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5非相篇诗解4君子辨诚适情宽容
题文诗:
凡奸言者,不合先王,不顺礼义,其辞虽辩,
君子不听.其法先王,顺礼党学,不好乐言,
必非诚士.君子于言,志好行安,言之为乐.
君子必辩,辨以真诚.人莫不好,言其所善,
至善真情,君子为甚.赠人善言,重于金玉;
观人善言,其必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
其必乐于,钟鼓琴瑟.君子义正,善言无厌.
鄙夫反是,好其实利,不恤其文,终身不免,
卑污庸俗.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
凡说之难,以至高理,遇至卑人,以至治理,
接至乱主.未可直至,远举病谬,举近病庸.
善者是间,远举不谬,近世不庸,与时迁徙,
与世偃仰,顿挫缓急,赢绌伸屈,适情合宜,
因时制宜,因情而异,俯若渠堰,櫽栝于己,
曲得所谓,而不折伤.君子真诚,度己以绳,
法则天下;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众以成,
天下大事.贤能容鄙,智能容愚,博能容浅,
粹能容杂,是谓兼术.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原文】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1〕,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2〕,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3〕。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4〕。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5〕"。腐儒之谓也。
【注解】〔1〕党:亲近。〔2〕观人:当作"劝人"。〔3〕无厌:不厌倦。〔4〕埤污:卑污。佣俗:庸俗。佣,平庸。〔5〕"括囊"二句:括,结扎。囊,口袋。咎,过错。
【译文】
凡言说不合于先王之法,不顺乎礼义之道,就叫做奸言,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君子也不会听。效法先王之法,顺乎礼义之道,亲近学者,然而不好发于言论,不乐于谈论,这也不是真诚追求道的学者。所以君子对于辩说,一定是志之所好在此,行之所安在此,并以积极宣扬为乐。人都喜欢谈说自己崇尚的东西,君子尤其如此。所以赠人以善言,比金石珠玉更有价值;用善言劝勉人,比华丽的衣服色彩更美好;听从善言,比听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所以君子对于善言,津津乐道而从不厌倦。庸俗的人则与之相反,过于看重实际而不在乎文饰,所以终身不免低下、庸俗。《易经》上说:"扎紧口袋,无过失也无美誉"。说的就是那些陈腐无用的儒生。
【原文】
凡说〔1〕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2〕,近世则病佣〔3〕。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4〕,缓急、嬴绌〔5〕,府然若渠匽、櫽栝之于己也〔6〕,曲〔7〕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
【注解】〔1〕说:这里指游说。〔2〕远举:援引上古之事。缪:荒谬,谬妄。〔3〕佣:庸俗,一般化。〔4〕偃(yǎn)仰:俯仰,高低。〔5〕嬴绌:这里是进退伸屈的意思。嬴,盈余,满。〔6〕府然:宽广包容的样子。渠匽:渠堰。匽,通"堰",渠坝。櫽(yǐn)栝:矫正弯木的工具。〔7〕曲:委曲。
【译文】
游说之难,在于用最高的道理来劝说最卑劣的人,用先王治世的理论来劝说末世最混乱的君主。不可以直接去劝说,列举上古的事又担心谬妄不切于实际,列举近代的事又担心流于一般而不为人接受。善于游说的人于是取其中间。一定要做到引用远古的事但不流于谬妄,列举近世的事而不流于平庸,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或慢或急,或伸或曲,都好像堤坝控制着水流,櫽栝矫正弯木那样掌控着,曲尽其理,而又不挫伤别人。
【原文】
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1〕,接人则用抴〔2〕。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众〔3〕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4〕,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5〕"。此之谓也。
【注解】〔1〕绳:绳墨。〔2〕抴(yì):通"枻",船桨,接人上船之物,引申为引导。〔3〕因众:依靠众人。〔4〕罢:同"疲",指才劣之人。〔5〕"徐方"两句:此处引诗见《诗经·大雅·常武》。徐方,古代偏远地区的一个国名,在今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译文】
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好像用绳墨量木材,对待别人,就应该用引导的方法,这就像用舟楫接引人上船,这样才能做到宽广包容,依靠众人而成天下之大事。所以君子自己贤能却能包容才劣之人,自己智慧却能包容愚钝之人,自己广博却能包容浅陋之人,自己专精却能包容知识驳杂之人,这就是兼容之道。《诗经》说:"徐族的人已经统一了,这是天子的功劳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