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的作者Marty Cagan写就此书,是以他20多年的产品行业从业经验,回答这样几个重要但众说纷纭的问题: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软件产品无人问津,成功的产品凤毛麟角?
怎样发掘有价值的产品?
拿什么说服开发团队接受你的产品设计?
如何将敏捷方法融入产品开发?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也摸不清楚头脑,但是又急于知道结果,那么请你跟我一起看看这本书。短小精悍,200多页,干货满满。
二、本书内容梳理
本书从3个方面对整个产品经理所要涉及的部分进行了梳理,人员、流程、产品。
1、对于人员,这个主要是让读者了解本行业的人员架构和各自角色,尤其是让产品经理明白,产品经理是何物。物种不同,有时候也可以好好聊天的。
2、对于流程,虽然涉及各个种类的产品/方案,但是感觉作者从曾经做定制软件行业进入大众网络服务产品行业后,对两者间的差异,尤其对后者,感触颇深。所以本书主要针对的是大众网络服务产品,或多或少的提及企业级产品、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等。
而针对大众网络服务产品(不知道指啥?其实就跟现在的软件公司和普通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区别差不多。一个是针对给定客户,或者公司根据自己认为的客户,制作的软件或解决方案,而另一个则是我们现在更多见到的,面向大众的产品。当然,你可能会说,面向大众的,也是要有主要用户的啊。所以这里注意,客户和用户是不大一样的),本书用了大半篇幅讲述流程,而在流程中重点强调三点:产品探索期的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前期的高保真原型和产品开发时的敏捷开发流程,而由以后两点深的作者之心。
①首先说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我们通常认为应该发生在BRD撰写之前,也就是说,这个调查将要回答“我们的产品是否还有市场”这个关乎产品生死存亡的问题。虽然本书中作者没有说明市场调研具体实施的时间,但是他比较细致的从方法、调查目标、局限以及影响上讲述了这个方面。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认为,调查结果不能成为研发的方向,因为用户的建议不是产品的需求,用户总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产品经理需要做的是挖掘出深层的需求。
②其次说高保真原型。作者认为,高保真原型图是敏捷开发流程的保证、是能够代替产品说明文档的存在。作出高保真原型图,不仅有利于最初的项目资源预估,有利于各个流程阶段的沟通和意见的一致,而且最有效的是,能够进行产品验证,减少后期因为产品变更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③最后的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个流程问题,我们现在常用的是瀑布式开发方式,则每个阶段都结束确认后,才会进入下一步,这样的好处是名义上的安全,可是作者说这只是理想状态,不仅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而且非常不灵活,会耽误项目的进度。他提倡敏捷开发流程,即开发最基本的产品、拥抱变化、产品和设计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但是不可以边设计边开发、将项目分成小段(开发)。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小步快跑”。
3、对于最后一部分产品,作者带些总结性质的说明了三种产品:大众网络服务产品、企业级产品、平台产品。这些产品虽然都是有用户使用,但是由于产品性质不同,开发中产品经理所要注意的方面也各有不同。而针对大众网络服务产品的十点总结,可以看作是对本书的总结。
三、我的阅读方式
这本书我目前已经读了两遍,第一次是刚入行,如今是入行一年,我希望自己在入行3年的时候再读一遍。
第一次阅读是囫囵吞枣,初步了解产品经理行业。刚入行的时候,懵懵懂懂的看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结网》等书,可还是觉得对细节的操作讲述过多,对于一个一片空白的我来说,消化不下。但是《启示录》则如其名,只是启示作用。第一遍读,根本没必要去深思熟虑,只要看就好了。因为想要想些东西,也不知道想什么,没有实践,难道仅对理论进行思辨啊?何况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也不是什么理论方法论。
总之,第一遍读下来,我对这个职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小心翼翼的记下了很多我自认为有用的小细节,然后投入了这条不归路。当时的想法很美好的,但是真的开始干活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好像没有那么美好,书里对一些困难的表述,实在是太云淡风轻了。
第二次阅读是恍然大悟,开始有所对策,并有针对性提高自身。读完本书的一年之后,我又重新拿起这本书,这个时候略有感慨。本书的很多内容真的是理想情况下的,你得有高效的团队、有明确的分工、有正确的统一思想。比如对用户调研的重视、对用户操作数据的重视、对细节的打磨、对需求开发过程中的谨慎。可惜这些都很难,虽然大家都是互联网公司,虽然都口口声声说着用户体验(我现在听见别人跟我说用户体验这四个字,我就脑子发蒙,胸口发闷),可是真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真的没有几个。
不说这些,只说自己吧,比如团队那里,当时看书的时候,觉得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貌似很不一样,可是在这个没有项目经理的公司,我已经混淆了这两者。同样的,在老大死抠原型图的美观度和交互特效时,我已经忘了自己和交互设计师的区别了,忘了PM最重要的是定义产品,而不是去axure里怎样把控件摆的好看。还有,需求方面的朝令夕改,为了其他目的,产品粗糙上线,但是又不做任何数据处理,有点像打个枪换个地方,极少有项目进行过改版和迭代的。很多细节都是靠经验YY,前后都没有用户调研,没有数据支持。
如此情况下,我只能默默提高自己的内功。所以看完这本书,综合一直以来的资料收集和实践经验,例如招聘产品经理所需信息、项目进行中发现自己亟待提高的地方,我正在制作一份《产品经理PM skill 》的表格,根据不同的阶段,产品经理所需要的技能是哪些,又该如何提高,看书?看哪些书?看行业分析?从哪里收集?然后跟着表格前进,我想,内功提高了,什么时候有一天,我能做出自己的一款产品。这个表格还在制作过程中,制作完成后会在简书中发表出来,到时候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一起进步,互相补充。
摘抄下本书中《产品经理的反省清单》:
产品能吸引目标消费者关注吗?
产品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易于操作?
产品能在竞争中取胜吗?
我了解目标用户吗?产品是否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产品是否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我能在两分钟内向公司高层清楚的阐释这些差别吗?我能在一分钟内向客户解释清楚吗?能在半分钟内向经验丰富的行业分析师解释清楚吗?
产品能正常运行吗?
产品是否完整?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如何?
产品的特色是否与目标用户的需求一致?
产品值钱吗?值多少钱?为什么?用户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吗?
我了解其他团队成员对产品的看法吗?他们觉得产品好在哪里?他们的看法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
第三次阅读是“按图索骥”,进行自身检查。这一遍我还没有开始,但是我很好奇那个时候看着本书的心态。两年后我会是什么样子呢?会变得很牛逼吗?(捂脸ing~)
四、总结
事实上,看完了这本书,你们会发现,对于本文开头的那些问题,归纳起来,也只不过是老生常谈的这么些名词:可用性测试、可行性测试、价值测试、用户体验、市场分析、数据、高保证原型、用户角色建立等。可是为什么我还是要如此推荐这本书呢?因为它诚实细致、脚踏实地、类目清晰、有章可循,而且如我上面所言,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身为产品经理,并没有一本书真的可以交给你所有东西,也没有方法论能够完全照搬。这本书就像一本详细的索引目录。你不能希望从中掌握所有真谛,也有些争议,但是它是教会你如何往下去寻找和学习。也许你认为,这本书里说的道理你都懂,可依旧做不好产品。但人生总是需要听听道理的,一边比对,一边扪心自问,总是益处更多,不是吗?
当然,读完之后,我最想脱口而出的是:你们还真以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