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3年,即晋文公即位的第四年,楚国开始进取中原,联合一众小国攻打宋国。晋文公抓住这一时机,与楚国正面交锋,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一举奠定霸业。
一、我等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宋国受到攻击后,当即向晋国求援。晋国君臣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成就霸业的好机会。当年晋文公流亡宋国时,曾受到宋襄公的礼遇。晋国如果能解宋之围,在打击楚国的同时,顺便也可以还了宋国这个人情。晋文公知道,流亡十九年,现在称霸的机会终于来了。
柿子要捡软的捏。晋文公深谙此理。所以,他没有直接与楚国硬碰硬,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曹国。曹国刚刚与楚国结盟,如果晋攻曹,楚国无论怎么样都会来救,这样宋之围自然解除。更何况,曹国与晋文公还有私仇。当年晋文公流亡到曹国。曹国国君曹共公听说晋文公的肋骨是连成一片,不像普通人是一根根分开的,顿时好奇心大起。好奇害死猫,这曹共公居然乘晋文公洗澡的时候过去察看。人家当时虽然还不是国君,但也是大国公子啊,你曹共公近距离鉴赏裸体,想过人家的感受了吗?晋文公深以为耻,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国仇家恨,这次我一次跟你算清楚。
攻曹之战并不顺利,晋军伤亡惨重。曹军将晋军尸体堆积到城墙上炫耀,借以羞辱晋军。晋文公不像宋襄公那么讲规矩。你炫尸体是吧?行,老子去挖你祖坟。晋军开始在城外挖掘曹人的坟墓,平整后用来驻军。曹人慌了,连忙把晋军尸体装进棺材送出城外。晋军乘此机会,一举攻进了曹国国都。然后,曹共公便被拖了出来狠狠拷问了一顿。晋文公终于出了这口恶气。与此同时,楚国的另一盟国卫国也被晋军攻下了。
楚成王老谋深算,曹、卫二国被灭,他丝毫不为所动,而是竭尽全力进攻宋国。只要拿下宋国,楚成王仍然有资本和晋国讨价还价。晋文公索性心一横,把曹、卫之地送给了宋国,又让宋国拿财产去换取了齐、秦二国的支持。这样,背靠齐、秦二大国,晋军至少已立于不败之地。
二、君王对我的恩情,今天我重耳全部还给你
此情此景,楚成王脑子十分清楚,知道自己陈、蔡、许、郑这帮盟友,都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无论如何抵不过齐、秦、晋三家联手。于是,楚成王告诫手下不能再打下去,着手布置撤退。大臣子玉不干,说大王你给我点兵马,我不敢说必定有功劳,但至少堵住那些搬弄是非人的嘴。楚成王一听大怒,你丫骂谁呢?但还是给了点兵马给子玉。
子玉派使者宛春到晋军帐中,说我们做个交易,晋国让曹、卫复国,我们立即解除对宋国的围困。子玉算盘打得精,晋文公比他更精。晋文公不是按套路出牌的人,好人干嘛留给你子玉做?他先扣留了宛春,然后私下向曹、卫许诺让他们复国,条件是二国与楚国断绝同盟关系。如此一来,楚国颜面尽失。
子玉大怒,要和晋军决战。晋文公避其锋芒,连退九十里。当年,晋文公流亡楚国时,楚成王对他也很客气。当楚成王问晋文公以后如何报答时,晋文公就说,以后如果不幸和你在战场上相遇,我一定退避三舍作为报答。然而,楚军深入晋国境内,无法与晋军主力决战,已经十分疲劳。晋文公坐拥主场之利,以退避的方式将晋军将士的怒火燃烧起来,消耗了楚军,已然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所谓退避三舍,实在是一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说法。
三、城濮大战,霸业从此铸成
不能再退了,两军终于在城濮相遇。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历史,总是觉得在看故事。然而,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艰辛。关键时刻,晋文公犹豫了。犹豫是正常的,这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战役。敌军已深入国境,如果晋军失败,后果是灾难性的。晋文公也是人,面对压力,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感。还好,晋文公有一班得力的大臣,不断地给他分析利弊,给他鼓劲。压力之下,晋文公做了噩梦,梦见他被楚成王四脚朝天地压在地上吸脑髓。子犯说,大王好事啊。你脸朝天,说明你将会得到天的帮助,楚王脸朝下吸脑髓,说明他要伏罪了。遇到这样的臣子,晋文公信心再不坚定,那实在有点对不起人了。
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对的,你可以找出足够多的理由来支持;反之,也一样。
大战的过程,史书上却着墨不多。是役,晋军投入兵车二百乘,士兵五万二千五百人,三军用命,一举击溃了楚军。战后,晋军占领了楚军的营地,休整了三天,吃楚军留下的粮食吃了三天。随后,晋文公把缴获的100辆兵车和1000名俘虏献给了周襄王。
周襄王正式承认晋文公为诸侯领袖,晋国的霸业终于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