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昆明好几次了,与博物馆都是擦肩而过。到一个地方,如果不去博物馆,只能见证这座城市的今生,很难品味到它历史的醇香,即便是去了古城也只是走马观花不知所云。去了丽江,骑行了大理,在云南省博里才真正找到了这个地方的灵魂经脉。
小插曲:在寄存包处,滚动屏显示的一段文字,非常优美,为何这段文字在这里?与这个博物馆又有什么渊源?文末揭晓答案
百花盛开的春天,耳朵能聆听芬芳
热情奔放的夏天,耳朵能聆听浪漫
硕果累累的秋天,耳朵能聆听喜悦
白雪皑皑的冬天,耳朵能聆听温暖
请爱护好自己的耳朵,因为它能聆听生活的美好
省博的标志,巧妙地重构了南字,非常喜欢这样的字体设计。而博物馆几个大字,也是有渊源的,待后续分解。
省博门前,摆放着国庆的花车,孔雀、大象和鲜花,即便没有云南这两个字,也知道这是来自云南的花车。
入口处的大鹏金翅鸟,展翅迎门,在馆中地位非同寻常。
几个常设展厅,将云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第一篇:远古云南 —— 史前时期的云南
从生命大爆发、恐龙世界、从猿到人、新石器时代,云南史前时代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梅里雪山六千多米的卡瓦格博峰,到滇南海拔六十多米的落差,形成了三江并流而不交汇,怒江向东流到缅甸,而澜沧江流向越南成为湄公河上游,金沙江朝西到了四川成为了长江上游。
如此地貌,自然也就成就了云南的金属王国、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金属王国
天然黄金,长成这样,可见淘金人之艰辛
矿物,宝石、祖母绿比比皆是
动物王国
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澄江化石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相比,澄江动物群不仅具有化石资源的优越性,时代上更靠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始点。
从云南虫开始,据说是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一位研究生发现的,能从这么小的石头里发现,观察能力之赞。
三叶虫的天下,也怕这样的天敌,食肉类。刷新认知的是,居然它还可以卷曲起来,成为菊石,和鹦鹉螺是同科的。以前一直以为菊石,就是鹦鹉螺化石。
博物馆的生物学,更生动形象。从海洋生物到陆地,先得植物登陆,才有动物登陆。据说这是先上陆地的植物,后来演变成蕨类。
而动物呢,先要抬头出水面,须得脊柱支撑,成为两栖动物,然后再是爬行动物...
中华第一龙,赫然眼前。当时无知的老百姓还拿龙骨点龙灯,完整发掘恐龙化石在民国展出时,轰动了世界,距今1.9亿万年前的,地球上最古老的一具恐龙,中华第一龙,并非浪得虚名。
恐龙真的全族灭绝了么?非也!很多专家说,一部分变成了有翅膀的鸟飞到空中躲过了天灾。
元谋人
在这里发现了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作为最早的中国人开篇,推翻了人类起源20万年前非洲中心论这一学说,为人类起源与发展多元中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从猿人走向现代人,发生的样貌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脑容量增加,毋庸置疑变得更聪明了
- 嘴部往内收,因为有火可以吃熟食,无需用力咀嚼
-
上肢短于下肢,因为手被解放出来了
两江上发现的石斧演变,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下面这条是在金沙江上的。特别喜欢这样的展陈设计,石斧摆成了江水形状,重复成一个喻义图案。
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仅凭着个鸡形陶壶,就能看出云南先民的审美情趣和技术高超——不规则的曲面,上面还刻有花纹。
第二篇:文明之光 —— 青铜时代的云南
滇文化青铜艺术的魅力在于那些以写实风格雕刻或焊铸于青铜器物上的动物形象,造型生动,惟妙惟肖,与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带有神秘、恐怖、威慑意味的青铜纹饰相比,显得更加清新自然。
在这里发现了很多青铜器,但是上面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滇西北的青铜器,因为与西藏相接,具有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风格;而滇东和中,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滇中,昆明附近发现的青铜器最多。
滇西北的青铜器,典型的元素,秃鹫和凸起的眼睛,下面三件就是很好的代表,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是一个铜棺,引人注意的是棺椁两头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
这个铜鼓,最漂亮的是那腰身,上面刻画了祭祀场景。博物馆特意复原了该场景。博物馆门前和大厅也都放着石质的复制品,引以为傲的设计。
西汉时期的灯,高鼻梁的人形,跪坐在这里,似乎在诉说着他与三星堆的渊源。
这个盖子上面,塑造的场景是,古滇族打昆明族(大理附近),青铜对抗藤编,科技实力取胜。
此编钟,和中原的曾侯乙编钟器型完全不一样,独具一格。龙头蛇身,更多表明了这里的人对蛇的崇拜,而龙头也只是在这件器物上有,别的未见。
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为何成为国宝,必然有响当当的由头,
- 牛身,一次性成型铸造,在那时候代表了最高的工艺水准
- 牛头很重,和虎身平衡,这设计考量不一般
- 寓意生生不息,更是升华了国宝的分量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果然名不虚传。
这些青铜器哪里来的?滇王之印
这个疑问,引发了对于史书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好奇和猜想,而一枚印的发现才能证实这不是传说。
绿松石的硬度是比较高的,然而古滇人居然能将其打磨成六角的小贴片,中间带一小孔,用来镶嵌青铜器上作为装饰,这样精湛的工艺,今人难及。
从随葬器物上,古滇人的房屋建型,往南走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那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房子,由此推断古滇人战败之后往南迁移,那是他们到达的最南边。
兵器上的战俘雕刻,栩栩如生,树于敌军之前,更多是威慑作用。
兵器上,满满的都是动物图腾崇拜,信心和力量的来源。
冷兵器之祖,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想到在兵器之上加上倒刺。
中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而这里的青铜文明已经用于农具生产资料了。
还有用青铜器做的乐器,青铜版的葫芦丝
第三篇:南中称雄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南
从东汉初到唐天宝年间这七百年,是云南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转型时期。在此期间,本土的首领“夷帅”与较早进入云南的汉族“豪民”在相互的排斥与契合中,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政局、独霸一方的势力——南中大姓。
在南中地区,汉文化的浸润催生了滇南碑刻文化的神来之笔,也改变的云南“墓而不坟”的丧葬习俗;但汉文化的春风也很难普及到被群山分离得支离破碎的小坝子之间,这种转型为多民族云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加速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步伐。
南中,也就是曲靖,是汉人走得最远的地方,汉人带来了文字,也带来了婚丧习俗。
这个字碑,属于一级文物,记录了从隶书到楷书的中间变体。因为中原战乱,这样的字碑已被损毁,很少保留下来。而在云南,则发现了。
这个字体,也被称之为㸑体。云南省博物馆的提款,便是仿此体而写,以凸显特色。
一个墓室的出现,成为了汉化的标志,影响当地墓而不坟的丧葬习俗。只是当时学艺不精,画师居然搞错了朱雀玄武的方位。
第四篇:妙香佛国 ——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
南诏彝族,大理白族,先后统治了云南六百年,与唐宋王朝相始终。与此同时,佛教在这里得到了大力发展,以佛教密宗啊吒力教为国窖,大理段世9/22代君王禅位为僧,大理国也因此被誉为妙香佛国。
一个神话画卷为南诏国开篇,表明皇权神授。遗憾的是,这幅画卷在日本,庆幸的是居然成了他国国宝。
禅让大典,对着铁柱,生殖崇拜的象征。
世袭的南诏王,名字取得也很有特色,姓名接龙,是有创意,还是词穷呢?哈哈
两个复制石窟,取了最有名的两位南诏王。爷爷,联合吐蕃对抗大唐,天宝之战让二十万唐军葬身于此,大伤唐军元气,给第二年安史之乱创造了机会。而孙子,觉得吐蕃还是不靠谱,依然归附了大唐。
随着南诏国衰败,大理国兴起,也是中原宋朝替代唐朝的时候。这段历史被金庸写入了小说,耳熟能详,
- 段正严,就是段誉,活了九十多岁。金庸自称自己就是段誉,和他同年岁。
-
段智兴,金庸笔下的南帝北丐中的南帝,在他在位期间,大建寺庙,也让国力走了下坡路。
大理国的版图,既包括了部分印度、老挝,还有四川部分地区,这是一股让宋朝也不可小觑的势力。
妙香佛国,并非浪得虚名。张胜温画下了所有佛像,被乾隆誉为佛像蓝本,令画师仿绘。只可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见老蒋也是识货之人。
这部分展厅中的物件,都是大理三塔出品。据说塔里上万件宝藏,实际发掘出来也就几百件,大鹏金翅鸟和金阿嵯耶观音像都是源自此。
金阿嵯耶观音像,宋时期雕塑,受曹衣出水的影响,据说当时选了本地100名民女,按照她们的相貌进行观音的塑造。
大鹏金翅鸟,在未皈依之前每天要吃一条龙和五百条蛇,龙王忍不住了去告状,佛祖来感化它皈依,后来用它所长派它去洱海边吃水怪。这尊雕像,也是在三塔的千寻塔塔顶上发现的。
佛像的雕塑,都很精美,面带着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带着微笑。
第五篇:开疆戍边 —— 元明清时期的云南
忽必烈率十万大军渡过金沙江,灭了大理国,以白族、彝族地区为基础逐步向边疆扩展,元明清时期,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外来民族大量进入云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起聚居,繁衍人口,云南“夷多汉少”的局面被打破,形成汉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融合格局。
先说元朝,忽必烈派自己的儿子来管理,哪知道融入不了当地文化,只得再派一个穆斯林赛典赤,缓和了官民关系,赛典赤也带来了上万名的穆斯林在此繁衍生息。
再说明朝,沐氏统治,对昆明城也看了风水长居于此。
最后清朝,吴三桂在此被封为平西王,而民国有名的就是蔡锷。
在这期间,不得不提一下郑和,据说是赛典赤的n代孙,明军入侵被俘虏成为了太监。被皇帝赏识,组舰队七下西洋,身为穆斯林,其实也是为了寻找心目中麦加城。
各个朝代粉墨登场,而老百姓们该干嘛还是干嘛。
原住民的宗教信仰,人祭和神祭,画牌的精致程度不一样。
壮族待嫁女的银披肩,成为了聘礼的标杆。
百家银,从各家讨来碎银铸成项圈,戴在调皮的小男孩脖子上。哪吒,也就是这样被套上了项圈。
文人用的水盂,为何铸成螃蟹模样,也是取义一甲登科。
鹰脚杯,拒仿制,要么给尊贵的客人用,要么祭祀用。不过话说,谁敢用?
第六篇:风云百年 —— 新时期的云南
在这行色匆匆的百年间,云南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牺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被认为“原始落后”的地区,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血肉铸就了滇缅公路,此后又开辟了闻名于世的“驼峰航线”,担负起抗战时中国与外界联络的重任;滇军中原抗日,血战台儿庄;滇西抗战,数万云南军民用血肉之躯驱日寇于国门之外;“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培养了一大批精英。
当看到这把小提琴时,便明白为何寄存处有这么一段话了,再以此段优美的词结束本文。
百花盛开的春天,耳朵能聆听芬芳
热情奔放的夏天,耳朵能聆听浪漫
硕果累累的秋天,耳朵能聆听喜悦
白雪皑皑的冬天,耳朵能聆听温暖
请爱护好自己的耳朵,因为它能聆听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