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喜欢父母的样子,每次妈妈说别人家的孩子时,我在心里比较着别人家的父母。高考后,我鼓起勇气说妈妈不理解青春期的我,爸爸说是我不理解妈妈。至此,我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再跟他们说我的喜怒哀乐,离家多年,都只是报喜不报忧,每次假期前看到同学数着日子盼回家,我只是为了回家而回家。家排中呈现了我和父母之间的纠缠,让我看到了真相,原来我们只是表面上的疏离,深层次,我更需要他们的回应。
与爸爸的爱恨情仇
不由得回想起工作中,面对不同的领导,我都在求认可、求关注,得到领导的肯定,工作任劳任怨,没有领导的关注,立马牢骚满腹。就像排列中跟爸爸的纠缠一样,我想要爸爸的许可,但又不敢去要,怕爸爸不同意,怕爸爸拒绝,怕被爸爸那么多的道理说服。家排后我意识到,每次遇到纠结的事情时,我都会找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看似在解决问题,实则没有进展,因为没有一个答案是我想要的,而我好像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带着豁出去的念头,给爸爸发了求助微信,述说了我的困惑,关于工作、关于抉择,爸爸的回复很简单,没有评判、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埋怨,没有一切我能想象出来的可怕场景,有的是支持、是鼓励、是力量、是自由,是内心深处想要的接纳,原来我纠结了这么多天的事情,爸爸这么轻易就给到了,而我只是做了“主动向爸爸要”这一个动作。难点不是在爸爸不给,而是我没有发出“要”的请求。跟爸爸要到了,似乎也就不需要在工作中求关注了。
我为什么总是要认可、要支持?及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不想负责呗。虽然实话难听,但却是解药。是的,我不能承受事情做不好的后果,我必须要有人替我负责。年龄在逐渐增长,父母渐渐老去,孩子也一天天长大,我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我还是我孩子的妈妈,将来还会是别人的妻子,在外还有各种身份,我必须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决定,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权衡利弊,就像家排中的父亲代表说的那样,只要是合法的,你尽管去做你想做的,我都支持,多去经历,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一点觉察到了,接下来就是去做、去实践。
与妈妈的爱恨情仇
一边享受着妈妈的照顾,一边埋怨妈妈的唠叨。家排中呈现的和现实一模一样,妈妈心甘情愿的照顾着我,她希望我开心,为了我她可以委屈自己,她愿意做我最坚强的后盾,但是她不放心我,生活中总是提醒我房间要勤打扫、要学会做饭、随手关灯、不要浪费……因为妈妈发现自己老了,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可以替我做很多事了。她希望我能照顾好自己,而我却还像个孩子一样,贪婪着她的照顾,以为自己还小,妈妈会一直在身边。
一个周末洗衣服,妈妈看到我又把所有的衣服一股脑扔进洗衣机,连忙跟我说,别把毛巾放进去,里面还有裤子呢,你要不愿意洗,我给你洗。突然泪目,妈妈不只是用语言督促我,现在开始用行动告诉我,日子是怎么过的。妈妈的唠叨,底层是对我的爱,让我学会生活中的样子。应对父母的唠叨最好的方法,应该就是把我们该做的都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放心了,自然注意力就会转移。
想到曾经埋怨妈妈不理解我,我何曾给过她机会理解我。朋友圈没有屏蔽妈妈,但我的世界却把她屏蔽了,我见的人做的事几乎没有和妈妈说过,虽然我们一起生活,但能一起聊的话题还都是曾经的那些事,有时候忙起来,每天只是简单的问候,几点回家,吃饭不。周末在家里加班,我试着跟妈妈说我的工作内容,我发现我们可以聊一会儿,跟她说五爱屯家排里认识的人,她也愿意听。带着她去亲戚家串门,她高兴的像个孩子,而我自己的感受也相当好。我想,这种感受呈现出来的应该就是温馨的画面。现在起,我想从妈妈这里要的,我先给到她。
今天提前下班,路上想着去吃地铁站那小吃城的面条,天天在家吃饭想换换口味,到了之后看到也不过如此,随便点了份米线,没有记忆中那么好吃,突然想起以前自己懒得做饭在外吃饭的日子,门口的几家饭店都吃腻了。边吃边看手机,发现信号还不好,果断收拾东西,我要回家吃饭,我要妈妈的味道。
周围的人都说我拥有很多,家排也呈现出我有满满的爱,但是我自己不觉得,还总觉得别人的父母好,羡慕别人家的母慈子孝,乃至在工作中,也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来由的觉得别人的好,虽然冷静下来分析,还是现在的工作岗位最适合当下的状态,但仍然控制不住的抱怨、比较。
家排后,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画面,不同的事情都在提醒着相同的问题,直面问题,我需要面对的有很多,相信收获也会很多。
家排后,脑子里渐渐浮现出三个词:感恩、尊重、谦卑,感恩我拥有的一切,尊重身边所有的序位,沉淀下来学着谦卑。
家排后,我决定践行“尺言不如寸行”,为父母做,更是为了自己。
ps:感谢及老师的引导,自从亲手盖上那床小被子之后,童年里的那个被冻的发紫的孩子画面不再清晰,也不再有找不到动力的感觉,虽然还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但与此无关。这里面的关联我还没能完全体会到,至少这件事可以翻篇了。