的典范。在现今时代,治理一个企业,管理一个组织,同样需要礼让的精神。现代管理学大师库泽斯和波斯纳在他们所著的管理学经典《领导力的挑战》(Kouzes and Posner《The Leadership Challenge》)一书中,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领导力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领导者诚实正直的品德,卓越领导者的五种习惯行为中第一位的就是“以身作则”。在许多成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不难看到领导者个人具有的优良品德,对企业管理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比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拯救日本航空中所展现的德行。2010年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因为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宣布破产,日本政府请年近八十、早已退休的稻盛和夫出山,担任日航的董事长,挽救濒临崩溃的公司。稻盛先生到任仅仅一年多,就让日航扭亏为盈,成为全球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这神奇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稻盛先生在自己的总结中,说了五点原因,其中一条特别提到他是如何带领员工形成共同经营信念的,他说,“我深入到第一线现场,与乘客、与机长、与客舱服务员、与行李搬运员,与其他的地勤人员交流,一起商议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一起研究如何改善客舱餐,制定了40个项目的服务内容,让员工和我一起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拥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做到‘物心两面’一致,日本航空公司新的企业理念也因此形成。让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选拔优秀的员工担任管理干部,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人才,也是我们十分重视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打破陈旧的官僚体制,让每一位员工树立起经营者的意识,建立起一种创新的公司规则,人人成为公司的主人。”他最后总结说,“日本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重新上市,是因为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公司风气改变了,员工的意识改变了,员工发自内心地与公司同心同德同努力。所以,我要感谢我们的员工,是他们辛勤的努力,才拯救了自己的公司。这才是日本航空公司获得重生的最大秘密。 ”员工的意识为什么改变了?主要就是因为稻盛先生没有私心,不要一分钱工资,以完全的利他心工作;稻盛先生对所有员工依礼相待,不仅对管理团队悉心帮助,更深入到一线员工中,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尊重员工的意见,激发了员工的价值感,公司由此实现了经营的大逆转。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一个三口之家的相处,如果能以礼让为人们的相处之道,国家的繁荣、家庭的和睦又有什么困难呢?孔老夫子二千多年前给出的治理方法,值得今天的我们深入反思、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