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的老师,把学员的成就放在第一位。
这个周末在北京,我去参加朋友黄有璨的3节课举办了一个超级大的互联网大会。
除了台上的嘉宾的分享,发现整个会场有1/2的空间,设置的是作品展览台。
全是学员的作品,每个作品有学员的故事,作业成果如何被采用,如何改变他们的事业··· ···
谢幕前,黄有璨返场讲述优秀学员的故事,创业多年的硬汉几度哽咽。
那时候我坐在下面给他发微信:
我明年也要去你那里上产品课!
2.
好的老师,能发现每个学员的优点。
《放牛班的春天》是每一个做培训,做分享,做老师的人都不应该错过的电影。
一群顽劣特别吵的小学生,被临时来替课的马修先生耐心调教,让孩子们在合唱团的音乐找到自己内心的光明。
单亲家庭长大的皮埃尔,性格异常敏感孤僻。
长相帅气,是学生中的代表人物,因为家庭原因为人喜欢恶作剧。
但他本性善良,尤其是歌声嘹亮,音色俱佳,颇受马修老师的器重,长大后还成为首屈一指的大音乐家。
派皮诺是一位很可爱的小孩子,不会唱歌但是依然很受到老师的喜爱。
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心中那默默流淌的乐音。
当马修最终被校长辞退时,他拎着小包袱追到了校门口,牵住马修先生的手,那一刻,“一道绚烂金光,在小路尽头闪烁”。
3.
好的老师,能关注到学员的内在状态。
我目前是「PhotoReading」亚洲区的预备讲师之一,虽然创办来自己的洋葱阅读,同时每年辅导过几千位阅读学习者,但是当行动派的创始人琦琦问我准备好去通过导师认证了没,我都是摇摇头。
因为我发现和我的导师石森久惠相比,我差远了。
差在哪里呢?
举个例子:
做石森老师的的助教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辅导的时间,学员开始练习,我负责巡场遇到问题了负责解决。
我看到的是,嗯,不错啊,大家都在练习,很顺利。
但每次都是她向我招手,然后笑着指指其中某位同学,然后点头示意我。
啊?!有问题?我怎么不知道?!
我走过,蹲在学员桌子边上,问他:“需要我帮你吗?”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他卡住了,遇到困难了。
因为大家都爱面子,所以大家都在做练习的时候,不好意思举手。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三亚导师训练的时候,那段时间我每天被天做导师训练,晚上下完课要去线上做训练营,这些训练营还都是新开的内容。
我的内心是焦虑的,但还是被石森老师发现了。
每天她都会走到我的座位后面,然后轻抚我的肩:“Relax,Peter,Relax~”
老师是怎么发现学员的内心状态的?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我也一直在尝试。
好的老师,会和学员站在一起。
这个月初我在武汉上「POV愿景心理学」。很奇葩的5天时间,没有PPT没有课件,因为来的都是老学员,所以在给我们新学员简单介绍一些概念之后,就直接上现场案例,抽取学员来做“焦点人物”了。
在一个亲密关系的疗愈缓解,导师栗原英彰(Hideaki)直接自曝自己30多年前的婚恋史。
我离过婚,做过很多错事;
今天现场还有几对日本过来的学员,他们两口子各自离过婚的,有的不止一次。
但也正因为这样,我才懂你们今天的心情。
我曾经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糟糕。
所以现在你也别着急,我在你旁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我的分享风格就不是这样:
- 方法1,2,3,是这些~
- 工具4,5,6,是这些~
- 去做!
- 去坚持!
什么,不想动手?又不想坚持?送你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你想要什么,你愿意换吗?!”
感觉到了吗?
我像是站在山顶在向你招手,快来吧!放过这座山,前面的风景好美呀!
嗯,这种做标杆可以;
做老师,不行。
5.
很多人问我教育和培训的区别。
我说不清楚。
昨天在三节课的分享大会,有位嘉宾说,培训是没有交付成果的教育。
我在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忽然想起他说的这句话,但我觉得不止。他只关注了成果。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也觉得不止。他只关注了过程。
但是每当被问到什么好老师,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里总会想起上面提到的这些人。
我还没做到,但我会用一生去学习和尝试。
我是小六,我用文字记录我和这个世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